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丹心譜》寫1976年初老中醫方凌軒按照周總理指示研製新藥,但受到當時領導的壓制、破壞,以邀寵於“四人幫”。最後在黨委書記李光、老友丁文中等的支持下,新藥終於研製成功。
創作背景
1974年,作者在北京中醫學院教書,因為一部電影劇本《戰馬馳騁》,而借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在到騎兵部隊體驗生活時,作者寫了電影劇本《火熱的心》的初稿(即《丹心譜》),然後回到中醫學院。文革之後,“四人幫”倒台,作者被正式調入北影,重拾《火熱的心》,想在劇中加入研製青蒿素的內容。誰知從中醫界領導處傳來訊息,說要審查他的背景,怎么會從中醫學院調到北影的。朋友勸他這個時候別再寫青蒿素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有人出主意將劇中關於研製青蒿素的內容改為周總理關心心肺病的研究,於是作者改寫為《丹心譜》。
人物介紹
方凌軒,北京新華醫院老中醫,共產黨員,人大代表,七十五歲。 |
丁文中,新華醫院老中醫,方凌軒的老友,七十八歲。 |
莊濟生,方凌軒的女婿,新華醫院黨委委員,醫生。四十歲。 |
方靜淑,莊濟生的妻子,新華醫院外科醫生,三十五歲。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劇以1975年四屆人大閉幕到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為時代背景,以北京新華醫院防治冠心病的“03新藥”的研製為中心事件,歌頌了方凌軒、丁文中、方靜淑、吳愫心、鄭松年等優秀醫務工作者忠於科學,以強烈的正義感與江青一夥作鬥爭的無畏精神,從側面謳歌了周總理一片丹心為人民的髙尚情操,揭露和批判了江青一夥對醫療戰線橫加干涉、矛頭對準周總理的罪惡行徑。
藝術特色
《丹心譜》是蘇叔陽創作的第一部劇作,戲劇反映了“文革”時期醫務工作者與“四人幫”及其走狗頑強鬥爭的動人事跡。它採用閉鎖式結構方式申連情節,圍繞“03”新藥的研製,展開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以方凌軒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對黨和人民懷有深厚的情感,他們正直、善良、坦誠、愛憎分明,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們在事業上忘我勞動;而“四人幫”及其一夥走狗,則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肆意踐踏知識分子的工作熱情,並瘋狂阻撓科研工作的進行。這兩者的矛盾在時代的氛圍中顯現出日益尖銳的趨勢,在矛畫激化的過程中,方凌軒、丁文中、鄭松年等的磊落人格與耿耿丹心,與莊濟生之類人物的巧妙鑽營、看風使舵、變色老式的人生哲學形成鮮明對比,在觀眾面前再現出那個時代真實的形象世界,讓人們盡情去領略和感受“無限的人生和人生無限廣闊的心理世界”。
蘇叔陽善於塑造普通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並通過其真實的細節和特定環境中的行為選擇,刻劃出具有獨特個性和心理內涵的生動形象。這些形象是特定時代氛圍的產物,他們的憂傷和快樂反映著人民民眾共同的情感,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具有時代的鮮明特徵。一種新藥的問世,本來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是一件平常之事,但在特殊的社會狀況下卻歷盡坎坷,因此研製工作的參與者便具有了不平凡的經歷。其中,一生傾心於醫藥學事業的老科學家方凌軒、丁文中,被特定的時代裹挾到政治的漩渦之中,而本為醫生的莊濟生卻成為政治風暴中的一拉塵埃。隨著戲劇矛盾的展開,方凌軒等知識分子的嚴肅人生和耿直個性,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盡現於舞台形象畫面之中,給人以感染並使人敬仰。而莊濟生這類人物則在遭人鄙棄的同時又令人反思。對於反面人物,劇作者沒有將其簡單化和漫畫化,而是多方面的、真實細膩地刻畫其性格,揭示其內心世界,讓人物按照他自己的邏輯去行動。這樣,莊濟生的形象便顯現了真實性和可信性,並成為“風派人物”的藝術典型。蘇叔陽正是在歷史責任感的指導下,把握住特定社會環境中人物的特定心態,才賦予了劇中人物以活的靈魂。
該劇主要成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方凌軒是劇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耿直,剛正不阿;另一位老中醫丁文中,性格談諧爽朗,疾惡如仇,知人論事,入木三分;周總理在劇中是個不出場的人物,但作者通過總理重病在身,仍深夜打電話給方凌軒表示關懷的這一細節,則畫龍點晴地刻畫出總理一片丹心的光輝品質,反面人物莊濟生,作者也沒有把他“臉譜化”。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話劇劇本《丹心譜》獲慶祝建國30周年創作一等獎。
衍生作品
1980年,由《丹心譜》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導演謝添、國權執導;同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這個故事的連環畫。
作者簡介
蘇叔陽,筆名舒揚、余平夫。1956年,蘇叔陽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國家一級編劇。其長篇小說《
故土》獲首屆人民文學獎,話劇劇本《丹心譜》獲慶祝建國30周年創作一等獎,《
左鄰右舍》獲1980年全國優秀劇本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