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發展規劃 (2018—2020年)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9號),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發展規劃(2017-2020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66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農產品加工示範集聚區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56號),結合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東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發展規劃 (2018—2020年)
  • 頒布時間:2018年4月25日
  • 實施時間:2018年4月25日
  • 發布單位:丹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發展基礎和環境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數量和質量都有大幅提升。
1.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48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65.6億元;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達到161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79.6億元。建立省級以上食品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6個,出口額6.87億元,位居全省第二。
2.區域特色明顯。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業資源、優勢產業緊密結合,區域特色比較明顯。東港市以水產品加工為主,鳳城市以果菜加工為主,寬甸縣以林畜產品加工為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鏈。
3.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與農戶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產加銷關係,帶動種植面積159萬畝、養殖面積77萬畝,帶動農戶26萬戶,安排就業1.9萬人。
4.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項政策措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市縣兩級均設立行政服務大廳,鄉鎮政府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便民服務,各級政府取消了一系列行政審批事項,提高了辦事效率。
(二)發展機遇
1.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集聚區建設和發展,加強規劃指導,細化工作措施,量化指標任務,為推進集聚區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
2.國務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出台了多項激勵政策,為集聚區發展提供了機遇。
3.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17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9元。消費需求為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實施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為契機,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培育壯大企業為重點,以推進產業集聚為核心,以政策為支撐,儘快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功能配套的集聚區,著力提升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競爭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發揮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通過制定和實施集聚區建設發展規劃、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堅持高起點、高水平建設,不斷提高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推動集聚區快速發展,防止盲目鋪攤子和低水平重複建設。
2.堅持集聚發展。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產品經濟特色和地區文化特色,充分發揮不同地區的特色產業優勢,培育農產品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集聚區產業布局。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積極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提高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堅持龍頭帶動。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依託企業,將農產品加工及其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業相對集中,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產品基地、原料基地緊密結合,上下游產品有機銜接,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產業鏈條式發展,不斷延長產業鏈,推進精深加工,提升價值鏈。
4.堅持科技創新。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力度,重視引進、開發套用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快企業技術改造,不斷培育和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著重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5.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生態優先,合理開發農業、森林資源,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採用先進工藝和技術,發展循環式經濟,做到節約、降耗、減污、增效,實現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2018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0億元。按照省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有關標準要求,規劃建設3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即:東港市規劃建設以水產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鳳城市規劃建設以果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振安區規劃建設以小漿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鞏固壯大寬甸縣城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0億元以上。
——2019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6.3億元以上,增長7%以上。其中,東港市達到53.5億元以上;鳳城市達到16億元以上;寬甸縣達到21.4億元以上;振安區達到5.4億元以上。
——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3億元以上,增長7%以上。其中,東港市達到57.2億元以上;鳳城市達到17.1億元以上;寬甸縣達到22.9億元以上;振安區達到5.8億元以上。
三、發展布局和方向
(一)發展布局
集聚區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按照企業集中、要素集聚、產業集群、經營集約的要求,最佳化配置各類要素,將相互關聯的加工企業首尾相連、上下銜接組合在一起,使企業共享資源、服務平台和分工協作效應,實現集約化、標準化、高效化生產的產業組織形式和生產力載體。
1.東港市依託丹東港和海洋資源優勢,建設水產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打造出口型園區。
2.鳳城市依託山區和丘陵自然優勢,建設果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3.寬甸縣城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點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畜禽加工。
4.振安區依託城郊資源優勢,建設小漿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農委、市發改委、市林業局、市海洋漁業局、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環保局、市招商局〕
(二)發展方向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實現農產品加工業規模化、集群化、集約化、高端化、生態化為主線,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集聚區發展模式。緊跟市場需求,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優勢產區、特色產區、重點銷區及關鍵物流節點梯度轉移,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加快開發新產品,推廣套用新技術、新設備,提升農業物資技術裝備水平,發揮集聚區作用。推進立體栽培、減量增效、生態養殖、循環性、集約化農業協調發展。帶動農民自願流轉土地經營權,融入加工集聚區,實現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和農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長。
四、重點任務
(一)加強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完成集聚區電力、道路、通訊、污水處理和給排水工程。2020年,集聚區全部實現“七通一平”,為項目集聚奠定基礎條件。
(二)加快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依託農業資源優勢和“一縣一業”示範縣建設,分類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水產品加工要大力發展系列魚製品、風味食品、速凍食品和休閒食品。果菜加工重點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加工。林特產品加工重點發展中藥材、食用菌和林蛙加工。
(三)加快集聚區企業培育。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檔次,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能力。
(四)加快集聚區重點項目建設。堅持集聚區為招商主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採取以商招商,開展主題招商,引進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品牌競爭力強、節能環保的精深加工項目,推進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加大集聚區農產品加工重大項目開工落地力度,加強大項目跟蹤服務,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發展。
(五)加快集聚區品牌建設。政府主導,公司化運作,打造丹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全面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生產,開拓國內中高端市場。
(六)加快集聚區專用原料基地建設。以現有6個食品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為基礎,推廣訂單模式,推行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建立高產優質的加工企業原料基地。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市農委、市林業局、市海洋漁業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環保局、市招商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統計局、市商務局、市文體廣電局、市金融辦,丹東海關,大東港海關,丹東供電公司,市通信管理辦公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丹東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上下聯動,實施本規劃。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檢查督辦、指標統計、調研和考核評比等日常工作。此項工作將納入政府年度工作實績考核當中。
(二)最佳化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9號),進一步細化各項配套政策措施,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簡化審批手續,將權力下放,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完善土地優惠政策,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利用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在實施與農產品加工有關的國家鼓勵類項目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所需先進設備,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可按規定予以抵扣。充分利用農業政府增信基金,解決集聚區內企業資金不足問題。
(四)探索集聚區運行模式。加快建立集聚區管理運行新模式。不斷最佳化整合所在地的管理資源,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探索“齊抓共管”服務格局;集聚區統籌產業布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增強集聚區輻射帶動能力,探索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

印發的通知

丹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丹東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丹東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丹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4月25日

政策解讀

一、《規劃》起草的背景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9號),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發展規劃(2017-2020年)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66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農產品加工示範集聚區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遼政辦發〔2017〕56號),結合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二、《規劃》的發展目標
——2018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0億元。按照省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有關標準要求,規劃建設三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即:東港市規劃建設以水產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鳳城市規劃建設以果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振安區規劃建設以小漿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
鞏固壯大寬甸縣城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0億元以上。
——2019年,全市農產品加工 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96.3億元以上,增長7%以上。其中,東港市達到53.5億元以上;鳳城市達到16億元以上;寬甸縣達到21.4億元以上;振安區達到5.4億元以上。
——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3億元以上,增長7%以上。其中,東港市達到57.2億元以上;鳳城市達到17.1億元以上;寬甸縣達到22.9億元以上;振安區達到5.8億元以上。
三、《規劃》的發展布局
集聚區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按照企業集中、要素集聚、產業集群、經營集約的要求,最佳化配置各類要素,將相互關聯的加工企業首尾相連、上下銜接組合在一起,使企業共享資源、服務平台和分工協作效應,實現集約化、標準化、高效化生產的產業組織形式和生產力載體。東港市依託丹東港和海洋資源優勢,建設水產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鳳城市建設果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寬甸城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點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畜禽加工;振安區建設小漿果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四、《規劃》的重點任務
(一)加強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完成集聚區電力、道路、通訊、污水處理和給排水工程。
(二)加快集聚區主要產業發展。依託農業資源優勢和“一縣一業”示範縣建設,分類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水產品加工要大力發展系列魚製品、風味食品、速凍食品和休閒食品。果菜加工重點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加工。林特產品加工重點發展中藥材、食用菌和林蛙加工。
(三)加快集聚區龍頭企業培育。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檔次,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能力。
(四)加快集聚區重點項目建設。堅持集聚區為招商主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採取以商招商,開展主題招商,引進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品牌競爭力強、節能環保的精深加工項目,推進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加大集聚區農產品加工重大項目開工落地力度,加強大項目跟蹤服務,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發展。
(五)加快集聚區品牌建設。政府主導,公司化運作,打造丹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全面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生產,開拓國內中高端市場。
(六)加快集聚區專用原料基地建設。以現有6個食品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為基礎,推廣訂單模式,推行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建立高產優質的加工企業原料基地。
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丹東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上下聯動,實施本規劃。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檢查督辦、指標統計、調研和考核評比等日常工作,此項工作將納入政府年度工作實績考核當中。
(二)最佳化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9號),進一步細化各項配套政策措施,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簡化審批手續,將權力下放,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完善土地優惠政策,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利用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在實施與農產品加工有關的國家鼓勵類項目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所需先進設備,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可按規定予以抵扣。充分利用農業政府增信基金,解決集聚區內企業資金不足問題。
(四)探索集聚區運行模式。加快建立集聚區管理運行新模式。不斷最佳化整合所在地的管理資源,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探索“齊抓共管”服務格局;集聚區統籌產業布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增強集聚區輻射帶動能力,探索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