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大麥地岩畫

中衛大麥地岩畫

中衛岩畫黃河為界,分布在南岸的香山和北岸的衛寧北山,大麥地岩畫就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衛大麥地岩畫
  • 地理位置:中衛市衛寧北山岩畫區內
寧夏岩畫名揚海內外,是中國北方岩畫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岩畫內容以動物為主,是北方草原岩畫的代表作,體現了遊牧民族豪放、雄壯、粗狂、自由的精神氣質。寧夏岩畫主要分布在中衛、石嘴山、銀川、靈武、青銅峽境內。其中,中衛岩畫在寧夏岩畫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數量幾乎占到了整個寧夏岩畫的一半以上。岩畫的題材內容以狩獵、動物、植物、人物、符號、文字、祭祀、爭戰、工具、建築、舞蹈、生殖等十多個種類,可謂豐富多彩、包羅萬象。
大麥地岩畫位於中衛市衛寧北山岩畫區內,整個北山岩畫區由緊密相連的黃石坡、大麥地、棗刺溝、石房圈、大通溝、新井溝、葡萄墩、雙石壘子等8個岩畫區組成,總面積3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麥地岩畫區在約6平方公里內,有岩畫2300多幅,個體圖像7800多個。大麥地岩畫的最早刻制時代,初步推斷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大部分為春秋戰國時期,較晚的為宋、元晚期。其中一幅“十米長卷”巨石上,刻有不同時期的圖像210多個。岩畫內容豐富,刻制手法多樣,風格粗狂古樸,反映了人類崇拜、巫術活動、祭祀儀式、騎射圍獵方面的場景,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北方遊牧民族文化“陳列館”,是人們考證研究人類各歷史階段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的圖畫實物,為宗教、歷史、政治、藝術、民族、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較為詳實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