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名著:醫學正傳》為明代虞摶編著,是一部中醫綜合性著作。《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名著:醫學正傳》系作者摘取
《內經》、
《脈經》之要旨,旁采歷代醫學之宏論效方,秉承家傳,傍通已意而成。全收共八,內、外、婦、兒、口齒各科俱備。收載近百種病證,每病為一個門類,病下設論、脈法、方法幾個項目,有理,有法,有方,有藥,有按,有案。其論治傷寒宗仲景,內傷宗東垣,雜病尊丹,旁徵博引,參以已見,為一部具有實用價值的中醫古藉。
作者簡介
作者:(明朝)虞摶
圖書目錄
卷之一
醫學或問
中風 附:胃風
傷寒
卷之二
斑疹 附:冷丹
內傷
中暑
濕證
燥證
火熱
郁證
痰飲
咳嗽
哮喘
虐證
霍亂
泄瀉
卷之三
痢
嘔吐
噎膈
呃逆
吞酸
嘈雜噯氣
痞滿
腫脹
積聚
虛損
勞極
卷之四
眩運
頭痛
胃脘痛
腹痛
腰痛
腰痛
脅痛
諸氣
疝氣
腳氣
痛風
痿證
諸蟲
卷之五
麻木
耳病
目病
口病
喉痹
齒病
鼻病
痔漏
汗證
痙病
厥證
癲狂癇證
邪祟
怔忡驚悸健忘證
三消
卷之六
便濁遺精
淋閉
秘結
黃疸
瘡瘍
癘風
破傷風
卷之七
婦人科經候
婦人科胎前
婦人科產後
卷之八
小兒科
急慢驚風
發搐
五癇
諸疳證
吐瀉
痘疹
醫學正傳後再敘
著作權頁:
黃芪一錢 甘草炙,五分或七分 人參病甚者一錢 白朮 當歸各七分 陳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也。上喘氣短,損其元氣,用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用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胃中元氣。若脾胃急痛、腹中急迫者,宜多用之。此三昧,除濕熱煩熱之聖藥也。白朮苦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升胃中之清氣,又引黃芪、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又緩帶脈之縮急。用當歸以和血脈,橘紅以理胸中之氣,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助諸甘辛為用。或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而瀉陰中之伏火也。表熱者,一二服,氣和微汗而愈。如咽乾者,加乾葛。如心刺痛,乃血澀不足,加當歸。如精神短少者,加人參、五味子。如頭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頂痛腦痛,加藁本、細辛。有痰,加半夏、生薑。如咳嗽,夏加五味子、麥門冬;秋冬,加藕節、麻黃;春加佛耳草、款冬花。久咳,肺中伏火,去人參。如食不下,乃胸中有寒,或氣澀滯,加青皮、木香、陳皮;寒月,更加益智、草豆蔻;夏月,更加芩、連;秋,更加檳榔、砂仁。如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如腹脹,加枳實、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生薑、肉桂。如腹痛,加白芍藥、甘草;有寒,加桂心;夏,加黃芩、乾葛、芍藥;冬,加益智、草豆蔻、半夏。如脅痛或縮急,加柴胡、甘草。如臍下痛,加熟地黃;不已,乃是寒也,加肉桂,如大便閉澀,加當歸、大黃。如腳軟乏力或痛,加黃柏;不已,更加防己。如氣浮心亂,以
硃砂安神丸鎮固之則愈。
上此方加減法,是飲食勞倦,喜怒不節,如病熱中,則可用之。若未傳寒中,則不可用也,蓋甘酸適足以益其病耳,如黃芪、人參、甘草、芍藥、五味子之類是也。見《脾胃論》。
硃砂安神丸
黃連一錢五分 硃砂一錢 酒生地黃酒當歸身 炙甘草以上各五分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食後服。一方無地黃、歸身,用生甘草。
調中益氣湯 其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澀,其證四肢倦怠,肢節煩疼,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口失滋味,腹難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大便澀滯不行,一二日一見,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後見血,或見白膿,胸滿短氣,膈噎不通,或痰嗽稠黏,口中沃沫,食入反出,
耳鳴耳聾,目中溜火,
視物昏花,胬肉紅絲,熱壅頭目,不得安臥,嗜臥無力,不思飲食,此藥主之。
黃芪一錢 人參 甘草 蒼朮各五分柴胡此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從陰養陽也 橘紅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一分 升麻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寧心絕思,藥必神效,蓋病在四肢血脈,空心任旦是也。如時顯熱躁,乃下元陰火蒸蒸發也,加生地黃二分,黃柏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