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藏書:國學知識一本全》既有分門別類的嚴謹解釋,又有引人入勝的傳略和逸事,可幫助你登堂入室,領略國學的無窮魅力。學習國學,了解國學,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是每箇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道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了解國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藏書:國學知識一本全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373頁
- 開本:16
- 作者:周水琴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210848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藏書:國學知識一本全》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國家政治
中國早期六大文化區系都有哪些?
“天下”的範圍是什麼?
“中國”一詞是怎么來的?
為什麼用“華夏”代指中國?
“四夷”的含義是什麼?
“郊祭大典”是怎樣的一種祭禮?
“地祗后土”指的是什麼?
“社稷”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天子的明堂是做什麼用的?
宗廟是什麼場所?
中國人的祖宗信仰是怎樣的?
家廟和祠堂分別指什麼?
中國人如何祭祖?
“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嗎?
秦朝君臣是怎樣確定“皇帝”這一名稱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將皇帝稱為“萬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帝王的正妻為什麼稱為“皇后”?
何謂三官,何謂六院,皇帝真的只有七十二個妃子嗎?
“黃袍”是皇帝的“專利”嗎,皇袍一定是黃色的嗎?
為什麼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改元和改朝換代是一回事嗎?
皇帝的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
古代的“禪讓”是怎樣的制度?
皇帝的墳墓從什麼時候開始叫“陵”?
古代封禪大典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儀式,在哪裡封禪?
女主“臨朝稱制”的做法是從誰開始的?
武則天與李治並稱“二聖”,他們是最早這么做的帝後嗎?
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一共有多少個皇帝?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垂簾聽政”的人嗎?
古人所說的“中國”指哪裡?
何謂“赤縣神州”,人們為何用它代指中國?
皇位傳承中的“立子殺母”是誰興的規矩?
職官制度
“嫡長子制”是怎樣的制度?
“卿大夫”是官職名稱嗎?
“儲君皇太子”在帝王制度下是怎樣的角色?
“三公九卿”是一種怎樣的官制?
“宰相”是怎樣的官職?
“十三曹”指的是什麼?
“太尉”與“大司馬”哪個權利大?
“御史大夫”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郡縣制”和“州縣制”有什麼聯繫?
“郡守”和“縣令”分別是怎樣的官職?
“刺史”的職能是什麼?
“三輔”是官職名稱嗎?
“僑郡縣”是怎么產生的?
“三省六部制”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三省”的職能是什麼?
“六部”的職能是什麼?
“尚書僕射”一職經歷了怎樣的流變?
“侍中”是怎樣的官職?
“中書令”的官職有多大?
“侍郎”是正式官職嗎?
“政事堂”是什麼場所?
“御史台”是官職名還是官署名?
“唐代五監”分別指的是哪5個政府機關?
“觀察使”的職責是什麼?
“參知政事”是什麼時候設定的,是固定官職嗎?
“計相”是主管財政的嗎?
“諫官”是正式的官職名嗎?
“路、軍、府、州”各指什麼?
“知府”與“知州”是一回事嗎?
“轉運使”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宣政院”是什麼時候設立的?其主要職責是什麼?
“行省制度”是怎樣的?
“達魯花赤”是一種什麼官?
“內閣”是什麼樣的機構?
“大學士”是官職還是榮譽稱號?
“司禮太監”主要掌管什麼?
“都察院”是怎樣的機構?
“東西二廠”是怎么回事?
“錦衣衛”主要負責什麼?
“三司”都包括哪3個部門,分別負責什麼?
“軍機處”是負責什麼的機構?
“南書房”是讀書的地方嗎?
“理藩院”權利大嗎?
“總督”是怎么來的?
“巡撫”只是臨時官員嗎?
“道員”一職是怎么發展來的?
“總理衙門”就是清朝的外交部嗎?
“南、北洋大臣”的職責分別是什麼?
“品階”是怎么回事?
古代怎樣“封爵”?
帝王重臣
炎黃二帝有怎樣的故事?
堯舜禪讓是怎么回事?
歷史上真有大禹治水嗎?
商湯是如何建國的?
盤庚遷殷是怎么回事?
武王滅商的過程怎樣?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
臥薪嘗膽是怎么回事?
秦孝公變法的內容是什麼?
秦始皇的名號是怎么來的?
漢武帝的政績有哪些?
光武帝劉秀政績如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麼?
貞觀之治是怎么回事?
武則天是成功的女皇帝嗎?
為什麼稱趙禎為“千古仁君”?
為什麼稱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
明成祖朱棣與《永樂大典》有關係嗎?
康熙大帝的政績如何?
帝王紀年是怎么回事?
伊尹輔湯是怎么回事?
周公輔政為何備受讚揚?
齊相管仲有哪些功績?
晏嬰對齊國做了什麼貢獻?
范蠡歸湖是怎么回事?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李斯為何被腰斬?
何謂“蕭規曹隨”?
“運籌帷幄”一詞來自於張良嗎?
世人敬仰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
謝安與“草木皆兵”有關係嗎?
“關中良相”是誰?
何謂“房謀杜斷”?
為什麼唐太宗將魏徵比作鏡子?
耶律楚材有哪些功績?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曾國藩是誰?
為什麼稱李鴻章為“中興名臣”?
教育科舉
古代的學制是怎樣的?
太學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國子監”是什麼機構?
什麼是“官學”?
“稷下學宮”指的是什麼?
“鴻都門學”指的是什麼?
古代的“學官”相當於今天的老師還是校長?
“同文館”是怎樣的教育機構?
“通儒院”是怎樣的機構?
“京師大學堂”是大學嗎?
古代的“學位”是怎樣的?
古代的“私學”發展情況怎樣?
“孔門四科”都包括什麼?
“六藝”指的是哪六項才能?
“孔門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賢哲?
“書院制度”的形成發展情況如何?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都在哪裡?
“私塾”是什麼?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都有什麼?
什麼是“洋務學堂”?
孔子論學的觀點有哪些?
“有教無類”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不憤不啟”是什麼意思?
“學、思、習結合”是誰的教育思想?什麼是“世卿世祿制”?
“徵辟”制度是怎樣選官的?
“郎官郎吏”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察舉制度”?
“賢良方正”是什麼意思?
何謂“舉孝廉”?
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什麼是“科舉制”?
什麼是“常科”?
什麼是“制科”?
什麼是“恩科”?
什麼是“進士科”?
什麼是“明經科”?
“翰林院”是什麼機構?
什麼是“武科”?
什麼是“翻譯科”?
古代怎樣通過八股文取士?
“童試”與“鄉試”分別指什麼?
什麼是“會試”?
什麼是“殿試”?
什麼是“朝考”?
科舉考試取得怎樣的成績才叫“狀元及第”?
什麼樣的人稱“榜眼”、“探花”?
什麼樣的人稱“進士”?
什麼樣的人稱“舉人”?
什麼樣的人稱“秀才”?
什麼樣的人稱“門生”?
什麼樣的人稱“監生”?
什麼樣的人稱“貢生”?
……
經濟賦役
兵製法制
禮俗禮制
思想學術
天文曆法
文化典籍
語言文學
書畫藝術
樂舞風流
體育娛樂
中華醫藥
考古文物
圖書文檔
節日風俗
俗語民諺
典故溯源
中國早期六大文化區系都有哪些?
“天下”的範圍是什麼?
“中國”一詞是怎么來的?
為什麼用“華夏”代指中國?
“四夷”的含義是什麼?
“郊祭大典”是怎樣的一種祭禮?
“地祗后土”指的是什麼?
“社稷”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天子的明堂是做什麼用的?
宗廟是什麼場所?
中國人的祖宗信仰是怎樣的?
家廟和祠堂分別指什麼?
中國人如何祭祖?
“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嗎?
秦朝君臣是怎樣確定“皇帝”這一名稱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將皇帝稱為“萬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帝王的正妻為什麼稱為“皇后”?
何謂三官,何謂六院,皇帝真的只有七十二個妃子嗎?
“黃袍”是皇帝的“專利”嗎,皇袍一定是黃色的嗎?
為什麼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改元和改朝換代是一回事嗎?
皇帝的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
古代的“禪讓”是怎樣的制度?
皇帝的墳墓從什麼時候開始叫“陵”?
古代封禪大典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儀式,在哪裡封禪?
女主“臨朝稱制”的做法是從誰開始的?
武則天與李治並稱“二聖”,他們是最早這么做的帝後嗎?
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一共有多少個皇帝?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垂簾聽政”的人嗎?
古人所說的“中國”指哪裡?
何謂“赤縣神州”,人們為何用它代指中國?
皇位傳承中的“立子殺母”是誰興的規矩?
職官制度
“嫡長子制”是怎樣的制度?
“卿大夫”是官職名稱嗎?
“儲君皇太子”在帝王制度下是怎樣的角色?
“三公九卿”是一種怎樣的官制?
“宰相”是怎樣的官職?
“十三曹”指的是什麼?
“太尉”與“大司馬”哪個權利大?
“御史大夫”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郡縣制”和“州縣制”有什麼聯繫?
“郡守”和“縣令”分別是怎樣的官職?
“刺史”的職能是什麼?
“三輔”是官職名稱嗎?
“僑郡縣”是怎么產生的?
“三省六部制”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三省”的職能是什麼?
“六部”的職能是什麼?
“尚書僕射”一職經歷了怎樣的流變?
“侍中”是怎樣的官職?
“中書令”的官職有多大?
“侍郎”是正式官職嗎?
“政事堂”是什麼場所?
“御史台”是官職名還是官署名?
“唐代五監”分別指的是哪5個政府機關?
“觀察使”的職責是什麼?
“參知政事”是什麼時候設定的,是固定官職嗎?
“計相”是主管財政的嗎?
“諫官”是正式的官職名嗎?
“路、軍、府、州”各指什麼?
“知府”與“知州”是一回事嗎?
“轉運使”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宣政院”是什麼時候設立的?其主要職責是什麼?
“行省制度”是怎樣的?
“達魯花赤”是一種什麼官?
“內閣”是什麼樣的機構?
“大學士”是官職還是榮譽稱號?
“司禮太監”主要掌管什麼?
“都察院”是怎樣的機構?
“東西二廠”是怎么回事?
“錦衣衛”主要負責什麼?
“三司”都包括哪3個部門,分別負責什麼?
“軍機處”是負責什麼的機構?
“南書房”是讀書的地方嗎?
“理藩院”權利大嗎?
“總督”是怎么來的?
“巡撫”只是臨時官員嗎?
“道員”一職是怎么發展來的?
“總理衙門”就是清朝的外交部嗎?
“南、北洋大臣”的職責分別是什麼?
“品階”是怎么回事?
古代怎樣“封爵”?
帝王重臣
炎黃二帝有怎樣的故事?
堯舜禪讓是怎么回事?
歷史上真有大禹治水嗎?
商湯是如何建國的?
盤庚遷殷是怎么回事?
武王滅商的過程怎樣?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
臥薪嘗膽是怎么回事?
秦孝公變法的內容是什麼?
秦始皇的名號是怎么來的?
漢武帝的政績有哪些?
光武帝劉秀政績如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麼?
貞觀之治是怎么回事?
武則天是成功的女皇帝嗎?
為什麼稱趙禎為“千古仁君”?
為什麼稱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
明成祖朱棣與《永樂大典》有關係嗎?
康熙大帝的政績如何?
帝王紀年是怎么回事?
伊尹輔湯是怎么回事?
周公輔政為何備受讚揚?
齊相管仲有哪些功績?
晏嬰對齊國做了什麼貢獻?
范蠡歸湖是怎么回事?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李斯為何被腰斬?
何謂“蕭規曹隨”?
“運籌帷幄”一詞來自於張良嗎?
世人敬仰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
謝安與“草木皆兵”有關係嗎?
“關中良相”是誰?
何謂“房謀杜斷”?
為什麼唐太宗將魏徵比作鏡子?
耶律楚材有哪些功績?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曾國藩是誰?
為什麼稱李鴻章為“中興名臣”?
教育科舉
古代的學制是怎樣的?
太學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國子監”是什麼機構?
什麼是“官學”?
“稷下學宮”指的是什麼?
“鴻都門學”指的是什麼?
古代的“學官”相當於今天的老師還是校長?
“同文館”是怎樣的教育機構?
“通儒院”是怎樣的機構?
“京師大學堂”是大學嗎?
古代的“學位”是怎樣的?
古代的“私學”發展情況怎樣?
“孔門四科”都包括什麼?
“六藝”指的是哪六項才能?
“孔門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賢哲?
“書院制度”的形成發展情況如何?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都在哪裡?
“私塾”是什麼?
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都有什麼?
什麼是“洋務學堂”?
孔子論學的觀點有哪些?
“有教無類”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不憤不啟”是什麼意思?
“學、思、習結合”是誰的教育思想?什麼是“世卿世祿制”?
“徵辟”制度是怎樣選官的?
“郎官郎吏”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察舉制度”?
“賢良方正”是什麼意思?
何謂“舉孝廉”?
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什麼是“科舉制”?
什麼是“常科”?
什麼是“制科”?
什麼是“恩科”?
什麼是“進士科”?
什麼是“明經科”?
“翰林院”是什麼機構?
什麼是“武科”?
什麼是“翻譯科”?
古代怎樣通過八股文取士?
“童試”與“鄉試”分別指什麼?
什麼是“會試”?
什麼是“殿試”?
什麼是“朝考”?
科舉考試取得怎樣的成績才叫“狀元及第”?
什麼樣的人稱“榜眼”、“探花”?
什麼樣的人稱“進士”?
什麼樣的人稱“舉人”?
什麼樣的人稱“秀才”?
什麼樣的人稱“門生”?
什麼樣的人稱“監生”?
什麼樣的人稱“貢生”?
……
經濟賦役
兵製法制
禮俗禮制
思想學術
天文曆法
文化典籍
語言文學
書畫藝術
樂舞風流
體育娛樂
中華醫藥
考古文物
圖書文檔
節日風俗
俗語民諺
典故溯源
序言
“國學”一說,最早見於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顧名思義,“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國學堪稱中國人的性命之學,中華文化的學術基礎、固本之學,是全面提升文化素養的學問。已故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曾提出來“大國學”的概念,他說:“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範圍,不是狹義的國學。國內各地域文化和56個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國學’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廣義的“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中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術的總稱。國學匯通思想學術、典籍制度、百行百藝、禮儀民俗,蘊含國脈、國魂、國本,是中國人的根基所在、尊嚴所在。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學熱再次興起,如今方興未艾。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留下了5000年文化遺產,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可以分為天文、曆法、地理、歷史、職官、服飾、器物、玉文化、青銅文化、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美食、民俗、禮儀、婚喪、天工開物、百草醫藥等方面。國學以學科分,可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民俗學、倫理學、考據學、版本學等;以傳統圖書類別分,可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具體而言,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說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以及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和歷代史學等內容。國學從思想體系上可分為儒、釋、道三家。國學的復興,是時代的呼喚與要求。今天,隨著國勢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也要讓世界了解國學。了解國學也就是了解我們的歷史和現在,也就是了解我們中國人。我們知道,成為文化大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學,絕對不能夠數典忘祖。
千百年來,國學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直接影響著國人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和行為。國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學習國學,了解國學,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是每箇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道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了解國學。然而,國學典籍汗牛充棟,國學內容龐雜浩繁,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也難通萬一。
為了幫助讀者更方便、更輕鬆、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國學知識,開闊文化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提高人文修養,編者對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取捨,選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實用、讀者最感興趣的內容,輯成本書。全書分為國家政治、職官制度、帝王重臣、教育科舉、經濟賦役、兵製法制、禮俗禮制、思想學術、天文曆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書畫藝術、樂舞風流、體育娛樂、中華醫藥、考古文物、圖書檔案、節日風俗、俗語民諺、典故溯源等20個篇章,涵蓋了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為了方便閱讀,本書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把本該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釋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傳達出豐富的信息,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書中既有分門別類的嚴謹解釋,又有引人人勝的傳略和逸事,可幫助你登堂人室,領略國學的無窮魅力。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願意看的東西。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請翻開本書,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涵,成為文化達人。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留下了5000年文化遺產,國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可以分為天文、曆法、地理、歷史、職官、服飾、器物、玉文化、青銅文化、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美食、民俗、禮儀、婚喪、天工開物、百草醫藥等方面。國學以學科分,可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民俗學、倫理學、考據學、版本學等;以傳統圖書類別分,可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具體而言,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說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以及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和歷代史學等內容。國學從思想體系上可分為儒、釋、道三家。國學的復興,是時代的呼喚與要求。今天,隨著國勢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也要讓世界了解國學。了解國學也就是了解我們的歷史和現在,也就是了解我們中國人。我們知道,成為文化大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學,絕對不能夠數典忘祖。
千百年來,國學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直接影響著國人的思想、意識、倫理、道德和行為。國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學習國學,了解國學,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是每箇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道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了解國學。然而,國學典籍汗牛充棟,國學內容龐雜浩繁,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也難通萬一。
為了幫助讀者更方便、更輕鬆、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國學知識,開闊文化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提高人文修養,編者對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取捨,選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實用、讀者最感興趣的內容,輯成本書。全書分為國家政治、職官制度、帝王重臣、教育科舉、經濟賦役、兵製法制、禮俗禮制、思想學術、天文曆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書畫藝術、樂舞風流、體育娛樂、中華醫藥、考古文物、圖書檔案、節日風俗、俗語民諺、典故溯源等20個篇章,涵蓋了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為了方便閱讀,本書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把本該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釋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以小見大,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傳達出豐富的信息,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書中既有分門別類的嚴謹解釋,又有引人人勝的傳略和逸事,可幫助你登堂人室,領略國學的無窮魅力。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願意看的東西。
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請翻開本書,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涵,成為文化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