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劑型,中藥製劑的形態。也指根據藥物性質以及治病和處方的要求製成的藥劑(成品藥)。合適的劑型是為了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便於使用、儲存和運輸。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中藥劑型
- 所屬領域:中藥
中藥劑型,中藥製劑的形態。也指根據藥物性質以及治病和處方的要求製成的藥劑(成品藥)。合適的劑型是為了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便於使用、儲存和運輸。
中藥劑型,中藥製劑的形態。也指根據藥物性質以及治病和處方的要求製成的藥劑(成品藥)。合適的劑型是為了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便於使用、儲存和運輸。歷史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里就有“鬯其酒”的記載,魏晉皇甫謐的《針...
其他劑型 除了以上常見中藥劑型外,還有把動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反覆煎熬濃縮後,製成固體塊狀物的阿膠、龜板膠等膠劑;把藥粉與麵粉相糅合,使之發酵並切成塊狀的六神曲、半夏曲等曲劑;把藥末附粘在紗布條上或單用藥末加漿搓成藥條,使之便於插入傷口,從而起到化膿或腐蝕瘡口作用的條劑;把絲線或...
顆粒劑是藥物,特別是中藥,常用的一種口服固體劑型。某些抗生素遇水不穩定,可製成顆粒劑,臨用前加水溶解或混懸均勻後服用,如阿莫西林顆粒劑、頭孢氨苄顆粒劑。顆粒劑也是小兒常用的劑型之一。中藥顆粒劑是在湯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劑型,開始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中藥顆粒劑既保持了湯劑吸收快、顯效迅速等優點,又克服...
中藥製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既繼承了傳統的中藥製劑的方法,又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技術,來研究中藥劑型、製劑的配製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臨床藥效學的科學。製劑的中心內容是研究製劑的生產工藝和理論,使製劑的生產工藝合理,質量符合各項規定要求,療效突出,毒副反應小,便於生產、服用、攜帶、運輸、貯藏,...
常用劑型指中藥和西藥在內服、外用、注射時,所被製作的形態、劑量和功用。常用劑型所含藥物為成年人在正常體重範圍內,藥物在人體內達到治療所需濃度的數量。藥物的劑型不同,所治療的範圍、功效和使用人群亦有所區別。丸劑 丸劑是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的固體製劑,是中成藥...
中藥湯劑系指將藥材飲片或粗顆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後,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體製劑。簡介 中藥湯劑為液體複合分散體系,是我國套用最早、最多的一種劑型,目前中醫臨床仍然廣泛使用。中藥湯劑之所以數千年延用至今,是因為該劑型組方靈活,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同時製法簡便,以水為溶劑,價廉易得,起效又較為迅速...
中藥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混勻而製成的粉狀藥劑。簡介 散劑是古老的劑型之一,在中國最早的醫藥典籍《黃帝內經》中已有散劑的記載。 《名醫別錄》中對散劑的粉碎方法已有“先切細曝燥乃搗,有各搗者,有合搗者……”的論述。這些製備原則至今仍在沿用。散劑歷代套用頗多。迄今仍為常用劑型之一,其...
獸用中藥優勢 中獸醫治療疾病基本是靠培植體內元氣而抵禦外因入侵引起的氣血變化,能夠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促進康復。而近代西醫倡導解症為先,緩解表觀。正所謂西藥殺菌消炎治“標”,中藥增強機體抗病免疫功能,是積極的治“本”。中藥為天然綠色藥物,不易引起受體耐藥性和後遺症,無殘留保障食品安全。獸用劑型區別 獸...
從理論上講,大多數藥物都能製成滴丸。但由於目前中藥理論認識和中藥有效成分及複方配伍變化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全面,以致載體的載藥量相對較小,可供選擇的基質少,而難以擴大滴制的範圍。目前大多數中藥滴丸的處方組成少於6味藥。如果藥味過多,就會出現服用粒數多的問題。據了解,針對目前滴丸劑型在中藥現代化...
中藥合劑系指藥材用水或其他溶劑,採用適宜方法提取,經濃縮製成的內服液體製劑,(單劑量包裝者又稱“口服液”)。它是在湯劑套用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中藥合劑既是常用湯劑的濃縮製品,也常按藥材成分的性質,綜合運種多種浸出方法,故能綜合浸出藥材中多種有效成分,臨床療效可靠。有較為固定的製備...
中藥的採集 中藥的採收時節和方法對確保藥物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動植物在其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其藥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較大差異,故藥材的採收必須在適當的時節採集。中藥的炮製 藥物在套用或製成各種劑型前,根據醫療、調製、製劑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加工...
飲用藥酒,不同於中藥其它劑型,可以縮小劑量,便於服用。有些藥酒方中,雖然藥味龐雜眾多,但製成藥酒後,其藥物中有效成分均溶於酒中,劑量較之湯劑、丸劑明顯縮小,服用起來也很方便。又因藥酒多1次購進或自己配製而成,可較長時間服用,不必經常購藥、煎藥,減少了不必要的重複麻煩,且省時省力。3.吸收迅速 ...
中藥製劑學是研究原料製成適宜劑型供臨床套用的科學。按照中藥性質、用藥目的及給藥途徑,依據《中國藥典》、衛生部《藥品標準》、《製劑規範》等規定,將中藥加工、提取、精製後製成具有一定規格標準,可以直接用於防病治病藥品的過程稱為中藥製劑的生產。中藥製劑的生產包括中成藥、中藥成方製劑、協定處方製劑及各種...
中藥配方顆粒(single extra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crops),是由單味中藥飲片按傳統標準炮製後經提取濃縮製成的、供中醫臨床配方用的顆粒。國內以前稱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劑,商品名及民間稱呼還有免煎中藥飲片、新飲片、精製飲片、飲料型飲片、科學中藥等。是以傳統中藥飲片為原料,經過提取、分離、濃縮、乾燥...
一、中藥藥劑學的基本概念 / 1 二、中藥藥劑學的任務 / 1 三、中藥藥劑學的常用術語 / 2 第二節 中藥藥劑學的發展 / 3 一、萌芽時期 / 3 二、充實時期 / 3 三、現代發展時期 / 4 第三節 中藥劑型 / 5 一、中藥劑型的重要性 / 5 二、中藥劑型的分類 / 5 三、中藥劑型選擇的基本原則 / 7 ...
本課程內容共有24章,在總論之後,大致可分為5部分,第一部分為“中藥調劑”(第二章);第二部分為“中藥製劑的前處理”(第三一六章);第三部分為“中藥劑型”,基本上按液體、半固體、固體、氣體劑型順序編排(第七~二十章);第四部分為“製劑的新技術和新劑型、穩定性、生物有效性、製劑配伍與不良...
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製劑工藝將其加工製成一定劑型的中藥製品,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藥製劑。因此,作為供臨床套用的中成藥,不但要具備相應的藥名、用法用量、規格和特定的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而且要有確切的療效,明確的...
膏方又叫膏劑,以其劑型為名,屬於中醫里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藥組成,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而冬令進補,更以膏方為最佳。膏劑有外敷和內服兩種,外敷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藥物劑型,除...
湯劑,是指將藥物用煎煮或浸泡後去渣取汁的方法製成的液體劑型。湯劑是我國套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適應中醫的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湯劑具有製備簡單易行,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詞語解釋 指中藥的一種製劑。把藥材加水煎成汁服用。唐 皮日休 《祝瘧癘文》:“病於人者,上則湯劑,次則礦艾...
目前,散劑通常用在中藥劑型中,中藥散劑系指藥材或藥材提取物經粉碎、混合均勻製成的粉末狀製劑。《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已收載50多種中藥散劑,如七厘散、八味清新沉香散等。在現代醫療中,由於片劑、膠囊劑等現代固體劑型的發展.化學藥品的散劑已不常見,《中國藥典》(2015年版)二部僅收載了3種,如...
常用劑型 1.散劑 是傳統的劑型之一,製作簡單。是指一種或幾種中藥混合製成的粉末狀的製劑。散劑包括單味散劑和複方散劑。複方散劑的製作一般包括粉碎、過篩、混合等操作。由於臨方製劑的量較少多用研磨混合法。比如,常用的單味散劑:用於降低轉氨酶的五味子散,用於治療遺精的生雞內金散、刺蝟皮散等經驗告訴我們用...
中藥劑型之一。丸劑是指中藥細粉或中藥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製劑。概念 指中藥細粉或中藥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製劑。解讀 丸劑是指中藥細粉或中藥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製劑。可分為水丸、蜜丸、糊丸、蠟丸、濃縮丸和微丸等類型。丸劑也是...
沖劑是指藥材的提取物加適量賦形劑或部分藥材細粉製成乾燥顆粒狀或塊狀的內服藥劑。用時加開水沖服。沖劑是在湯劑和糖漿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現有的沖劑約有200餘種。在日本以古方製成的沖劑近100種。概念 藥物的細粉或提取物加賦形劑而成的乾燥顆粒狀製劑。是在湯劑和糖漿劑的基礎上...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新劑型、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湧現,豐富了中藥製劑的劑型。但是,傳統的製劑技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除湯劑仍然是中醫臨床首選劑型外,“丸、散、膏”仍被廣泛使用,有些傳統劑型和技術已經失傳或正在被淘汰,其中不乏傳統技術。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保護,以實現繼承和發展。2019年11...
劑型研製中廣泛套用了新技術、新工藝,如超濾技術、快崩技術、揮發成分穩定技術、冷凍濃縮技術、乾法造粒技術、沸騰造粒技術、無菌灌封技術等。在質量控制方面使用了薄層掃描、 高壓液相、原子光譜、 核磁共振等儀器設備,使複方逐步達到定性和定量,製劑質量不斷提高。中藥方劑套用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小柴胡製劑方法具有群體性特徵,是傳統中藥製劑方法的最集中體現。湯劑是我國套用最早,最廣泛的中藥傳統劑型之一。湯液煎煮方法的發明基於陶器的創造,是古代勞動人民烹調食物時所受到的啟發,而是中國勞動人民群體智慧的結晶。湯劑的出現意義重大,在商代以前,習慣用單味生藥,商以後由生藥轉向熟藥、由單味轉向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