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土遺址

丹土遺址

丹土遺址,位於山東日照市五蓮縣城東南約37.5公里處,發現於1934年。現屬潮河鎮丹土村,距離兩城遺址不到3公里。文化層厚2.2米,其遺存以龍山文化為主。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遺址年代為距今480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土遺址
  • 地點:山東日照五蓮縣城東南約37.5公里
  • 面積:28.8萬平方米
  • 發現時間:1934年
  • 出土石器:石斧、石鏟、石錛、石鑿、石鐮
  • 所屬國家:中國
  • 年代:距今4800年
遺址結構,出土文物,主要價值,

遺址結構

丹土遺址總面積約28.8萬平方米,丹土村坐落在遺址的偏南部位,村址占地約4.4萬平方米。經考古學家多次考察,確認為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大約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前後,系父系氏族公社制時期,後逐步延續到奴隸制社會時期。
丹土遺址
1973年,丹土村民在村西北蓋房清基時,清理出數座房屋遺址,它是氏族部落較早的房遺址。據考,該遺址時按照一定的規劃建造的,可分為居住區、各種手工業作坊區和葬墓區,規模巨大,屬於龍山文化晚期的一座城鎮的雛形。在丹土村的東北方向,由大片紅燒土,所謂“丹土”,即紅土之意,村名來源於此。
據勘探,該文化層厚約2.2米,保存著兩個不同文化時期的大量遺蹟遺物。其遺蹟面積之大,內涵之豐富,延續性之長,實屬我省沿海一帶遺址之冠。為此,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土遺址

出土文物

從發現丹土遺址以來,經陸續勘探,從斷崖塌土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青銅器,標誌著各個不同時期的不同文化。
丹土遺址
出土的石器由:石斧石鏟石錛、石鑿、石鐮等。這些石器都石經過人工磨製而成,器物通體光滑,刃部鋒利,有的還留有人們使用過的痕跡。出土的玉器有玉鉞、玉璜、玉琮、璇璣等。這些玉器製作技藝精湛,非能工巧匠而不能。玉琮,其形外方內圓,是商周時代的宗教物。璇璣,根據古文獻記載是一種古代的天文儀器。玉璜,形裝象璧的一半,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有的禮器,也作裝飾用。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銅鼎、銅劍、銅戈等。銅鼎、銅鎘都是古代炊具,銅劍、銅戈是當是作戰的武器。丹土遺址通過多次發掘,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中期的三個連續擴展的城址,其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城址距今4800年以上,是山東省第一個經科學發掘最早的城,這對研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魯東南、蘇北沿海一帶東夷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丹土遺址陶片丹土遺址陶片

主要價值


丹土遺址出土的典型玉器數量之多,如此之精美,讓人觀之為嘆,在這裡不一一贅述。這些玉器充分說明了只有城市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出現象徵權力的貴族專用禮器——玉器,像玉刀玉鏟,以其形體之大,非一般百姓所能擁有,它應屬於部落首領或領袖。特別是鑲嵌綠松石的玉鏟,代表著我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鑲嵌工藝,且天衣無縫,體現了相當高的鑲嵌工藝水平。

通過發掘情況看,丹土遺址是大汶口文化城址和龍山文化城址相疊壓的一處遺址,目前在我國古代同時期文化遺址中尚不多見,大量遺物的出土,對於研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兩支文化的關係,以及城市的起源與發展、民族交融歷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