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文化雜誌》創刊於1936年,1937年10月後改出抗戰特刊,卷期另起;自特訓1卷3期1937年12月起遷漢口出版;自特刊2卷1938年起遷重慶出版;自17卷1946年起兼出滬版、渝版;1946年10月遷回南京出版;停刊於1949年9月。新1期即17卷7期。月刊,半月刊,中蘇文化月刊社編輯、發行,有俄文並列題名。文化交流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蘇文化雜誌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
- 出版周期:月刊,半月刊
《中蘇文化雜誌》創刊於1936年,1937年10月後改出抗戰特刊,卷期另起;自特訓1卷3期1937年12月起遷漢口出版;自特刊2卷1938年起遷重慶出版;自17卷1946年起兼出滬版、渝版;1946年10月遷回南京出版;停刊於1949年9月。新1期即17卷7期。月刊,半月刊,中蘇文化月刊社編輯、發行,有俄文並列題名。文化交流刊物。
《中蘇文化雜誌》創刊於1936年,1937年10月後改出抗戰特刊,卷期另起;自特訓1卷3期1937年12月起遷漢口出版;自特刊2卷1938年起遷重慶出版;自17卷1946年起兼出滬版、渝版;1946年10月遷回南京出版;...
《中蘇文化》,綜合類刊物,1943年1月30日創刊於重慶。該刊由中蘇文化協會雜誌委員會編輯出版,其主任委員為王崑崙,副主任委員兼主編則是侯外廬,會址位於重慶中一路一九八號。中蘇文化協會,1935年7月25日成立於南京,孫科為會長。該...
《中蘇文化:前線增刊》是由中蘇文化雜誌社創辦的一部抗戰宣傳刊物,不同於其他同類型刊物的是,該刊針對的主要讀者群體是抗日戰爭的前線戰士,旨在鼓舞前線作戰的同志,該社認為雖處在大後方,但更要服務於抗戰工作,因而該刊是“獻給...
131.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關於處理蘇聯《篝火》雜誌要我選稿問題給中共中央聯絡部的 請示(1960年9月28日) ·347 七、出版··349 132. 蘇聯對外文化協會蘇聯文化部關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圖書的情況報告 (1949年5月15日) ··350...
《中蘇文化之交流》是194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發行]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沫若。拼音題名 zhong su wen hua zhi jiao liu 責任者 郭沫若著 其他責任者 出版者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發行]出版地點 上海 出版時間 1949 載體...
《1949-1966年的中蘇文化交流》是2011年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記東。內容簡介 文化交流是增進國家間、民族間了解和友誼的橋樑。文化交流在深層意義上說,是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心靈交流、智慧交流。...
抗日戰爭前後,國民政府同意設立的對蘇文化交流民間組織。1936年,由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張西曼同一些留蘇學生在南京發起成立,孫科任會長,以促進中蘇文化交流、增進中蘇友誼為宗旨。1937年12月,中蘇文化協會遷移重慶。1938年12月,召開第二屆...
三 中蘇兩國電影界的交流 四 梅蘭芳訪蘇演出和兩國戲劇界的交流 五 中蘇文化協會的成立與《中蘇文化》雜誌的創辦 六 曹靖華、蕭三、胡愈之、鄒韜奮等著名人士訪蘇 附錄:一 中俄(蘇)文化關係年表 二 俄(蘇)的中國學研究(1917-...
中蘇文化協會婦女委員會是1940年3月成立的協會組織。協會宗旨 1940年3月成立,以“溝通巾蘇文化,促進中蘇邦友”為宗旨。組織體系 有會員254人。舉李德全為主委,曹孟君、傅學文為副主委,譚得先為秘書。協會地址 會址設在四川重慶中一路...
郁文哉(1907~1953)筆名蘇凡。江蘇江陰人。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中蘇文化》雜誌編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筆 名: 蘇凡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07-1953 民 族: 漢族 江蘇江陰人。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中蘇...
1936年創辦《新演劇》雜誌,1938年在重慶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戲劇界監事。1939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成的作家戰地訪問團,並隨便團來到武鄉訪問。回重慶後任《中蘇文化》常務編委,併兼文藝欄目主編,中國電影製片廠特約...
40年代前後,他在《新華日報》、《民眾時報》、《新民報》、《中蘇文化》和《抗戰文藝》等20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的詩歌、散文、隨筆、雜感、詩歌評論、文藝理論和譯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采、高昂的戰鬥激情,在國統區,他成為了一個民主...
藝文雜誌 藝文志 藝叢 木藝 五十年代 太平洋 日用經濟月刊 中山文化季刊 中央亞細亞 中央周刊 中外經濟年報 中外春秋 中華公論 中興文藝醫藥 中蘇文化 中國工業 中國與東亞 中國女青年 中國文藝(北平)中國文藝(延安)中國文化 中國文學 ...
1930年後歷任民國大學、朝陽大學、師範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桂林師範、湖南大學教授兼主任,民國大學文學院院長、校務維持委員會常委,北平《新晨報》編輯,北平文協《文化動向》主編,湖南《中蘇雜誌》主編,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部長,長沙文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仲實依然十分重視文化宣傳工作,努力傳播先進文化。在擔任《中蘇友好》雜誌主編期間,他大量刊登介紹蘇聯文化建設和中蘇文化交流的文章;在擔任中央西北局宣傳部副部長並主編《理論學習通報》期間,他積極宣傳馬列主義理...
.海觀,原名朱海觀,安徽壽縣人。1937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英文系和歷史系。1940年後歷任文化工作委員會秘書,中蘇文化協會研究委員會委員兼秘書,蘇聯塔斯通訊社駐中國總社英文翻譯,《世界文學》雜誌編輯部組長、編委。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
此後,致力於中蘇文化交流工作,曾在南京創辦《中國與蘇俄》雜誌,為我國早期介紹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要刊物。民國25年,被任駐蘇大使館官員,再度赴蘇。參觀蘇聯許多城市、新興工業基地和集體農莊,對蘇聯的政治、經濟問題進行了廣泛...
1949年8月,調北京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工作。期間曾任《中蘇友好》雜誌和《中蘇友好報》編輯、編輯室副主任。在這兩個報刊停辦後,擔任中蘇友協總會宣傳科科長、宣傳部副主任。1965年8月,調至中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工作。1973年8月,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