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雯編著的《中國民俗讀本》是“中華文化普及叢書”之一。 《中國民俗讀本》按照歷史本身發展的順序,精選民俗文化里的傑出人物、經典名著、重要事件等,透過現代學術的眼光,用簡潔精當的描述和闡釋,向讀者系統介紹中華文化精華。使恢宏壯麗的中華文化,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特別是引起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和重視,幫助青少年理解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貢獻和重要地位,從而激發青少年對祖國、對民族的由衷熱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文化普及叢書:中國民俗讀本
- 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作者:曉雯 錢念孫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600902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過年為什麼放鞭炮
話說春聯
“福”字為什麼要倒貼
大年和小年的傳說
小年的習俗
趣談送灶
忙碌的除夕
趣話年夜飯
壓歲錢的故事
鬥神與年畫
正月十五鬧元宵
元宵燈節趣話
吃元宵的由來
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來歷
踏青、插柳、盪鞦韆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習俗
“七夕”乞巧
“中國的情人節”
趣味盎然的七夕風俗
中秋節溯源
話說中秋月餅
九九重陽節
臘八粥與臘八節
“冬至大如年”
冬至與冬節
傣歷新年——潑水節
歡樂的火把節
瑤族趕鳥節
伊斯蘭教的三大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
壯族三月三歌節
黎族三月三
畲族烏飯節
壯族牛魂節
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曆新年
西藏雪頓節
藏曆沐浴節
佤族的傳統節日——新米節
載歌載舞的景頗族目腦節
富有濃郁特色的傈僳族“刀桿節”
苗族人民的龍船節
歡樂的苗族蘆笙節
哈尼族的十月年和六月年
赫哲族的鹿神節
水族人民過端節
有趣的仡佬族吃蟲節
布依族的端午節
文摘
說元宵節,不能不說吃元宵。元宵俗稱“湯圓”、“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元宵用糯米麵做成,有包餡和不包餡兩種。帶餡的元宵甜鹹皆宜,各具特色。甜的花樣很多,白糖、核桃、芝麻、豆沙、棗泥、山楂、水晶(冰糖),都可人餡;鹹的有肉和菜的兩種,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人各種不同的肉類和蔬菜;煮、煎、炸、炒皆可。這完全是隨人口味,投其所好罷了。
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取其團圓美滿之意。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食是面蠶。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劉若愚的《酌中志》里記載了元宵的做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白糖、玫瑰為餡,撒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朝野聞名的美食。據說,當時北京城裡有位製作元宵的高手叫馬思遠。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遐邇馳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詞》寫道:“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家元宵。外形團團圓圓,正月十五的月亮也團團圓圓,月圓人團圓,因此元宵作為節令食品,還具有象徵團圓、和睦、美滿、幸福之意。
民間有一則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可是又害怕人民起來反對他的醜惡行徑,整天提心弔膽,寢食難安。有一天,他聽到街上有人扯大了嗓門在喊:“元——宵嘍。”心中極為恐慌。因為“元宵”兩字與“袁——消”諧音,即消滅袁世凱之意。他認為有人在呼喚人民起來消滅自己。其實,這不過是賣元宵的人在沿街做買賣招攬顧客而已。可因為袁世凱本人心中有鬼,他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便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為“元宵”,要老百姓把湯圓稱作“粉果”。這個竊國大盜鬧出了一場杯弓蛇影的歷史笑話。不過,老百姓們根本不買他的賬,“元宵”兩字的稱呼不僅沒有被取消,在民間反而被喊得更加響亮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一開始時,元宵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碗中,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好闔家團圓的美意。如今,台灣地區還有一句婦孺皆知的民謠:“吃了湯圓好團圓”,已成為海峽兩岸人人吟詠的名句。宋代周必大《元宵浮圓子》中“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的詩句,流傳至今,讀來仍然興味盎然。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也有一個傳說: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愛的大臣名叫東方朔,他為人善良,說話風趣幽默,很有人緣。有一年的冬天,老天爺連續下了幾天的大雪,皇宮後花園裡的梅花傲雪盛放。東方朔到御花園去給漢武帝折梅花,想送到皇宮裡讓皇上欣賞。他剛進園門,就看見有個宮女在井邊痛哭,淚流滿面地準備投井自盡。東方朔一見,仁義之心湧上心頭,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她自十五歲進了皇宮以後,深深皇宮鎖親情,就再也沒有和家人見過面了。幾年下來,每到梅花盛開的時節,在皇宮深院倍感寂寞,她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這一年在大雪鋪滿大地時,她又念及家裡的親人,因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心裡很難過,又沒有辦法,一時想不開,就想到了死。東方朔聽了她的哭訴,對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對她說,一定想辦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下。
隨後,在雪後天晴的一天,東方朔出皇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見是朝廷的大臣占卦,不少人都爭著向他打卦求籤。不料,每個人所占得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求籤的人很害怕,頓時在長安城裡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人們紛紛向東方朔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說:“在正月十三日傍晚,天上的火神會派一位穿紅衣的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神仙。我把解救的辦法抄錄為偈語給你們,你們可以報告皇上,讓他想想辦法吧。”說完,東方朔便扔下一張紅色的帖子,揚長而去。占卦的人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紅帖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平時足智多謀的東方朔,讓他想個辦法。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我聽說天上的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您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焰火迎接火神君。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可以進城觀燈,這樣就可以消災解難了。”
漢武帝聽說長安城有救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了。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以為是女兒做的宮燈,就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宮女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見了面,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皇上看到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沒有被火燒。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全城掛燈放焰火。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做元宵了,這天也改名叫做元宵節。
P61-64
序言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至今仍在蓬勃發展的文化。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其他三個:印度約於公元前1500年遭受雅利安人的入侵,璀璨奪目的印度河谷文化終於沉落;埃及於公元前332年被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其文化開始希臘化,以後隨著羅馬帝國的吞併,埃及文化又匯入羅馬文化圈,古埃及文明只留下金字塔、木乃伊等歷史遺蹟供人憑弔;作為歐洲文化搖籃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雖然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繁盛一時,但後來也由於外敵入侵和內部緣由,先後不幸夭折。這些世界上曾經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老文化,都在歷史演進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半途衰竭了,頗能引起人們“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慨嘆。
可是,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文化雖然在漫長發展過程中歷經內憂外患,但從未發生過毀滅性的中斷。在學術上,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在文學上,詩經、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真可謂峰巒疊出,代有高峰。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漫長跋涉中,經歷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湧現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了多少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留下了多少震古爍今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蹟!新的歷史時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奮發蹈厲,與時俱進,彰顯出歷久彌新,更加絢麗多姿、興旺發達的丰采。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國人民性靈智慧和才情氣概的結晶,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精神財富。學習和繼承這份文化遺產,我們祖先幾千年積累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就會像滾滾江河奔騰而來,灌溉和滋潤我們的心田。它不僅能使我們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還能使我們開闊胸襟、增長才幹、獲得啟示,從而更好地認識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化普及叢書”,正是為實現這一願望而做的一點努力。
這套叢書按學科和事類分類,以文學、歷史、哲學、倫理、科技、戲曲、民俗、建築等分冊,按照歷史本身發展的順序,精選各領域裡的傑出人物、經典名著、重要事件等,透過現代學術的眼光,用簡潔精當的描述和闡釋,向讀者系統介紹中華文化精華。其目的在於:使恢宏壯麗的中華文化,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特別是引起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和重視,幫助青少年理解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貢獻和重要地位,從而激發青少年對祖國、對民族的由衷熱愛。
為了讓深奧難懂的古代經典和遠離今天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在青少年心目中“活”起來,叢書在嚴格尊重史實,力求內容準確的前提下,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故事,引入入勝地介紹各領域知識,使讀者在了解中國燦爛文化的同時,又享受到讀書悅心明智的樂趣。
或許若干年後,今天這套叢書的青少年讀者,也有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發明,步入中國文化的宏偉殿堂,與聖賢先哲的輝煌業績相互媲美,相映生輝,為中華文化的興盛和繁榮聳立起新的豐碑!
我們期待著!
歷史期待著!
2010年10月25日於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