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會通的先驅》是2011年12月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來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西文化會通的先驅
- 作者:馬來平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 ISBN:9787533325718
《中西文化會通的先驅》是2011年12月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來平。
《中西文化會通的先驅》是2011年12月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來平。1內容簡介《中西文化會通的先驅:“全國首屆薛鳳祚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即是“全國首屆薛鳳祚學術思想研討會”的論文集。全書共分“科學思想鳥瞰”、“...
王國維:中西文化溝通的先驅 《王國維:中西文化溝通的先驅》是2004年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知常。
《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是199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國俊。圖書目錄 序言 一 開幕式上的講話 1.“馬可·波羅國際學術討論會”組委會主任呂同六研究員的開幕詞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先生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3.義大利駐華大使奧利維耶羅·羅西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4.義大利共和國總理朱利奧·安德雷奧給...
《陳季同——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是202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第四輯)”中的一本,講述了晚清時在歐洲極具影響力的中國外交官陳季同的事跡。內容簡介 陳季同精通多國語言,他在歐洲不遺餘力地宣揚中華文明,也在中國大力譯介西學。他力圖保衛台灣,救災華北,...
《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徐光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浩傑。內容簡介 徐光啟是明清以來代表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艱難前行的最重要的代表。侯外廬先生曾把徐光啟列為明清“實學”的代表,竺可楨語稱之是“中國的培根”,當代學術界更是公認為他為近代“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
《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是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浩傑。內容簡介 徐光啟是明清以來代表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艱難前行的最重要的代表。侯外廬先生曾把徐光啟列為明清“實學”的代表,竺可楨語稱之是“中國的培根”,當代學術界更是公認為他為近代“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上海能夠成為近代科學文化...
孫中山從小常隨父母往來澳門與家鄉之間,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繁榮發展,孫中山耳濡目染。 [3] 艱苦探索 孫中山生平圖片(17張) 1878年,12歲的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年,17歲的孫中山自檀香山歸國,同年前往香港讀書。孫中山在...
2、1991年10月,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大殿舉辦《馬可·波羅國際學術討論會》,為紀念溝通中西文化交流先驅離華回義大利700周年。陳翰笙、李志堅、王立行、龍新民及中外學者200餘人參加。政協副主席程思遠出席開幕式,義大利總理安德烈·佩蒂發來賀信。義大利駐華大使羅西出席了開幕式。3、1994年4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廳...
柏應理是一位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他不僅親自往來於中國和歐洲,溝通東西方文化。重要的是他通過自己的著作,將西方宗教和哲學輸入中國,又將中國文化介紹給歐洲諸國。柏氏著作主要分中文及拉丁文二類,其中文著作刊行於中國,拉丁文著作多版於歐洲。現對其學術活動與著述作一簡要介紹。西學東漸 ...
辜鴻銘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談,他一生事跡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於溝通中西文化並訴諸於翻譯事業。為了讓西方人了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他勤於寫作。辜氏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其目的即在於使西方人了解,並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英文專著 1.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 A Chinese Plea for ...
看來,杜亞泉或許是提倡中西醫結合的第一人呢。關於理性問題的論爭 杜亞泉在中西文化問題的論爭受到挫折以後,雖然他的政論生涯基本上停止了,但他對理性的信念,仍然有著執著的追求,所以後來當他看到有違反理性的言論時,仍然忍不住要講上幾句,與人辯論一番。1919年10月,蔣夢麟在《時事新報》發表《新舊與調和》...
他與其他西教士一起,在此培養出一批學貫中西的學者,如王韜、李善蘭等,併合作翻譯、出版了許多介紹基督教信仰、西方政治、文化、歷史、科學等方面書籍,為中西文化思想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1858年3月,艾約瑟回英國述職期間,與20歲的傑恩(Jane)結婚。翌年9月攜新婚夫人返滬。傑恩是一個感情豐富,才思敏捷的少女...
《人間詞話》成為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巨著。後來王國維在戲曲研究、歷史研究、古文字研究等領域進一步做出突出貢獻,也都與其極富創造性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導向有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主要譯著:譯美國漢學家Fred Drake龍夫威 博士《徐繼畬及其瀛環志略》;主編《徐繼畬與東西方文化交流》;著《董壽平傳》 。號七岩野史,書齋名晉艮齋,堂號仰松草堂。人物簡介 1954本村留暉國小;1960南王初級中學六班;1963忻縣中學高34班;1967.2忻縣區革委機關報紅忻報編輯、文革辦幹事;1969.1軒崗...
徐繼畬的《瀛環志略》是中西文化對峙下中國對西方重新審視的傑作。《瀛環志略》確立了中國是世界一國的概念,揭示了工商可以富國的道理,表達了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關注和欣賞。——殷俊玲:太原師範學院社科系教授 徐繼畬的多元文化觀 徐繼畬最早拋棄陳腐的華夷觀念,接受了近代地理學的宇宙觀,認同多元...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 – 1908,美國賓夕法尼亞人,神學和法學博士,基督教北長老會傳教士,著名教育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1863年底來華,率先在中國建立從國小到大學的現代教育體制。1890年被基督教來華傳教士推選為“ 中華教育會”首任會長。主持翻譯的《官話和合本聖經》被海內外認為是最規範...
通過對溝北和溝西兩個古墓地區的研究,黃文弼認為二者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時期以及兩種不同文化,並進行了細緻分析,系統闡述了漢族中原文化對新疆的影響,為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證明。②“三記”“三記”所指,為黃文弼根據對羅布泊地區考古研究所著《羅布淖爾考古記》《塔里木盆地考古記》,以及...
21、董少新:葡文資料中的徐光啟與上海,《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徐光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7-140頁。22、董少新:里斯本阿儒達圖書館藏《耶穌會士在亞洲》評介,《澳門研究》第30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5年10月,第197-207頁。23、董少新:〈西醫入京與清前期天主教政策之演變...
他自稱為善變多智的孫悟空,但卻無法擺脫族裔的束縛,他最大的抱負便是重振華裔美國戲劇,最後也確實導演羌演出了自己的劇本,並跨越種族,把中西文化中的經典人物都放在自己的獨自中。這位年輕的劇作家,既能引用美國作家的作品,也了解中國的古典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既能熟練運用美國語言...
裨治文不僅是美國第一位來華宣教士,也是第一位漢學家。他具有熱誠的奉獻精神,特別的語言天賦,以及對文化的透視力。他用中、英兩種文字從事著述,向中、西方介紹彼此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從而成為中西文化的橋樑。中文 1. 《真假兩歧論》(The Ways of Truth and Falsehood),在兩頁長的前言之後,作者講授並...
在中國使用心電圖機和心電圖診斷的先驅;在中國開創皮膚腎臟穿刺診斷技術的先驅;針灸療效機制實驗研究的先驅;中醫傳統理論現代化系統研究的先驅;中醫藥名詞術語國際標準研究的先驅;在西方主流醫學院校講授傳統中醫的先驅;在國內用英語撰寫出版中醫教材、專著的先驅;北京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創始人。人物逝世 2022年9...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為弘揚民族文化,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設計、監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都是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築組群,是中國近代建築中融匯東西方建築技術與藝術的代表作,在建築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作中國“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鑒於他對建造孫中山陵墓的...
郭廷以自序:“本書記事,開始於鴉片戰爭;而於戰前的中西關係,仍擇要編年,以明其由來;及禁菸事起,始按月日系事,雖以政治、外交、軍事為多,其有關經濟、文化者,亦儘可能纂入。”至於太平天國部分,因另有專書,故儘量從簡,但有所補正。他聲明:“近二十餘年新出現的太平天國文獻頗多,凡是可資補正的...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漢學研究組織之一,景星學社吸納了當時中西方的一批如衛禮賢、林語堂、陳寅恪等具有較高聲望的學人,成為中外學者交流研討中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平台,被周恩來稱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幟”、“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典範”;被蔡元培譽為“貫通中西文化之第一名社”。中國台灣著名的“景星勳章”即...
4月28日,《筆醒山河》嚴復主題戲劇快閃暨“尋跡鼓樓 文脈永傳”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上演。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學舉行“嚴復思想與中華文化現代化”國際高端論壇、展覽和公開講座等系列活動開幕儀式。此次活動主題聚焦嚴復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中推動啟蒙教育及促進中西文化交融的傑出...
上海《外灘畫報》:中國民間文化大使關愚謙。上海《文化雜誌》:關愚謙——一個“叛國者”傳奇的人生。上海《文匯報》:漢堡蕩漾“中國風”。安徽《合肥晚報》:旅德教授關愚謙夫婦在合肥暢談中西文化差異。遼寧《婦女》:異國情侶的心愿。北京《光明日報》: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北京《經濟日報》:《魯迅》翻譯在德國。北...
他曾在寧波宣教十年,先後擔任同文館和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30多年,是當年在華外國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國通”,他不僅會說流利的中國官話,更熟諳中國的經史子集,能用中文寫流暢的文章供中國士大夫閱讀。他集宣教士、教育家、翻譯家、著作家和外交家於一身,是中國近代教育的先驅,中西文化的橋樑。作為一個宣教...
雖然這些著作在他生前和身後很少得到出版,有不少散佚,有的甚至被人剽竊、篡改或者冒名頂替地發表,使得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所做的貢獻鮮為人知,但是它們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卜彌格也因此被譽為波蘭的馬可·波羅。主要著作 《中國地圖冊》《中國植物志》(1656年 維也納出版)《中國醫藥概說》《中國診脈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