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戲曲》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華戲曲》編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戲曲
- 作者:《中華戲曲》編輯部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定價:4 元
- ISBN:9787503935466
《中華戲曲》是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華戲曲》編輯部。
中國戲劇(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戲曲工作者和廣大戲曲演員相互合作,共同進行整理修改,其中優秀的劇目作為民族文化藝術遺產列入中國新文化藝術林苑而被保留下來,繼續在舞台上廣泛流傳。這類劇目據估計大約有200餘出,例如《宇宙鋒》《玉堂春》《...
(2008年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北京大學為崑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崑劇參與其中。發展...
進入21世紀,在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戲曲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其翻譯受到各級政府和文化組織的高度重視,黃梅戲的英譯也進入“梅開二度”階段。趙一凡編譯的《天仙配》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文化活動 首...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唐山師範學院為評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評劇參與其中。名稱由來 評劇習稱“蹦蹦戲”或"落子戲",又有“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戲”“...
2018年11月28日,重慶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的川劇項目入選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上,川劇參與其中。2022年6月29日,第五屆川劇節開幕演出——《大美山川 光耀川劇》川劇音樂...
“戲曲劇種”這一概念確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用來區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不同種類的特定稱謂。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使傳統戲曲藝術形成了各自獨有的特色。 [4]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
花鼓戲,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陝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的地方戲曲劇種中,屬湖南花鼓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在中華人民共和...
《中華戲曲》是一部全景式、多視角介紹中華戲曲各劇種淵源由來、當下盛況、經典劇目、名家大師大型系列叢書。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編的《中華戲曲》線裝叢書第一批27個劇種中的京劇、錫劇、秦腔、淮劇、揚劇5個劇種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隨著戲曲舞台追求人物個性化的潮流,粵劇戲服也逐漸擺脫類型化的羈絆,向類型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營院團每創作新劇目均專設“服裝設計”,專為具體劇目、具體角色、具體場次而設定特型戲服。這些大都...
秦腔是華夏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戲曲音樂文化發展的根基,它深刻詮釋了漢文化的發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組成部分。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為研究漢族文化、追蹤古老藝術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秦腔承載著廣大西部地區人民的精神寄託,...
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崑劇藝術的影響,因此有“中華戲曲之母”的雅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原有的曲劇班社進行登記整頓,先後組建洛陽市曲劇團、鄭州市曲劇團、開封市曲劇團、新鄉光明曲劇團、澠池縣曲劇團、偃師縣曲劇團等。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開幕,河南全省有二十五個曲劇職業團體,...
潮劇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古老戲曲存活於舞台的生動例證,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2006年5月20日,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申報的潮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
1912年對白南詞有了簡單的化裝表演形式,1941年朱國梁在上海創建國風新型蘇劇團,嘗試將對白南詞發展為獨立的戲曲聲腔劇種蘇劇,讓蘇劇和崑曲在一起混合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劇健康成長起來。蘇劇因深受崑腔的影響,所以蘇劇的音樂...
揚劇歷史悠久,遺產豐富,不僅是揚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地方戲曲發展史上也有著特殊的地位。揚劇音樂曲牌眾多,角色有生、旦、淨、醜等,重視醜、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劇風格。2006年5月20日,揚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正式採用了淮劇這一稱號,1953年5月成立了上海人民淮劇團(上海淮劇團前身),1956年11月在南京成立了江蘇省淮劇團。在筱文艷、何叫天的帶領下,上海“人淮”一旦有新戲,蘇北各淮劇團體立即公演,使得上海...
滬劇是以表演現代生活為主的戲曲,其音樂委婉柔和,曲調優美動聽,易於塑造現代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濃郁時代氣息和真情實感的藝術美。2006年,滬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54。...
2008年6月,瓊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30。歷史淵源 起源 作為中國戲曲劇種之一,瓊劇的起源只能從對中國戲曲的正本清源中來進行,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一、“模仿說”,其代表為《海南...
原名“吹吹腔”,白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省西部的雲龍、洱源、鶴慶、大理等縣的白族居住地區。清乾隆年間已有演出,光緒年間盛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吸收“大本曲”一些曲調後,始改用今名。有嚴格的角色行當和程式化的動作。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顏梓和、王游治、黃海瑞、朱萸據老藝人張招治、顏招治口述整理。寫船工施泮之妻告貸無門,於除夕黃昏投水自盡,塾師蘇義救之,無奈於夜間去偷挖番薯。在向土地廟告時,恰被守園的林吉聽到。林十分同情,...
2017年9月27日,第四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好戲大家看”系列展演劇目之一、由宿州市演藝集團創作排演的大型古裝新編墜子戲《中華孝賢·閔子騫》,在安徽藝術劇院成功演出,墜子戲在其中得到展示。2018年9月6日,河北省戲曲類非遺傳承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湘劇得以新生,湖南軍區洞庭湘劇工作團成立,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湘劇《琵琶上路》獲獎,《打獵回書》《五台會兄》(見 圖湘劇-3)獲得好評,湘劇演員徐紹清、彭俐依、陳劍霞、楊福鵬、羅元德分別...
中國話劇形成於20世紀初,由在美國學習西方戲劇,並畢生致力於將其在中國發揚光大的洪深命名為話劇,已示與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對生活進行程式化表現的中國戲曲相區別。話劇在“五四”運動前後已臻成熟。此後,一般以1949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