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年,政治生涯,任期內,回國,
早年
政治生涯
菲尼奧勒在1942年聯合創立的報紙叫有政治傾向。. 在海地,他痛斥的混血人精英們為他們的私利而導致大量的海地人貧窮。當時的總統埃利·萊斯科回應嚴厲並關閉了他所創辦的報紙,並撤銷了他教師的職位,並派人對他進行嚴密監視, 他繼續他的政治活動,迅速成為太子港貧窮的工薪階層的領袖。他慷慨激昂的演講、寫作並領導工人罷工, 到1946年,他立即參與街道城市貧民的示威活動。
菲尼奧勒在各點被監視、毆打,並被當局囚禁。菲尼奧勒和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共同為黑人的權利而鬥爭,在提出政治異議的時候。菲尼奧勒在迪馬瑟·埃斯蒂梅的政府任教育部長。他拒絕了混血人種對他提出的要求,說,“如果有人認為他們可以阻止我,我將被迫消滅他們!”但不像杜瓦利埃,菲尼奧勒在農村沒有廣大的政治支持。1956年,由於組織工人運動,被當時的海地總統保羅·歐仁·馬格羅亞爾逮捕,馬格羅亞爾下台後,菲尼奧勒被釋放。
任期內
1957年5月25日,在混亂的局勢下,他當選了臨時政府首腦,因為他在太子港有足夠的聲望,就職當天,受到支持者的熱烈歡迎,他承諾提高日常工資,但卻激怒了他的對手。
雖然他與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簽署過協定,反對共產主義,但是他的政治傾向引起美國的懷疑,美國害怕他像瓜地馬拉的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一樣投靠共產主義陣營,於是,海地軍隊在美國的CIA的支持下,在菲尼奧勒就職19天后將他推翻,隨後流亡紐約。
回國
1986年,讓-克洛德·杜瓦利埃倒台後,菲尼奧勒返回太子港,在幾個月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