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必讀:三國演義

中華經典必讀:三國演義

《中華經典必讀: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歷史小說。全書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為主線,集中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及其興衰過程,展現出一幅起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的百年歷史風雲畫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必讀:三國演義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頁數:312頁
  • 開本:16
  • 作者:羅貫中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490587, 97875064905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必讀: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先河,是用“浪漫主義的想像”改造史實的經典範例,其“七分事實,三分想像”的寫法使得後代文人紛紛效仿,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著作。

圖書目錄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催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催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育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土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H曹操折兵群英會蔣乾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伸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末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斗馬超曹操抹書間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髮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陣辱仲達
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奔劍閣張郃中計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一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一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一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一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琳姜維斗陣破鄧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一百十六回 鐘會分兵漢中道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序言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全書集中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及其興衰過程,展現出一幅起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的百年歷史風雲畫卷。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元末明初人。他的生平在正史中不得見,其他記載則多存爭議,僅有明初的《錄鬼簿續編》較為可信,上載:“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據考證,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應該已經五十多歲了,經歷過元末社會動盪的他,對歷史和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具備了創作長篇歷史小說的條件。
事實上,在《三國演義》成書前,“三國故事”已歷經了數百年的發展。晉朝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南朝宋人裴松之的《三國志注》等,都是記錄三國歷史的史書。同時,三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並逐漸興盛。隋唐時代,以三國典故為材料的詩書比比皆是,如杜牧的《赤壁》、杜甫的《蜀相》;宋代時,已有專說三國故事的“說話”藝人,當時稱為“說三分”;金元時期,三國戲被搬上舞台,演出劇目達4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的《全相三國志平話》,應是說書人所用底本,雖敘述較簡略粗糙,但三國始末的描述已初具規模。元末明初,羅貫中在上述史書、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加工整理,並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悟進行大量再創作,最終成就了《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彪炳千秋的煌煌巨著。
清初毛宗崗說:“《三國》敘事之佳,直與《史記》仿佛,而其敘事之難則有倍難於《史記》者。”《三國演義》敘述了長達百年的歷史,人物眾多,事件錯綜,但全書卻寫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這主要得益於作者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的構思。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為主線,用富於變化的筆法串聯起數以百計的大小故事,或實寫、詳寫,或虛寫、略寫,或插敘、倒敘,使全書情節曲折多變,但又前後連貫,形成了一個完整統一的藝術結構。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還是對戰爭的描寫和對人物的塑造。全書共描寫大小戰爭四十多場,這些戰爭場面不重複、不呆板,即使都是在緊張、驚險、激烈的氣氛中進行,在作者筆下卻是千變萬化、驚心動魄的,有時富於史詩般的激昂格調,如周瑜火燒赤壁;有時則顯得動中有靜、從容不迫,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城樓彈琴,等等。這些戰爭彼此關聯照應,顯得和諧勻稱又波瀾起伏,充分體現出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三國演義》涉及人物千餘人,成功刻畫了數百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均已成為文學史上流傳千古的不朽形象。《三國演義》的人物描寫最大的特點是略貌取神,即很少在細節上對人物進行精雕細鑿,大都依靠粗線條的勾勒、人物自身的言語行動,或周圍環境氣氛的渲染等突現人物的性格神態,從而達到傳神逼真的藝術效果。比如,曹操奸詐狡猾,一舉一動好像都潛藏著陰謀詭計;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是淡定從容,等等。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與正史的通篇文言相比,本書“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在封建時代具有一般閱讀能力的人都能欣賞,有利於傳播;而與一般平話相比,本書用字較為精煉,寫景抒情也較為細緻,富有表現力。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先河,是用“浪漫主義的想像”改造史實的經典範例,其“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寫法使得後代文人紛紛效仿,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國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所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俗稱“嘉靖本”,共24卷。清朝初年,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簡稱“毛評本”。本書即是以“毛評本”為底本,參考“嘉靖本”及其他刊本整理完成的。本書還配有百餘幅明清兩代版畫,畫面清晰,古風古韻,旨在讓讀者真正體會到金戈鐵馬的三國風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