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療法,是利用中醫藥進行治療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藥療法
- 種類:針灸等
中醫藥療法,是利用中醫藥進行治療的方法。
中醫藥療法,是利用中醫藥進行治療的方法。種類中醫藥療法包括針灸等。發展截至2023年8月,部分國家已將中醫藥療法納入健康保險體系。1...
中醫針灸是傳統中醫的一種醫療手段,除在中國得到廣泛套用之外,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地區也有實踐。針灸理論認為,人體如同一個由各種經絡連線起來運行的小宇宙,通過物理刺激經絡,就有可能促進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並為病人帶來健康。刺激方法包括用艾絨點炙或用針刺就這些管道的穴位,促進身體重新恢復平衡,進而達到預防和...
中醫適宜技術分類 一、針法類:“針”是指“針刺”,是一種利用各種針具刺激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體針、頭針、耳針、足針、梅花針、火針、電針、穴位注射、小針刀療法等。傳統醫學對疑難病治療常以針罐齊施、針藥並用、內外同治獲得最佳療效。“針灸療法,重在得氣,得氣方法,提插捻轉,虛實分清,補瀉適宜...
中藥熏蒸治療療法又叫蒸汽治療療法、汽浴治療療法、中藥霧化透皮治療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利用藥物煎煮後所產生的蒸汽,通過熏蒸機體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治療療法。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說,《理渝驕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實踐...
中醫外治是以突出“中醫外治”為特色的中醫藥學術 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針灸、按摩、熏洗、針刀、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物理療法等百餘種方法。治 療範圍遍及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肛腸等科,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
中醫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正骨療法(張氏骨傷療法)逐步形成了“整體辨證、手法整復、杉皮固定、內外兼治、筋骨並重、動靜結合、功能鍛鍊”為特點的骨傷診療體系,正骨手法獨特,中醫藥特色明顯,大幅降低了治療費用,社會效益顯著。2011年5月...
王氏脊椎療法起源於清代順治年間(1644—1661),由民間中醫王汝清所創。早期主要用於治療軍隊傷員的毒箭槍傷,因其療效可靠、治癒率高,被留為宮廷御用。清末散落民間,截止2015年已傳至第十三代。王氏脊椎療法的治療原理為循經取穴、藥物滲透和推拿按摩,通過穴位彈刺達到“藥入邪出”的目的。治療時,用竹罐作為給藥...
中藥三期療法既考慮月經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又順應體內的陰陽消長,保持了中醫固有辯證診治及整體調整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療效。對於內分泌疾病導致的月經不調不孕症,中藥三期療法具有鮮明的針對性:◆月經前期:用補腎中藥增加黃體功能,起到助孕作用。◆月經中期:用活血化瘀促進排卵。◆月經後期:用補腎中藥促...
中醫正骨療法(章氏骨傷療法),流行於浙江省台州市的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章氏骨傷療法始創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傳承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治療方法,在正骨手法、外固定、中藥內服、膏藥和藥膏外敷治療骨傷疾病方面獨樹一幟,成為骨傷科的一大流派。2011年5月23日,浙江省台州市...
中醫正骨療法是通過拔伸、復位、對正等手法,採用小夾板外固定方式,治療骨折、關節脫位等運動系統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醫正骨療法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獲得中醫正骨療法項目保護單位資 格。歷史淵源 中醫正骨療法是通過...
在內治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種中草藥療法。其中最著名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除了各種具體療法以外,中醫還有頗具特色的極其重要的治療思想。例如在治療中強調營養為主、精神為主、預防為主、整體為主等。近年來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中醫治療方法大放異彩在方藥分析、病症研究和思想探討等方面都取得很多成果。
熏蒸療法屬於中醫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選苗族民間中草藥,用煮沸後產生的氣霧進行熏蒸,借藥力熱力直接作用於所熏部位,達到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溫通血脈、祛毒殺菌、止癢、清潔傷口、消腫止痛,最後達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主要熏蒸儀器 ...
中醫藥周期療法 中醫藥周期療法(menstrual cycle therapy with Chinese medicine)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按照中醫婦科學的基礎理論,結合月經周期在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行經期不同時期的陰陽轉化消長規律,採取周期性治療,調整月經周期,治療月經不調及閉經的治法。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
在用藥上,重視方隨症變、藥隨病異,並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總結出了三色敷藥、消散膏、麒麟散、新傷續斷湯等一系列名方驗方。傳承保護 由於西醫手術的衝擊,中醫傷科特別是最具特色的手法操作等非藥物療法日趨萎縮;因中藥成藥的開發要求和西藥研製一樣標準,使得不少中醫藥製法療法湮沒不彰。在此狀況下,石氏傷...
在古代農業社會,骨傷的發病率很高,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而當時醫療條件很差,農村邊寨交通閉塞,一旦發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難,於是實踐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點的村落和城鎮,幾乎都會出現一兩個醫治骨傷的土醫生和土辦法,正骨療法成為我國分布廣泛、流派紛呈的一種中醫療法。 醫療特徵 中醫正骨療法的特點...
胡大佑,男,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傷科副主任醫師,魏氏傷科療法第二十三代傳人。1984年,胡大佑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並進入瑞金醫院開始學習魏氏手法,從進院時中西醫結合的“開刀醫生”,逐步轉型成為以中醫為主的“開方大夫”。保護措施 2012年至2021年,魏氏傷科連續三次入選上海市中醫藥發展三年行動...
天津名老中醫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從浙江寧波“東方針灸學社”學習日本溫灸術,馬少群改進了日本溫灸術,自成一體創馬氏溫灸法。馬氏溫灸法至今在國內已經流傳了幾十年,由於種種原因,該療法一直僅流傳於民間,技術僅被極少數掌握,很多從事中醫多年的醫者甚至還從未聽說過。此法對腦血管病有...
針灸治療的第一步至少需要45分鐘:深入的了解病情,觀察舌苔,臉色,和觸診(陰冷的部位,過軟的部位等)還有就是中醫特有的方式――診脈,醫生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態。針灸理療師利用細針刺激能量通道,使得加強受損組織並重塑和諧。但是同一種病症,病人需要治療的穴位並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人而異。針灸...
客觀、公正、通俗地介紹中醫,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對中醫的理解,並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增加人們對中醫的正確認識。發布和交換中醫藥信息、國家政策、科研成果等。特色療法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拔罐刮痧氣功按摩藥膳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
中醫藥療法、針灸療法在加拿大還不能享受醫療保險,病人需要自付醫療費用。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醫那裡自費看病。發展前景 但是到了現代,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入,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構成了對中醫學的挑戰。一些學者認為,中醫已經跟不上了時代先進科技的發展,“老藥罐子”煎藥還在使用,中醫...
中醫診療法(功夫中醫點穴療法)非遺傳承人叢日超作為技術持有人的“自愈力功夫推拿”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民間中醫特色診療技術篩選評價與推廣套用機制研究課題 。中醫診療法(功夫中醫點穴療法),於2024年3月5日被山東省海陽市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傳統醫藥類非物質...
蜂刺治療過程中所含疼痛物質的傳導作用,蜇後紅腫發熱的灸療作用,一針三效,即“藥、針、灸”三效,符合中醫學、經絡學原理,具有扶正祛邪、調節陰陽、疏肝健脾、通經活絡的藥理特點,在臨床上有很好的活血祛瘀效果。工藝流程 診法綜述 陳氏蜂療法利用蜂刺方式治療疾病的過程,整體上又分為皮試測敏、蜂針適應與療程...
王氏脊椎療法的治療原理主要是循經取穴、藥物滲透和推拿按摩。根據中醫“經脈所通,主治所及”原理,以人體陽經為主,陰經為輔,辨證施治。通過穴位彈刺,達到“藥入邪出”的目的。該療法將竹子製成竹罐作為給藥工具,利用竹子本身清熱解毒、散風除濕的功效,與配方藥物合力以達到最佳療效。並通過高溫、高壓使藥液...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有29個國家設立了中醫藥相關法律法規,20個國家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部分國家已將中醫藥療法納入健康保險體系。中藥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聯和菲律賓等國家以藥品形式註冊。中醫針灸、太極拳、藏醫藥浴法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藥典籍《黃帝內經》《本草綱目》...
而我們這裡提到的失眠則是精、氣、神嚴重偏差時出現的症狀,所以治療上,只有通過中醫免疫來調整,使精、氣、神得以和諧統一運轉了,人的思維與活動也就恢復正常了。這也是為什麼眾多失眠患者在治療失眠時,單純套用各類藥物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所在。“中醫三位一體平衡療法”對失眠有著新的詮釋,指出腦為...
火療是針灸的延伸,屬於中醫溫熨療法,最早起源於環境寒冷的東北,是用高度酒放在盤子裡點燃,貼近患處,放出來的熱量使患者排汗,減輕寒症。火療可以算是一種溫熱的外治法,理論上具有祛風散寒、疏通經絡的作用,對於一些外邪入侵,特別是外感風寒、經脈痹阻的疾病,如關節、肌肉疼痛等,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火療在操作...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髮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中醫好輕鬆艾灸療法】【取穴】:肺俞、...
施氏傷科療法,源於已故全國500名老中醫、上海“傷科八大家”之一——施維智先生。始於清朝道光年間江蘇海門施鎮倉,歷經五代家傳,至1938年施維智先生懸壺滬上,1958年轉入國營醫院,廣收門徒,直至1985年創辦香山中醫醫院骨傷科,並將祖傳的理法方藥加以發揮,沿用至今,療效卓著。施老先生之後,在上海著名傷科...
儘管中醫藥隨著中國移民很早就來到美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公認針灸療法是隨著尼克森訪華正式傳入美國的。有很多美國人都知道引發當年“針灸熱”的導火索是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報導。在美國針灸界和醫學界流傳得最廣的一則關於針灸傳入美國的傳聞是這樣的:在尼克森訪華團成員中,有一名年輕的隨團記者,在中國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