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馬戲團
- 別名:雙盛馬戲班
- 創建年代:20世紀40年代
- 創始人:楊發奎、楊可元
中華馬戲團 20世紀40年代由山東凌縣的馬戲藝人楊可元(綽號楊小辮)及其侄子楊發奎共同組建,原名“雙盛馬戲班”,1948年來津後更名為“中華馬戲團”,時有演職人員50餘人。領班是出身韓(敬文)家門的王永慶(綽號小諸葛)。...
1951年由王永慶率領原中華馬戲團中的王氏家族及該團部分成員組成 ,共有30餘人 。初期仍沿襲馬戲圈棚露天演出方式。1955年,將馬匹、棚帳處理掉,改在劇場舞台演出。演出的節目有陳蘭英的“彈簧鋼絲”,陳蘭英、王少傑母子的“雙人頂碗”,榮景安的“飛槓”,孫世廣的“拉硬弓”,陳玉珍的“軟體造型”,馬建華、...
1957年8月 ,原“中華馬戲團”改建為“天津市人民馬戲團”,是隸屬天津市文化局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有演職人員70餘人,團長楊發奎。該團改制後,政府派去幹部,並投資增添演出設備。主演孫占鳳夫婦為高空節目“十字飛人”表演的需要,設計製作了天津獨有的4棵大戳的圓形馬戲大蓬。蓬內有直徑13米的馬圈,做表演區...
20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俄羅斯國家大馬戲“曾多次來華進行訪問表演,每一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曾經親自接見過來華訪問的“俄羅斯國家大馬戲“的演職人員。中國雜技團辦公室仍然陳列著一張毛主席當時接見該團的照片。進入21世紀,“俄羅斯國家大馬戲”在中國日益繁榮的商業演出市場上更...
中國國際馬戲節,是經國家批准的一項國際性比賽及文化交流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承辦,舉辦地為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長隆國際馬戲城。中國國際馬戲節,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藝術惠民”的辦節思路,以打造高規格、國際性馬戲雜技藝術盛會...
成立於1991年,由“世界現代馬戲之父”孫福有先生的外孫女韓愛珠女士創辦。作為中國首個以及影響力最大的雜技馬戲表演團體“中華國術大馬戲團”的延續,小占鳳雜技團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和閃電般的極速發展步伐。自創辦以來,團體一直以節目構思新穎、技藝純熟精湛、表演風格獨特清新而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簡介 多年...
《江南馬戲團》是2010年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宏志。該小說構思很巧妙,本書並非從正面描寫中國軍隊怎樣和侵略軍作戰,而是獨具匠心地把嚴肅的抗日戰爭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以及剽悍的馬技演藝,活潑自如地相結合了起來。編輯推薦 技藝卓絕的馬戲團,烽火歲月里的一段抗日傳奇……內容簡介 刻畫了一個...
埇橋馬戲是歷史悠久的雜技藝術。起源於明末清初,成形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壯大,從國有馬戲團一枝獨秀,發展為國有、民營馬戲團百花齊放。簡介 埇橋區擁有馬戲表演團體近300家,從業人員逾萬人,年創收2億多元,已牢牢占據全國馬戲演出市場的半壁江山。現狀 埇橋區已被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
埇橋馬戲集雜技和動物表演於一體,人與動物同台演出,把賴以生存的技藝演繹得紅紅火火,共同創造出生命的樂園。馬戲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馬戲藝人將地方戲曲曲藝、民間藝術、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及優秀的外來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入馬戲藝術之中,使馬戲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2008年6月7日,馬戲(埇橋馬戲)經中華人民共和...
2009年,羅光平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在美國紐約發起並成立“世界人文科學研究院”。2009年,羅光平創作的長篇唐代傳奇《滕王閣遺夢》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羅光平策劃並成功舉辦了“2013——南昌國際馬戲藝術節”(由13個國家馬戲團參賽)任總策劃兼總指揮。社會職務 世界歷史(含史前文明...
李永飛 中國紅色文化傳播形象大使、中國公益愛心大使、國內一線雜技魔術導演、專業魔術設計師。常年從事國內外大型舞台劇目編創工作,先後服務過《太陽馬戲團》、《春節花月夜》、《英雄嘉峪關》等。活動簡介 啟動階段“藝術新星,放飛夢想”全程使用的口號“中華文藝盛典-藝術界的盛會”活動將以“藝術新星,放飛夢想”為...
《馬戲團》(Circus)是陶喆演唱的一首中文歌曲,由陶喆填詞譜曲。歌曲歌詞 傍晚了在帳篷下 燭光皮影戲 是真還是假 今晚是神秘劇團期待的首映 人們坐立不安 孩子們手裡緊緊抓住棉花糖 興奮在等著馬戲團 媽媽說不要廢話太多 走鋼絲的生活難過 爸爸說媽媽她太囉唆 有安全網是乾什麼 開幕了白馬彈跳 喇叭的吵鬧 讓...
《馬戲春秋》是由嚴俊執導的電影,尤敏、嚴俊參與演出。馬戲團女空中飛人劉小妞厭倦表演生涯,毅然出走,先被花花公子欺騙,後被警察誤會為妓女。她驀然醒覺,重返馬戲團,但養父劉英傑卻因她的出走而心神恍惚,在表演“空中飛人”時從高空跌下。演員表 劇情簡介 馬戲團女空中飛人劉小妞厭倦表演生涯,毅然出走,先被...
成都市雜技團成立於1952年,其前身為中華大馬戲團。成都雜技團簡介:雜技團先後排練、上演了幾十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優秀雜技節目,如《車技》、《排椅》、《水流星》、《皮條》、《鑽圈》、 《跳板》等。近年來,雜技團在國內外大型雜技比賽中頻頻獲獎。《皮條》和《跳板》在全國第三屆雜技比賽中分別獲得銀獅獎...
1920年孫福有從印度回到吳橋,於次年6月正式組建中國馬戲史上第一個馬戲團——中華國術馬戲團,同時仿照歐洲馬戲團的樣式首創了演出大棚,他的茄莉夫人(原為能歌善舞的著名演員)幫助訓練了一支銅管樂隊,在我國馬戲史上,第一次將西樂用於為馬戲雜技演出作伴奏,自1923年起先後在滬、皖、贛、鄂等長江流域一帶...
近年中他結合自己紮實的雜技基本功和書法功底獨創的“倒立書法”和“頂技書法”,融高超的雜技技巧於書法創作之中,被中國書法協會譽為“中華一絕”。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評審意見 於金生較全面地接觸了雜技行業中各種門類的節目,上演過的節目包括頂技...
孫占鳳(1924—2005) 女,1924年5月生,河北吳橋人。藝術家。曾任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雜協天津分會理事、天津雜技團主演、導演、教師、藝術顧問。人物簡介 1930年跟隨中華國術大馬戲團的團主——父親“孫福有”先生開始演藝生涯,隨團到上海,後赴香港、南洋群島,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
河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絢麗多彩、形式多樣的民間藝術。河北民間藝術的地方戲曲、民間曲藝、民間歌舞、鄉村古樂、民間美術、特色工藝、滄州武術、吳橋雜技,在國內外都是享有盛譽...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藝術界百花齊放。由於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雜技這門民間技藝逐漸登堂入室,成為新中國對外交流的閃亮名片。1950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雜技”一詞成了中國傳統技藝、絕活的代稱。濃厚的雜技藝術氛圍,催生了周口眾多的雜技戶、雜技村、雜技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周口擁有專業雜技團150...
近年來,藝術團新創作的《舞流星》、《晃板蹺碗》、《頂技》、《蹬人》、《鑽地圈》、《轉碟》、《爬桿》、《飛旋》等節目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得4項金獎、6項銀獎、2項特別獎和10多個單項獎。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漫天翻卷的紅旗掀開了古老中華新的紀元,從那時起,一群新中國雜技事業的開拓奠基人,一...
張金貴,1955年2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淮陽縣,現任中國雜技家協會理事,中國雜技家協會馬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營劇團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周口市雜技家協會主席,周口市雜技馬戲團團長,周口市金貴演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龍都文化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2001年被中國文聯授予“德藝雙馨會員...
閩浙兩省交界的福鼎疊石鄉擁有多座古戲台。由於位處兩省交界,所以這裡的古戲台既留有福建戲台的特徵,亦受鄰省浙江的影響,它們向我們展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戲曲文化“移步不換形”的靚麗俊美。其脈脈風韻,讓人們為之陶醉酩酊。疊石鄉現存的幾座古代戲台均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均建在宮廟之中,還沒有發現建造在...
20世紀20年代以來,吳橋雜技藝人曾到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以吳橋籍孫風山為團長的“北京皇家大馬戲班”和孫福有為團長的“中華大馬戲團”在20世紀初享譽海內外。建國後,吳橋向全國各地輸送了1000多名雜技人才,雜技界有“沒有吳橋人,不成雜技班”之說。吳橋雜技有10個門類近1000種雜技節目,雜技文物史料5000...
天創國際演藝製作交流有限公司(簡稱:天創公司)於1999年在北京註冊成立,隸屬於中國港中旅集團,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的國家A類演出實體機構,專門從事大型演藝項目策劃製作和國際演藝項目經紀業務。公司擁有國際一流的創意製作團隊,專屬劇場及表演團隊、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堅實的資金後盾。經過十年的發展,天創公司已...
胡啟志,男,美籍華人,原籍湖南,在美國長大,現暫居中國台灣地區。著名中華絕技表演藝術家,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國家一級演員。擅長:中華金鋼圈表演,魔幻水晶球表演、以及獨門絕技火舞表演,曾參加2011年中國達人秀節目。在達人秀的舞台上(包括第一季和第二季),表演了,被網友譽為“水晶球”達人。2011年12月...
5月21日,當他發現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二天去漢口作正常空中巡邏的十五名戰鬥機駕駛員的名單上時,心裡真不說不出的高興。去那兒可能有空戰,因為當時漢口是中華民國的主要空軍基地。1939年10月3日,機場的平靜突然被控制塔傳來的叫聲打破了。接著,沒有任何其它警報,四面八主就響起了轟隆隆的爆炸聲,大地顛簸搖盪...
1988年,大學二年級時偶然機緣下回到香港,參加香港亞洲電視主辦的”未來偶像爭霸戰”,同年加入亞洲電視為歌星及音樂節目主持,並因為英語會話流利,所以主持了一系列的旅遊節目,踏足歐美多個國家,隨後更多方面發展為戲劇演員,外型適合拍攝古裝如《陳圓圓》《中華英雄》《中華傲塊》《仙鶴神針》《洪熙官》《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