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故事:戰國策故事》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世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經典故事:戰國策故事
- 作者:劉世潔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1日
- 頁數:17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01087956
- 語種:簡體中文
《中華經典故事:戰國策故事》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世潔。
《中華經典故事:戰國策故事》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世潔。內容簡介 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女媧造人、刻舟求劍、蘇武牧羊、美人計、新亭對泣、割發代首、毛遂自薦……這些故事穿越歷史、代代相傳、歷久彌新,它們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濃縮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
《戰國策故事》是2004年5月1日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飛鴻。內容簡介 《戰國策》,漢人劉向根據戰國時期縱橫家著作編輯而成的一部獨特的國別名著作,記載了戰國初年到秦統一240年間,12大諸侯國繽紛多姿的歷史面貌。 在戰國這樣一個動盪劇變的時代,往來於各國之間的縱橫家是時代寵兒,他們多以謀臣策士的身份...
【亡羊補牢】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告訴讀者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
《南轅北轍》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劉向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表達了作者對明君的渴望,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夠有一番作為的心裡情懷 。作品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¹之,中道而反²,衣焦³不申⁴,頭塵不去,往見王曰:...
《戰國策》是一本記述戰國歷史的書,它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12國繽紛多姿的歷史面貌。作為我國古代的史學名著,《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精讀》節選其中較有意義的部分篇章介紹給廣大讀者。本書由張新泰...
《荊軻刺秦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
中華奇謀智略經典全2冊包含《戰國策》《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內容簡介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本書原文以清嘉慶八年(1803)黃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續注本為底本,又據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所藏清末尊經書院刻本及《萬有文庫》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訂正。本著去蕪存菁的...
全書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國的“策”論。內容以戰國時期,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同時反映了戰國時期的一些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簡介 鄧啟銅,1991年獲碩士學位,多年從事古文獻整理及古漢語、文字研究工作,經其點校、注釋的經典品種多達百餘種。其點校、注釋的傳統經典曾被中央電視台報導...
《海大魚》取自創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策》(卷八)第三篇的篇目。原文 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曰:“無為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
《戰國策故事選粹》是2002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寒江釣叟。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各個縱橫家的政治立場和謀略。內容簡介 《戰國策》是書,又號“國策”“國事”“短長”“脩書“等,初由漢劉向錄高誘注,後有姚寬、鮑彪、吳師道等人校注,循序輯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
附錄總結了今本《戰國策》蘇秦、張儀故事的文獻出處。全書觀點有力,材料詳實,可以令讀者對文獻的形成、傳世文獻與原始文獻的差別等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截圖 作者簡介 張勁鋒,1990年生,黑龍江省人,2015年獲陝西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先秦文學與...
戰國策故事選譯 《戰國策故事選譯》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耀林 選譯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衍生典故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挾天子以令諸侯”。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逐漸強大的秦國謀求開拓疆域,秦惠王九...
合縱連橫(hé zòng lián héng)簡稱縱橫,是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公孫衍和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公孫衍首先發起,由蘇秦遊說六國推動六國最終完成聯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因此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後秦國自西向東與...
《戰國策名言故事》是2008年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宏玉、奚婷玉。內容提要 國小三到六年級是培育文化素質的重要階段。而閱讀、領悟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則是培育小學生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推薦《戰國策》,是因為它有助於從三方面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一是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有利於傳統文化在...
《燕昭王招賢》出自《戰國策·燕策一》故事古文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後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納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為此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復。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以雪先王之恥,...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占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后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趙威后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本文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厲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
文章記載了蘇秦始以連橫之策說秦,而其說不行,於是發憤讀書、終於相趙的故事。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蘇秦以連橫說秦》頗能代表《戰國策》的風格,與《左傳》文風迥異。《左傳》凝練,言簡意賅;《國策》舒放,鋪陳誇張。《左傳》深沉含蓄,耐人尋味;《國策》則馳辯騁說,富於氣勢。此外,文章在語言方面還大量...
現代文故事 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七雄並立,戰爭連年不斷,各國都想統一中原。年輕的蘇秦憑藉自己的學識和口才遊說當時最強大的秦國,希望得到重用。但是由於商鞅嫉妒他的才能,處處與他為難,沒能如願。他曾經十次上書秦王,訴說心志,都沒有被採納。後來決定離開秦國,遊說六國聯合抗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把家產賣...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
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成語故事 春秋末年,許多諸侯國內部出現了激烈的權力鬥爭,晉國就是一例。在晉國,國君的力量很弱小,整個國家的...
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戰國策·燕策一》)後人據此提煉出成語“同甘共苦”。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發兵攻打燕國。齊軍很快攻占燕國都城,燕王噲在戰亂中身亡。附近的中山國也趁機攻占燕國城池,燕國差點兒滅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燕昭王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回國登上了王位。看著...
曾參殺人(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曾參殺人(曾參:即曾子,戰國時人,孔子的學生,以賢孝聞名)比喻流言傳播的廣,也會讓人相信。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成語出處 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
漢代·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後由此總結出成語“漁人得利”。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強大的秦國企圖併吞各國,獨霸...
漢代·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後由此總結出成語“漁人得利”。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強大的秦國企圖併吞各國,獨霸...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這個故事後來被提煉為成語“狡兔三窟”。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非常喜歡與文學家、俠義之士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孟嘗君經常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
為蛇畫足,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二》。這則成語指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多此一舉。它在句子中可作賓語,含貶義。成語出處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