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底圩鄉普盆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底圩鄉東北邊,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普盆村民委員會3.00 公里,距離底圩鄉15.00公里。國土面積2.8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20....
桐廬縣莪山鄉中門民族村位於莪山鄉的北面,全村區域面積5平方公里,總人口1032人,由原中門和潘龍村合併而成。畲族人口占38%。中門民族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境內曲溪蜿蜒,林貌境幽,峰奇石怪,竹林迴環翠萬層。產品特色 中門茭白:桐廬中門茭白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6年4月,現有社員80人...
老柵門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仁和鎮白果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仁和鎮南邊,距離白果村委會1.5 公里,距離 鎮10公里。國土面積0.48平方公里,海拔1,127.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542.00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3.61畝(其中:田34.61畝,地39.00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389.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12.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97畝,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1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7戶通電,有0...
平山坡位於廣東省化州市那務鎮東北部,隸屬六村村委會,是為自然村。平山坡村民小組由平山坡和屋地山兩個村場組成,有林、伍、陳三姓,以林姓人數居多。全村現有48戶居民,戶籍人口221人,中共黨員4人;村集體土地總面積618.35畝,其中耕地承包到戶106畝,耕地未承包到戶512.35畝(含建設用地0.72畝、林園388...
溝門自然村隸屬於五德鎮新寨村委會,轄溝門口,壩子,龍洞,大窩凼4 個村民組 。位於五德新寨村南邊,距離五德鄉(鎮)23公里,國土面積6.05平方公里,海拔1250米,年平均氣溫8℃ ,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自然資源 溝門自然村通往鎮的道路為土路,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國土面積...
孚先公由騰村開基上井門自然村是為上井門張氏始祖,兩支張氏後裔後得其技技秀髮,節節馨香;二支張氏後裔在長門村分別建有各自的祠堂,千秋祭祀。長門村現保留有明清時代古民居30多座,基本保留有古色古香原貌,特色景觀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舊祠堂和按原貌在建的舊祠堂,雕樑畫棟,飛瞢蹺檐,氣勢宏偉,十分...
戶門自然村 隸屬於 博尚鎮 完賢行政村,屬於 半山區。村情概況 位於 鎮 邊,距離 村委會3.00 公里,距離 鎮18.00公里,(是 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74平方公里,海拔1,94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 ℃,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92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9畝;有林地1,...
砟子門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新華鎮格當村,處於山區山區。位於新華鎮西邊,距離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 鎮32.00公里。國土面積0.73平方公里,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24.00 ℃,年降水量1,199.6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位於新華鎮西邊,距離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 鎮32....
老大門自然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北海鄉新樂村,屬於山區,是北海鄉政府、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75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74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73畝,人均耕地0.53畝,林地910.3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戶,有鄉村人口342人,其中農業人口318...
山門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六鰲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六鰲半島南部東海岸突出部,在鳥嘴、東本二山之間,面向大澳灣海域,兩山夾峙如門,故村名山門。自古為“飛沙地”,自1966年以來營造濱海防護林2000多畝,才改變了以往一颳風便“飛沙走石”的景況。全村現有729戶,人口2959人,下轄山門、後江兩個自然村。政區...
里門堂 里門堂是浙江省的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名含義 村處中門堂裡面,故名。歷史沿革 於1984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期間予以收錄並正式命名。於2009年12月30日自然村正式撤銷,併入蔣家塢自然村 。
丙門自然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1.36平方公里,海拔890.00米,年平均氣溫19.50℃,年降水量1476.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683.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3畝;有林地23.00畝。 中文名 丙門 海拔 890 m 隸屬 芒市鎮芒核村委會行政村 年平均氣溫 19.5 ℃ ...
後門田 後門田,1949年以前,該村祖先在金釵溪村立村建房居住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地勢低于田地,故名。歷史沿革 明朝萬曆年間建村;之後設立金釵溪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2000年,該小組現已並為中心自然村,已廢村。
美岙村,由灘頭、當中、門前3個自然村組成,,面積1.14平方公里,距大門集鎮約7公里。該村背山面海,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北與玉環市大麥嶼隔海相望,西與花崗岩基地寨樓村、羊棲菜之鄉豆岩毗鄰而居,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全村以定置張網作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共有漁船90餘艘,從事漁業生產...
轄道林、善山嶺、石家灣、三仙坳4個公社,59個大隊,1529個生產隊,832個自然村。共22224戶,90563人,均為漢族。 寧鄉縣道林區 解放前,這裡為高露、麟峰鄉。解放初劃為寧鄉第一區;公元1952年分為第一(大屯營鎮)、第二(道林鎮)兩區;1956年改建為三仙坳、石家灣、道林、善山嶺4鄉;1958年公社化時並為道林公社...
自古以來,一善自然村的村民就以長壽聞名,僅1960年至今40年間,這個僅有10幾戶人家的小小自然村就出了10多位壽命超過百歲的老壽星,最大者活到126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長壽村人長壽的秘訣,這在這眼長壽泉。當地人說不清這泉水裡含有什麼益壽物質,但長期飲用這泉水不愛得病,是他們的切身體會。不但傷風...
門等村,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縣蓮花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南面。門等自然村共143戶573人。瑤、壯、漢三個民族的文化在門等村經歷了數百年的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門等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史室、村民議事場所,農家書屋、污水處理站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村民安居樂業,為後發展欠...
台蔭,簡稱“台”,位於洛陽中西部丘陵山區,北臨滔滔黃河,與焦作市一橋相連。1958年修通黃河大渠後,鹽鹼灘變成了米糧川,村現有耕地2100畝,村址占地876畝。台蔭村共有四個自然村,朱家溝、暢門、臧門,李家台。共有3700人,13個村民小組。基本地形地貌概括為“三山六陵一分川”。 台蔭處於中西部連線的...
駱家堰吳家為江西省九江縣黃老門大塘村所轄的一個自然村又名大塘吳家,據《吳氏宗譜》記載,吳琮曙於明朝初年從安邑車橋徒居江州匡廬吳家沖 (現為:九江市德安縣)1420年由荊林街遷至駱家堰,約600年,是九江黃老門(岷山鄉)境內單姓氏最大的村莊,文化底蘊深厚,古蹟甚多是一個旅遊與歷史文化並存的村莊。...
寨門村委會 寨門村委會位於北陡鎮西南面,鬼仔頂山腳下,南臨南海與下川島隔海相望,距離鎮座府13公里。轄:寨門圩、羊寮、甫竹山、擔水坑、逕口、平朗、土岡、山咀、龍尾、那潭、那堤、北樓等12條自然村,村民小組12個。村委會設在寨門圩。總戶數1134戶,總人口4338人。耕地面積2906畝,其中水田2700畝。...
佇立在金岙村口的是1972年始建的大會堂,這座牆頭刻著五角星,門上還殘存演出海報的建築承擔了村中絕大部分聯歡會與戲班表演的任務,餘留著村民們美好的回憶。2010年,大會堂得到了全面的修繕,餘姚一位老闆捐購的清一色藏藍椅子更使之具有時代感。吊口樓 位於金冠村外冠佩自然村中心,是金冠村外冠佩219號。它...
門檻山古道位於溫州甌海區。有30多戶人家,背靠巍巍青山,沿公路條狀分布而居。位置 門檻山古道,從溫州甌海區大坪頭村的一個自然村雷峰村——大坪頭村——門檻山村,終點在海拔689米的門檻山上。古道蒼古高遠,一路向上。這條崇山之間古道,美在一個“絕”字,景是絕美,野果是絕味,而登臨門檻山峰頂,更是體驗...
忠門鎮因人們感佩唐代郡人刺史(莆田名人)林蘊大義凜然,堅強不屈,氣節高潔,在他逝世後,其三世孫林圉舉家遷居浮曦,其後,縣令有感林蘊受謚忠烈,於境內建置中門村坊,旌表門閭得名。文物古蹟 忠門鎮境內有岳秀鳳凰岩和上苑重興宮媽祖祖居地等古蹟。風景名勝 忠門鎮境內 有東仙紫霄洞,山上還有鋤雲岩、溜玉...
五台縣:轄6個鎮、13個鄉:台城鎮、台懷鎮、耿鎮鎮、豆村鎮、白家莊鎮、東冶鎮、溝南鄉、東雷鄉、高洪口鄉、門限石鄉、陳家莊鄉、建安鄉、神西鄉、蔣坊鄉、靈境鄉、陽白鄉、茹村鄉、石咀鄉、金崗庫鄉;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共有576個村委會、768個自然村。台城鎮駐西關,共有26個村委會、26個自然村...
矮門裡 矮門裡是1949年前就有此自然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自然村的村口有一門牆且不高,故由此而得其村名。歷史沿革 定名之後,至2010年徵用土地拆去這個自然村止,未變更。
槽門 槽門是貴州省的地名,因該自然村境內有水槽,故有“槽門”之名。地名含義 槽門,即一個境內有水槽的農村聚落。歷史沿革 槽門之名起於1949年前;1984年4月,進行機構改革,撤消人民公社制,改為鄉建,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 使用 。
下坳門是1736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坳門,即兩山壟之口,地勢低於上坳門,故名。歷史沿革 主姓項,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從江山遷入。 2005年起,因居住高山,交通不便,不利生產,村民們陸續開始搬遷至衢江區雲溪鄉希望新村安家。2011年下山脫貧政策扶持,下坳門自然村整體搬遷,先後到衢州、廿里等地安家,...
小圩門 小圩門是以根據姓氏和地理位置,約定俗成而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根據姓氏和地理位置,約定俗成,形成自然村名。歷史沿革 至2014年12月31日止已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