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西比較哲學學術論文集。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西哲學論衡
- 作者:余治平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頁數:306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外文名:Comparative Philosophy:East and West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50607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西學探要,中學覽勝,融會貫通,多棱透視,哲海採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西哲學論衡(第2輯)》由中西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余治平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特色學科帶頭人
周明俊
上海社會科學院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徐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上海振華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特色學科帶頭人
周明俊
上海社會科學院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徐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上海振華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圖書目錄
西學探要
認同與本質——現象學、舒茲與沃格林通信
德性倫理的情感主義話語——休謨倫理學析論
對於作為科學的歷史學的探索
讀文德爾班的《歷史與自然科學》
“消解”與“顯影”: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觀解析
中學攬勝
關於“天理、良知”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的一個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學系統為核心的展開
雍正帝的夷夏之辨與中外一家
多棱透視
為中國哲學辯護
“量”與“所量”關係新解西學探要
認同與本質——現象學、舒茲與沃格林通信
德性倫理的情感主義話語——休謨倫理學析論
對於作為科學的歷史學的探索
讀文德爾班的《歷史與自然科學》
“消解”與“顯影”: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觀解析
中學攬勝
關於“天理、良知”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的一個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學系統為核心的展開
雍正帝的夷夏之辨與中外一家
多棱透視
為中國哲學辯護
“量”與“所量”關係新解——借鑑現象學探討熊十力的“量論”規劃
名學與概念研究——探索一種哲學方法
中西哲學生存狀態視角之差異研究
哲海採擷
行為邏輯論綱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ought
去國還鄉——知識人自願去農村:世界範圍內的考察
自由意志:約束條件下的自由選擇
佛學薈萃
中古漢譯佛典里的“世界”概念
《成唯識論》“三性說”的哲學內涵——以“染淨依他”為中心的探討
從哲學詮釋學到本體詮釋學:美學問題
《中西哲學論衡》(年刊)稿約
認同與本質——現象學、舒茲與沃格林通信
德性倫理的情感主義話語——休謨倫理學析論
對於作為科學的歷史學的探索
讀文德爾班的《歷史與自然科學》
“消解”與“顯影”: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觀解析
中學攬勝
關於“天理、良知”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的一個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學系統為核心的展開
雍正帝的夷夏之辨與中外一家
多棱透視
為中國哲學辯護
“量”與“所量”關係新解西學探要
認同與本質——現象學、舒茲與沃格林通信
德性倫理的情感主義話語——休謨倫理學析論
對於作為科學的歷史學的探索
讀文德爾班的《歷史與自然科學》
“消解”與“顯影”:後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觀解析
中學攬勝
關於“天理、良知”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的一個反省——以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學系統為核心的展開
雍正帝的夷夏之辨與中外一家
多棱透視
為中國哲學辯護
“量”與“所量”關係新解——借鑑現象學探討熊十力的“量論”規劃
名學與概念研究——探索一種哲學方法
中西哲學生存狀態視角之差異研究
哲海採擷
行為邏輯論綱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ought
去國還鄉——知識人自願去農村:世界範圍內的考察
自由意志:約束條件下的自由選擇
佛學薈萃
中古漢譯佛典里的“世界”概念
《成唯識論》“三性說”的哲學內涵——以“染淨依他”為中心的探討
從哲學詮釋學到本體詮釋學:美學問題
《中西哲學論衡》(年刊)稿約
編輯推薦
余治平主編的《中西哲學論衡(第1輯)》講述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美好生活的嚮導。哲學就是用簡單的語言來體現出隱含深層意義的道理,讓人們去思考和體會。不同的文化領域產生出的哲學也不盡相同,近年來,中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成為哲學家們的一大重要研究課題,人們期冀哲學家們在這一領域做出新的突破。
目錄
發刊詞
西學探要
“本質”觀念及其生存狀態的分析
弗洛伊德的摩西論
詮釋方法論意識的覺醒
中學覽勝
一個徘徊在中國內地的學院佛學研究上空的幽靈
撫柔養正之君子學
融會貫通
中西文化差異及其哲學解釋
論中國哲學中知性思維的欠缺與重建
西方哲學的中國研究:思想風險及其應對方法
多棱透視
共時性哲學空間中的中國與世界
清代樸學與西方實證主義的嫁接
存異與求同:以章學誠和柯林伍德的比較研究為例
天與命,作為存在論的世界境域
中西科技發展價值目標構建的差異
重解“濠梁之辯”
哲海採擷
人性及其柔韌性
西方佛教邏輯研究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