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坡(廣東省化州市那務鎮下轄自然村)

平山坡(廣東省化州市那務鎮下轄自然村)

平山坡位於廣東省化州那務鎮東北部,隸屬六村村委會,是為自然村。平山坡村民小組由平山坡和屋地山兩個村場組成,有三姓,以林姓人數居多。全村共有30多戶,兩百餘人,村莊面積正逐步向外拓展。多年來,平山坡人努力發揚“團結、和諧、實幹、奮發”的平山坡精神,為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山坡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電話區號:0668
  • 郵政區碼:525139
  • 地理位置:廣東省化州市那務鎮東北部
  • 人口:兩百餘人
  • 方言粵語-吳化片-化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K
  • 村莊精神:團結、和諧、實幹、奮發
  • 重要節日:春節、年例
  • 姓氏:林氏
  • 特產:荔枝、龍眼、黃皮、番薯、花生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解放前,解放後,村莊精神,宗祠留芳,立村軼事,平山坡門多,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平山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水稻蠶桑龍眼荔枝,盛產稻穀、香蕉。現今,當地許多外出務工農民紛紛回鄉創業,廣泛栽種香蕉和速生豐產林,積極探索“山上果、坡地桑、垌上蕉、塘上魚”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村莊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宜居寶地之上,兩側各有一條溪流,猶如玉帶環腰,清澈的溪水,音如琴聲,長流不息,藏風聚氣,格局甚佳,素有“靈蛇福地”之美譽。村民崇尚文化,以讀書為榮,好讀詩書的風氣世代相傳。歷史上,曾出過朝廷六品官員,當代有大學生十多人。大部分的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前往珠江三角洲等地尋求發展,村中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
平山坡民風淳樸,尚節儉,耐勤勞,民性沉毅亢爽,不輕許諾,重實踐躬行,不尚空事宣揚,寓文秀於質樸,寄希望於苦幹,因受封建制度禁錮既久,亦有閉塞愚昧之弊端,一些傳統的優良習俗,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莫三天官是當地村民信奉的神靈,每逢佳節,全村的男女老少,宰雞殺鴨,準備供品,臂挎肩挑,赴天官廟拜祭,祈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熱情好客是平山坡人的特點,過門便是客,家有來客、噓寒問暖,斟茶遞水、殷勤周到,待人接物、講究禮節,每年的正月十六“年例”和十月初十“收禾了”,家家戶戶敞開大門,廣邀四方好友,高朋滿座喜氣洋洋。在過去,村民所居房屋均為低矮泥磚平房,2間或3間。村民沒有或僅有少量土地,都是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種為生。村民的生活是極為困苦的,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裹體,吃的是雜糧、稀粥,青黃不接期間,靠薯苗、糠麩、野菜充飢,一年四季,吃不上幾次魚肉和乾飯,一張棉被蓋幾代人,冬季大多是蓋麻包或用破布條編織的被單。
平山坡村景平山坡村景
解放前,當地曾流傳著一首民謠:“有女莫嫁平山坡,男兒儘是短命郎,一朝過門終身寡。”這是昔日平山坡村的真實寫照。那時的平山坡村人均壽命短,許多人都是年紀輕輕就死去了,或死於瘟疫,或喪於飢餓,或卒於落後的醫療條件,這也是舊社會農村人的厄運。
自改革開放以來,平山坡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決了溫飽問題,吃好了,穿暖了,收入逐漸提高了,整體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提升了,很多村民都活到了八九十歲,老少一心,努力奔康致富。
2007年,全體村民齊心協力修建村道,初步實現了平山坡片區道路硬底化,各方面建設逐步推進。目前,村內的綠化、美化,安裝路燈,建設運動健身場,興建牌坊、公廁與垃圾焚燒池等工作仍未開展,宗族祠堂等傳統文物建築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護,村民建住宅而侵占公眾用地等現象時有發生。如今,平山坡村正從傳統的平人治平、農民治村轉化為商人治村或文人治村,以精英領航,全村總動員,群策群力,推動經濟大發展。
在村中,至今仍保存著建國以來的三代房子。從初期的泥磚房,到中期的紅磚房,再到當下的小洋樓,見證著歷史的變遷,也象徵著村民的生活如越建越高的樓房般日趨向好。

歷史沿革

解放前

約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至道光九年間(1829年),丹亭公(林永楨)與弟善芳公(林永乾)定居平山坡,開基立業,此前無人群居住記錄,因地處平坦山坡而得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州設四鄉二十七都,以鄉統都,平山坡屬進二都。
光緒十二年(1886年),平山坡推行保甲制。
民國前葉,軍閥混戰,盜寇四起,社會動盪,時平山坡人於坡咀設定護攔,用於防禦山賊劫掠,或躲避於民堡(因是六村、平山坡村民為防寇避亂而構築的城堡,故稱民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鄰里制度,平山坡五戶為一鄰,設鄰長一人。
龍眼老樹龍眼老樹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劃編保甲,每鄰為一牌,以鄰長為牌長,實行保甲連坐法。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調整保甲編制,以10戶為甲,10甲為保,聯保連坐。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縣政府將原有的40個鄉鎮縮並為25個,平山坡歸屬壺垌鄉。
1949年10月下旬,平山坡村解放。

解放後

1949年11月,鄉以下,廢除保甲制度,成立村人民政權,平山坡為六村行政村轄下的自然村。
1952年12月,土改隊進村,推行土地改革政策,丈量土地,並劃分階級成分。
1953年上旬,農民均分得土地,領取“土地證”,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土改結束。
1954年,平山坡組織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5年,平山坡農業生產互助組過渡為平山坡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私有土地收歸集體所有,實行統一經營,按勞分配,取消土地報酬
1956年,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組建六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以自然村為基礎劃分生產隊,後成立生產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隊委會)。
1968年,平山坡生產隊管理委員會改為平山坡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
1979年春,平山坡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復稱平山坡生產隊管理委員會。
富民村道富民村道
1981年農曆六月,平山坡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責任制,使農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集體的生產勞動模式開始走向解體。
1983年10月,平山坡生產隊改制為平山坡村委會,屬六村鄉。
1984年下旬,建立平山坡村農工商經濟合作社
1987年3月,平山坡村委會改為平山坡村民小組,轄於六村村委會。
1989年春,平山坡村民小組更名為平山坡村委會,轄於六村管理區。
1992年, 平山坡村農工商經濟合作社改為平山坡村經濟合作社。
1999年春,平山坡村委會復稱平山坡村民小組,屬六村村委會。
2012年,重設平山坡村經濟合作社。

村莊精神

“團結、和諧、實幹、奮發”是為平山坡精神,提煉平山坡精神經過了多項程式,它是平山坡村民長期發展建設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財富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體現了平山坡村歷史文化的特徵,體現了平山坡村民的精神文化追求。
團結是平山坡精神的核心。推動經濟發展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樹立以村民為中心的行動導向。平山坡村民無論是在生產或生活中,都要團結起來,同心同德,同舟共濟,致力建設美好家園。眾人捧柴火焰高,團結有利於平山坡村各方面的發展。推動平山坡村發展,一是加強對村容村貌的改造力度,最佳化居住環境;二是創辦企業,發展村莊經濟;三是發展旅遊觀光業,提升自身品位。倘若沒有團結的局面,改善經濟結構、加速全面發展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平山坡掠影平山坡掠影
和諧是平山坡精神的精髓。平山坡人堅持萬事和為貴,以“家和萬事興”作為行動指南。和字當頭,提高村民和諧意識,實現家庭和諧、鄰里和睦、社會昇平,解決好各種矛盾糾紛,營造有利的投資創業環境。和諧是發展平山坡的必要條件。建設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庶,幸福安康的現代化村莊,必須保持和諧,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干擾因素。
實幹是平山坡精神的特徵。長期以來,平山坡村民吃苦耐勞、踏實創造財富,務實成就業績,實踐領悟真理,無論身在何處,平山坡人永不改實幹本色。平山坡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是一條窮山村。無論是地理位置或人文因素都缺乏優勢,這是先天條件不足。村民整體並不富裕,村莊仍處於欠發達階段,沒有徹底擺脫貧困,屬於後發展鄉村。落後阻礙著平山坡村的發展,窮而思富,發家致富是全體村民的共同心愿。多乾實事、少說空話,才是正道。走在前列、乾在實處,才能促使平山坡村民眾擺脫貧困,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展望未來,平山坡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奮發是平山坡精神的要求。如何才能擺脫髮展落後的現狀呢?唯有加快發展改革的步伐。當代社會,發展潮流浩浩蕩蕩,奮發是圖強的必經之路,平山坡人要高舉“文化立村、依法治村、科學發展、富民興村”的大旗,堅持以人為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繼承先輩遺志,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結合自己的優勢,抓住機遇求發展,努力建設幸福平山坡、美麗平山坡。我們要牢牢圍繞發展改革這箇中心,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發展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我們對自己村莊的前途充滿了希望,同時滿懷著必勝的信心。

宗祠留芳

宗祠留芳是指平山坡林氏五世三房與晚房的共同宗祠,可作林氏支祠、分祠或家祠,地方俗稱:大眾屋廳。林家祠始建於清末,是林氏子孫緬懷先祖、立誓闡志、祈福許願、操辦紅白喜事的重要場所,奕世尊崇,歷經風雨,曾因年久失修而趨於破敗,而且受到當時的“破四舊”等政治運動的影響,日益受損。1996年普降暴雨,家祠被大水沖崩。同年,新家祠落成,由全體族人捐資,群策群力,合力重修。
家祠坐東朝西,以磚、沙、木構造,原是前後2進的,占地面積廣,分為二堂、三堂、正堂、大門。正堂前的橫柱上曾懸掛“力任劻勷”四字匾額,為清代州地父母官王定珏所題,贈予五世祖丹亭公;正中神龕供奉著林門列祖列宗考妣牌位,龕前供有擺放祭品的桌子,左右兩邊貼有兩副楹聯。首聯:自潘州開基,積厚流光,克繼鬱林綿世澤;由蛇地卜宅,地靈人傑,足溯南坡振家聲。次聯:賢以孝,德以慈,孝慈承先,支支派派衍長林;仁言忠,義言信,忠信裕後,本本源源繁國族。家祠的二堂和三堂是供休息、議事之用,兩堂相連的左側往前約3-4米為大門所在處。
平山坡林家祠平山坡林家祠
如今的家祠雖然只剩下一間正堂,卻充分體現了極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彰顯著肅穆和莊嚴。人丁興旺,則族運長久。此祠乃我平山坡林氏家族敬宗、收族、敦倫之所,應行修造壯麗,以光前德,以樹家聲。
此外,五世長房華山公(林永彰)祠重修於2009年初,二房中山公(林永森)祠也於2015年進行重修。

立村軼事

平山坡立村久遠,自林氏丹亭公攜弟善芳公於南地坡遷徙到此開基立業,屹今近二百年。平山坡林氏均為四世祖華堂公(林士正)子孫,分四大房,至今已繁衍後裔八代,現有一百多人。
據傳,林氏始祖福山公隨軍入粵,落籍高州石板下火村,不久後,遷到附近的良塘村,傳二世而卜居化邑藍地坡,歷經三世、四世,至五世人丁興旺、家族壯大,為了謀生,大多數林氏族人搬離了祖地,於各處開枝散葉。當丹亭公與善芳公決定尋找務耕和建築世居之地時,聽聞平山坡是一塊風水寶地,而外人垂涎已久,遂進駐此地,定居於斯。
平山坡村道平山坡村道
丹亭公請來風水先生對這片地方作風水鑑定,風水先生認為:夫東有鬱郁青山,兩側是涓涓細流,前後皆是廣闊的平原,黑質土壤,極其肥沃,正是開墾良田、勤勞致富的寶地。丹亭公兄弟聽了滿心歡喜。
隨後,風水先生問丹亭公:“丹亭,你看此地該取何名?”丹亭公思索了一下,回答說:“此處乃是平坦山坡,不如就叫平山坡吧!”善芳公也覺得這名字比較適合,贊同兄長的意見。於是,該地就命名為平山坡。從遠處眺望,此地宛如蛇形,村莊正處於蛇的頭部,為一大奇觀。
同時,他們在村落南側挖了一口井。近兩百年來,該井從不枯竭,曾一度被遺棄,後又清理恢復使用,該井目睹著平山坡村的滄桑巨變。從此,林氏家族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安居樂業 。

平山坡門多

在清末民初那個動盪的年代,平山坡村民曾在坡咀設定護欄,防禦賊寇,並逐漸把全村圍起來,當時村中開有九個門,方便村民日常進出。民末,平山坡九個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每逢國民黨保隊前來抓壯丁,村民從這個門逃到另一個門,再從另一個門躲到下一個門,熟練靈敏,弄得國民黨保隊接二連三撲空,抓不到壯丁,於是平山坡門多又神奇的訊息不脛而走。文革時期,村民相繼在村中建起兩座牌樓,上面寫著“毛主席萬歲”五個字。
昔日平山坡九門中的一門所在地昔日平山坡九門中的一門所在地
隨著時光的推移,平山坡的九個門和牌樓陸續被拆除,不復存在。

地圖信息

地址:茂名市化州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