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外科分冊》內容簡介:中藥是在中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傳統中藥藥性理論標誌藥性。②中醫藥學功效主治術語標誌藥物的功效主治。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按照中藥七情和合、方劑君臣佐使關係進行調劑,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符合這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中藥。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用單味中藥(又稱單方)治病的占少數,大部分是用兩味以上的中藥組成複方治病。因此,從藥物組成上可將中藥學體系分為單方和複方兩個部分,後者又稱方劑學,而實際上中藥是方劑的組成單元,方劑是中藥的組合套用,兩者密不可分。西藥是在現代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以藥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表述藥物性能。②以醫學功效主治術語表述藥物功效與適應證。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根據藥物同用是否產生物理、化學變化,或藥物之間是否產生拮抗和協同作用而定。具有如上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西藥。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外科分冊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369頁
- 開本:32
- 品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何清湖 周慎
- 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759870, 753575987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西醫臨床用藥手冊:外科分冊》:中西醫結合安全有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外科感染
第一節 癤
第二節 癰
第三節 丹毒
第四節 皮下急性蜂窩織炎
第五節 急性淋巴結炎
第六節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第七節 急性淋巴管炎
第八節 多發性深部膿腫
第九節 全身性外科感染
第十節 破傷風
第十一節 氣性壞疽
第二章 損傷性疾病
第一節 燒傷
第二節 凍傷
第三節 毒蛇咬傷
第三章 頸部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炎
第二節 甲狀腺腺瘤
第三節 頸部淋巴結結核
第四章 乳房疾病
第一節 急性乳腺炎
第二節 乳頭皸裂
第三節 乳腺囊性增生
第四節 乳腺癌
第五章 腹部損傷
第一節 脾破裂
第二節 肝破裂
第三節 腸破裂
第六章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第一節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第二節 腹腔膿腫
第七章 胃和十二指腸疾病
第一節 急性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第二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
第三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第四節 原發性胃癌
第八章 腸疾病
第一節 腸結核
第二節 潰瘍性結腸炎
第三節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第四節 傷寒腸穿孔
第五節 腸梗阻
第六節 結腸癌
第七節 闌尾炎
一、急性闌尾炎
二、慢性闌尾炎
第九章 肛門直腸疾病
第一節 痔
第二節 肛裂
第三節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第四節 肛瘺
第五節 直腸脫垂
第六節 大腸息肉
第七節 直腸癌
第十章 膽道疾病
第一節 膽石症
第二節 膽道感染
一、急性膽囊炎
二、慢性膽囊炎
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第三節 膽道蛔蟲病
第十一章 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十二章 胰腺疾病
第一節 急性胰腺炎
第二節 慢性胰腺炎
第三節 胰腺癌
第十三章 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第一節 周圍血管損傷
第二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三節 動脈硬化閉塞症
第四節 大動脈炎
第五節 雷諾綜合徵
第六節 深靜脈血栓形成
第七節 下肢淋巴水腫
第八節 下肢慢性潰瘍
第十四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感染
第一節 腎積膿
第二節 腎周圍炎
第三節 細菌性膀胱炎
第四節 急性前列腺炎
第五節 慢性前列腺炎
第六節 急性睪丸附睪炎
第七節 慢性附睪炎
第十五章 尿石症
第十六章 泌尿系統梗阻
第一節 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二節 急性尿瀦留
第十七章 男性性功能障礙、不育
第一節 陽痿
第二節 早泄
第三節 男性不育症
第一節 癤
第二節 癰
第三節 丹毒
第四節 皮下急性蜂窩織炎
第五節 急性淋巴結炎
第六節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第七節 急性淋巴管炎
第八節 多發性深部膿腫
第九節 全身性外科感染
第十節 破傷風
第十一節 氣性壞疽
第二章 損傷性疾病
第一節 燒傷
第二節 凍傷
第三節 毒蛇咬傷
第三章 頸部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炎
第二節 甲狀腺腺瘤
第三節 頸部淋巴結結核
第四章 乳房疾病
第一節 急性乳腺炎
第二節 乳頭皸裂
第三節 乳腺囊性增生
第四節 乳腺癌
第五章 腹部損傷
第一節 脾破裂
第二節 肝破裂
第三節 腸破裂
第六章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第一節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第二節 腹腔膿腫
第七章 胃和十二指腸疾病
第一節 急性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第二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
第三節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第四節 原發性胃癌
第八章 腸疾病
第一節 腸結核
第二節 潰瘍性結腸炎
第三節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第四節 傷寒腸穿孔
第五節 腸梗阻
第六節 結腸癌
第七節 闌尾炎
一、急性闌尾炎
二、慢性闌尾炎
第九章 肛門直腸疾病
第一節 痔
第二節 肛裂
第三節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第四節 肛瘺
第五節 直腸脫垂
第六節 大腸息肉
第七節 直腸癌
第十章 膽道疾病
第一節 膽石症
第二節 膽道感染
一、急性膽囊炎
二、慢性膽囊炎
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第三節 膽道蛔蟲病
第十一章 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十二章 胰腺疾病
第一節 急性胰腺炎
第二節 慢性胰腺炎
第三節 胰腺癌
第十三章 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第一節 周圍血管損傷
第二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三節 動脈硬化閉塞症
第四節 大動脈炎
第五節 雷諾綜合徵
第六節 深靜脈血栓形成
第七節 下肢淋巴水腫
第八節 下肢慢性潰瘍
第十四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感染
第一節 腎積膿
第二節 腎周圍炎
第三節 細菌性膀胱炎
第四節 急性前列腺炎
第五節 慢性前列腺炎
第六節 急性睪丸附睪炎
第七節 慢性附睪炎
第十五章 尿石症
第十六章 泌尿系統梗阻
第一節 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二節 急性尿瀦留
第十七章 男性性功能障礙、不育
第一節 陽痿
第二節 早泄
第三節 男性不育症
文摘
第六節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甲溝炎、膿性指頭炎、化膿性腱鞘炎、大魚際間隙感染、掌深間隙感染等,均為臨床上常見的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手部感染大多數由外傷引起,如針刺、剪指甲過深、逆剝新皮倒刺等輕微外傷後,也可發展為嚴重感染。由於解剖關係複雜,感染可向深部蔓延,並使引流困難;感染引起的肌腱與腱鞘的縮窄或是瘢痕形成,可造成手部不同程度的病殘,以致影響手部功能。
本病相當於中醫國家標準病名疔的範疇,發生部位和形態不同,故名稱各異,如生在指頭頂端的稱蛇頭疔,生在指甲內的稱沿爪疔,生在指甲旁的,稱蛇眼疔,生在指腹部的稱蛇肚疔,生在手掌中心的稱托盤疔。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外傷染毒,如針尖、竹、木、魚骨、修甲等創傷,昆蟲咬傷等,感染邪毒,阻於肌肉之間,留於經絡之中,引起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用藥思路
1.手部化膿性感染是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法,均要考慮手的功能問題。早期以外用藥物或理療等局部治療,口服中藥治療,中藥以清熱解毒為原則,配合西藥抗菌消炎,配合局部敷藥、理療等。
甲溝炎、膿性指頭炎、化膿性腱鞘炎、大魚際間隙感染、掌深間隙感染等,均為臨床上常見的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手部感染大多數由外傷引起,如針刺、剪指甲過深、逆剝新皮倒刺等輕微外傷後,也可發展為嚴重感染。由於解剖關係複雜,感染可向深部蔓延,並使引流困難;感染引起的肌腱與腱鞘的縮窄或是瘢痕形成,可造成手部不同程度的病殘,以致影響手部功能。
本病相當於中醫國家標準病名疔的範疇,發生部位和形態不同,故名稱各異,如生在指頭頂端的稱蛇頭疔,生在指甲內的稱沿爪疔,生在指甲旁的,稱蛇眼疔,生在指腹部的稱蛇肚疔,生在手掌中心的稱托盤疔。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外傷染毒,如針尖、竹、木、魚骨、修甲等創傷,昆蟲咬傷等,感染邪毒,阻於肌肉之間,留於經絡之中,引起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用藥思路
1.手部化膿性感染是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法,均要考慮手的功能問題。早期以外用藥物或理療等局部治療,口服中藥治療,中藥以清熱解毒為原則,配合西藥抗菌消炎,配合局部敷藥、理療等。
序言
中藥是在中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傳統中藥藥性理論標誌藥性。②中醫藥學功效主治術語標誌藥物的功效主治。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按照中藥七情和合、方劑君臣佐使關係進行調劑,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符合這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中藥。在實際臨床工作中,用單味中藥(又稱單方)治病的占少數,大部分是用兩味以上的中藥組成複方治病。因此,從藥物組成上可將中藥學體系分為單方和複方兩個部分,後者又稱方劑學,而實際上中藥是方劑的組成單元,方劑是中藥的組合套用,兩者密不可分。
西藥是在現代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以藥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表述藥物性能。②以醫學功效主治術語表述藥物功效與適應證。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根據藥物同用是否產生物理、化學變化,或藥物之間是否產生拮抗和協同作用而定。具有如上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西藥。
從本質上說,中西藥作用於人體,皆通過影響機體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環節發揮效應,治癒疾病,因而構建中西藥結合學術體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將通過兩種不同發展途徑、發展模式、發展背景下形成的學術體系有機結合,其過程相當艱巨。目前的難點有二:一是傳統中藥學理論的現代化,由於傳統中藥學理論並不是在現代科學背景下產生的,要闡明其科學內涵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二是中藥學體系的複雜性,中藥的主要資源是天然產品,結構複雜,再加之配伍成複方,其成分更為複雜,要找到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逐步解決這個關鍵課題。
構建中西藥結合體系需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可以分為以下三步走。
西藥是在現代醫藥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藥物。其特徵包括三個方面:①以藥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表述藥物性能。②以醫學功效主治術語表述藥物功效與適應證。③藥物配合使用時,根據藥物同用是否產生物理、化學變化,或藥物之間是否產生拮抗和協同作用而定。具有如上三點基本內容的藥物稱為西藥。
從本質上說,中西藥作用於人體,皆通過影響機體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環節發揮效應,治癒疾病,因而構建中西藥結合學術體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將通過兩種不同發展途徑、發展模式、發展背景下形成的學術體系有機結合,其過程相當艱巨。目前的難點有二:一是傳統中藥學理論的現代化,由於傳統中藥學理論並不是在現代科學背景下產生的,要闡明其科學內涵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二是中藥學體系的複雜性,中藥的主要資源是天然產品,結構複雜,再加之配伍成複方,其成分更為複雜,要找到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逐步解決這個關鍵課題。
構建中西藥結合體系需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可以分為以下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