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拒止系統(Active Denial System,ADS),是遠距離使用毫米波電磁能以阻止、延緩和擋回前進之敵的一項突破性非殺傷技術。在殺傷性對抗出現之前,以非殺傷方法阻止單兵前進有望能拯救無數條生命。該技術是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和美國國防部非殺傷武器聯合董事會合作研發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動拒止系統
- 外文名:Active Denial System,ADS
- 性質:軍用非殺傷技術
- 主要技術:毫米波電磁能
- 研發機構: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
- 作用:控制人群,保護地面基地
研發背景,武器特性,武器原理,研製過程,主要作用,射線危害,危害,撤出阿富汗,
研發背景
美國空軍和海軍已經啟動了研製新型改型非致命定向能武器的計畫,以便在城區中控制人群,保護地面基地和海上艦船免遭威脅。自2002財年以來,作為“先期概念技術演示”(ACTD)項目的部分工作,機動型主動拒止系統一直是雷聲公司的研製方向。
武器特性
武器原理
主動拒止技術作用一台發射機對實驗對象反射95ghz毫米波的窄波束。該波束以光速傳播,其能量抵達實驗對象並穿入皮膚不到1/64英寸深,其表面很快發熱。數秒鐘內實驗對象感到一股高熱,當反射機關閉或實驗對象離開波束時高熱感覺即消失。
據悉,2秒鐘的高熱足以將皮膚加熱到攝氏54℃。攝氏50℃時,疼痛的自然反射使人能在不到1秒鐘內自動離開。有人在該波束下停留250秒鐘而皮膚未被燒傷。由於主動拒止技術採用了低能量波束,儘管使人感覺高熱,但卻無傷害。由該技術產生的熱致感覺與用手觸摸一下已點亮片刻的燈泡的感覺大致相同
研製過程
美空軍已經於2004年10月初和通信與能源工業公司簽訂了兩項總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契約,研製體積更大的、功率更高的機載主動拒止系統。 機載主動拒止系統定於2010年投入使用,可使用C-130運輸機之類的飛機空運。最初的研究工作將解決以下問題:設計緊湊的兆瓦級能量系統和效能更高的波束髮生器。與此同時,美國海軍決定試驗並評估雷聲公司投資製造的可部署使用的定位主動拒止系統。與車載主動拒止系統相比,定位主動拒止系統體積小、功率低。
現在,機動型主動拒止系統(試驗樣機稱為“系統1”)已經進行了路面試驗。試驗證實,主動拒止系統具有"發射微波波束後即可離開"的能力,並且在風速高達32千米/小時的情況仍能有效使用。儘管目前還沒有計畫將機動型主動拒止系統部署到阿富汗或伊拉克作為項目評估的一部分,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主要作用
車載主動拒止系統打算用來保護軍事人員免於遭到1000米有效射程的輕武器火力,但據稱其有效作用距離僅為640米。對抗車載主動拒止系統的措施很簡單,如穿上厚衣服、攜帶金屬片甚至是可蓋的廢料作為禁止或反射器。
安裝在“悍馬”車上的主動拒止系統可產生的功率約為100千瓦,其有效作用距離遠遠超過了輕武器火力射程。雷聲公司即將製造的可部署定位主動拒止系統稱為"系統2",其功率和尺寸與"系統1"完全相同。正在為海軍製造的樣機功率為30千瓦,體積僅有“系統2”的一半,作用距離接近“系統2”的1/3。
射線危害
危害
這種原本被認為不會致命的武器研發已將近20年,有效射距可達500米,發射的高能微波可罩住整個人的身體,並穿透人體皮膚的極薄皮表下,使目標感受到極度痛苦,暫時失去戰鬥力。實地測試顯示,目標脫離射線範圍痛苦立刻消失,不會產生永久性肉體傷害。
然而,這些實地測試志願者都是行動自如的正常人,被照射後可立即逃離射線範圍或呼痛喊停。但在戰場上,若射線打到行動不便的敵方傷兵,目標在無法逃離的情況下,可能因灼傷致命。在測試時,就有一名空軍受到二度灼傷。
撤出阿富汗
2010年7月26日,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美國軍方原本打算在阿富汗使用新型武器“主動拒止系統”(ADS),但專家指出,這種微波還是可能造成致命灼傷,一旦如此將被拿來作為“反西方”的宣傳,讓美軍決定將這種武器撤出阿富汗戰場。
經過慎重考慮,美軍高層決定從阿富汗撤回從未在戰場使用的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