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是心理學範疇內區分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三個原則之一;這三個原則還包括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亦稱“病與非病三原則”。這三條原則的提出是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即“心理是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 學科:心理學
釋義,特徵,自知力,現實檢驗能力,

釋義

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是心理學範疇內區分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的三個原則之一;這三個原則還包括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亦稱“病與非病三原則”。這三條原則的提出是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即“心理是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

特徵

因為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或行為,在形式和內容上必須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個人堅信他看到或者聽到了什麼,而客觀世界中,當時並不存在引起他這種感覺的刺激物,我們就可以認定,他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產生了幻覺。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內容脫離現實,或者思維邏輯背離客觀事物的穩定性,並且堅信不疑,我們就可以認定,他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他產生了妄想。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衝突與實際處境不相符合,並且長期持續、無法自拔,我們就可以認定,他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他產生了神經症性問題。
這些都是我們觀察和評價人的精神與行為的關鍵,我們又稱它為統一性(或同一性)標準。人的精神或者行為只要與外界環境失去統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自知力

在精神科臨床上,常把有無“自知力”作為判斷精神障礙的指標,其實這一指標已經涵蓋在上述標準之中。所謂無“自知力”或者“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對自身狀態的錯誤反映,或者說是“自我認知”與“自我現實”的統一性的喪失。

現實檢驗能力

在精神科臨床上,還把有無“現實檢驗能力”作為鑑別心裡正常與異常的指標,其實這一點也包含在上述標準之中。因為如果要以客觀現實來檢驗自己的感知和觀念,必須以認知與客觀現實的一致性為前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