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寅(中行文子)

荀寅

中行文子一般指本詞條

荀寅是春秋時晉卿。即中行文子,又稱中行寅。荀吳之子。晉國六卿之一。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趙鞅殺邯鄲大夫趙午,他和范吉射與午有親,因起兵伐晉國趙氏。趙鞅奔晉陽。韓、魏助趙氏,奉定公以伐范、中行氏。晉國范氏、中行氏伐公,國人助公,他與范吉射奔朝歌。二十年趙鞅圍朝歌,兩人奔邯鄲。次年趙鞅圍邯鄲,兩人奔鮮虞,旋入柏人(今河北隆堯西南),再次年晉人圍柏人,兩人奔齊。其地為其他四卿瓜分。

基本介紹

  • 本名:荀寅
  • 別稱中行文子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民族族群:晉人
荀家譜說,大戰於鐵,

荀家譜說

荀寅:荀吳之子,即中行文子,為晉國六卿之一。春秋時期刑法制度最重要的進步,莫過於成文法的公布。晉國魏舒執政(六卿輪執)期間,有趙鞅、荀寅“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之事。此舉遭到保守的孔子的批評,指責:“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賤無序,何以為國?”此成文法雖公布未成,卻說明了當時的貴族政治、連同其所代表的舊的法律制度,確實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晉有趙鞅、荀寅率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鼓為重量單位,荀寅以徵收軍賦的名義向晉民徵收一鼓之鐵,可見,晉國民間已知用鐵。此乃前513年事。

大戰於鐵

鄭國游吉代政時,荀寅私遣人向游吉求取賄賂,游吉不從,由是,荀寅有惡鄭之心。後楚國囊瓦貪殘,晉定公訴之於周,接著,拜士鞅為大將,荀寅副之,十七路諸侯皆以兵從,畢集於召陵以救蔡。因天雨、疾興、貪索不成而班師。諸侯失望,言:“晉不足恃!”
荀寅怒趙鞅私殺其甥趙午(亦趙氏族侄),因與士吉射商議,為邯鄲午(趙午)報仇而共伐趙氏,反被另外四卿所謀逐。荀寅等奔朝歌(河南淇縣)以叛。四卿攻下朝歌,荀寅奔邯鄲,再入柏人城,及柏人城破,荀、范二氏逃奔齊國而去。可憐荀林父五傳至寅,祖宗俱晉室股肱之臣,到此宗亡族散。時為前479年。
晉六卿自此只存趙、韓、魏、智四卿矣。有詩儆之曰:“六卿相併或存亡,總是私門做主張,四氏瓜分謀愈急,不若留卻范、中行。”可見當時社會形勢。
四卿伐范、中行二氏,大戰於鐵(河南濮陽)。後二年,四卿又攻二氏於邢(河北邢台)、任(邢台東北的任縣)、欒(河北趙縣)、逆疇(保定西南)、陰人(山西靈石)、盂(山西陽曲)、柏人(河北隆堯)。傳說,當時晉趙鞅等圍朝歌,師於其南,荀寅伐其郛(郛,古代城郭外圍的大城),使其徒自北門而入,自率師側出,奔邯鄲,後入齊。可見,朝歌遭兵戎,亦非朝歌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