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常春藤
- 拉丁學名:Hedera nepalensisvar.sinensis
- 別稱:爬樹藤、常春藤
- 二名法:Hederanepaiensi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目:傘形目(Apiales,Umbellales)
- 科:五加科(Araliaceae)
- 屬:常春藤屬(Hedera L.)
- 種:中華常春藤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及陝、甘等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品種分類,栽培技術,扦插繁殖,移栽,培育技術,影響因素,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攀援灌木;莖長3-20米,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氣生根;一年生枝疏生鏽色鱗片,鱗片通常有10-20條輻射肋。葉片革質,在不育枝上通常為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稀三角形或箭形,長5-12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稀心形,邊緣全緣或3裂,花枝上的葉片通常為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略歪斜而帶菱形,稀卵形或披針形,極稀為闊卵形、圓卵形或箭形,長5-16厘米,寬1.5-10.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稀圓形,全緣或有1-3淺裂,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或淡黃綠色,無毛或疏生鱗片,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細長,長2-9厘米,有鱗片,無托葉。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7個總狀排列或傘房狀排列成圓錐花序,直徑1.5-2.5厘米,有花5-40朵;總花梗長1-3.5厘米,通常有鱗片;苞片小,三角形,長1-2毫米;花梗長0.4-1.2厘米;花淡黃白色或淡綠白色,芳香;萼密生棕色鱗片,長2毫米,邊緣近全緣;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3-3.5毫米,外面有鱗片;雄蕊5,花絲長2-3毫米,花葯紫色;子房5室;花盤隆起,黃色;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球形,紅色或黃色,直徑7-13毫米;宿存花柱長1-1.5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
生長環境
極耐陰,也能在光照充足之處生長。喜溫暖、濕潤環境,稍耐寒,能耐短暫的-5~-7℃低溫。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喜肥沃疏鬆的土壤。
分布範圍
分布地區廣,北自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河南、山東,南至廣東(海南島除外)、江西、福建,西自西藏波密,東至江蘇、浙江的廣大區域內均有生長。常攀援於林緣樹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牆壁上,庭園中也常栽培。垂直分布海拔自數十米起至3500米(四川大涼山、雲南貢山)。越南也有分布。
品種分類
本變種葉形和傘形花序的排列有較多變化,但其間有過渡類型,難於從中分出不同的種和變種。與尼泊爾所產的原變種的區別,僅在於原變種不育小枝上的葉片較狹較長,每邊有2-5個羽狀裂片。
有變種尼泊爾常春藤
栽培技術
扦插繁殖
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桿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也可用頂梢做插穗。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於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
移栽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了;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培育技術
採種:種子采於中華常春藤野生果實。於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成熟採收後,用草木灰搓揉去外果皮,用清水漂洗除去枝、葉、果梗、果皮等雜質,並剔除漂浮於水面的劣種,稍濾乾後用濕沙層積貯藏備用。
插穗:為采於不同生境類型的中華常春藤1~2年生枝條。長10~20cm,下端剪成楔形,頂部留2~3張葉片。
基質:播種以5:4:1的腐殖土:河沙:牛糞的混合物作基質,扦插則用6:3:1的肥泥:河沙:雞糞的混合物作基質。
播種:播種前,先把種子和基質用6×10-5mol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0小時,種子再用清水沖洗,隨後均勻地條播於苗床中,最後覆蓋一層約10cm的細河沙,每處理的種子為200粒。
扦插:以20cm×30cm的株行距扦插,直插深度為4~6cm。
影響因素
1、不同播種期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4月中旬成熟後的中華常春藤種子沒有休眠期,採收後即可播種,直至當年的8月下旬種子還具有一定的發芽力,9月中旬以後種子完全喪失了生活力,不再發芽。4月中下旬為最佳播種期,發芽率可達95%,4月下旬以後種子的發芽力迅速遞減。因此,生產上應於4月下旬前播種為宜。
2、不同溫度條件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在5~15℃和15~25℃兩種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差異不大,但發芽始期所需時間明顯不同,15~25℃的溫度明顯比5~15℃的短。因此,15~25℃是中華常春藤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
3、不同貯藏方法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中華常春藤種子的發芽率以低溫貯藏的最高,其次是常溫乾燥貯藏,最低是常溫常濕貯藏,這與其他種子的貯藏結果是相一致的。但無論在何種條件下貯藏的中華常春藤種子,其發芽率均為瓶裝較袋裝的高,這可能是由於密封的瓶裝種子不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從而抑制了呼吸作用的緣故。
4、不同扦插基質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扦插生根率的高低不僅與扦插基質的營養成分有關,而且還常受到扦插基質的疏鬆程度的影響,肥泥+河沙和腐質土+河沙疏鬆性較好,扦插生根率較高,分別達90%和95%;腐殖土和肥泥兩種基質疏鬆性較差,扦插生根率分別為82%和85%;河沙基質扦插生根率最低,僅為65%。
5、不同時期、不同部位插穗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中華常春藤的最佳扦插時期為7、8月份,頂部枝條為最佳插穗,扦插生根率達80%。
病蟲防治
在春季和冬季,常春藤易出現葉斑病和灰霉病。冬季中午和晚上溫差較大,大棚空氣水分含量較大,如果常春藤擺放過密,容易在葉尖和葉緣處呈大的水漬狀褐色斑,擴大後爛葉,產生灰霉。因此,防治灰霉病,需要在冬季夜間進行加溫,縮小晝夜溫差。
葉斑病是在葉片中間和葉柄的基部上呈現小圓形褐色斑,有油漬狀暈圈,後增大至4毫米至5毫米黑色病斑,最後導致葉片腐爛,用72.2%的硫酸鏈黴素稀釋3000倍噴灑於葉片表面,可以防治葉斑病。
葉斑病是在葉片中間和葉柄的基部上呈現小圓形褐色斑,有油漬狀暈圈,後增大至4毫米至5毫米黑色病斑,最後導致葉片腐爛,用72.2%的硫酸鏈黴素稀釋3000倍噴灑於葉片表面,可以防治葉斑病。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中華常春藤枝蔓茂密青翠,姿態優雅,可用其氣生根扎附於假山,牆垣上,讓其枝葉懸垂,如同綠簾,也可種於樹下,讓其攀於樹幹上,另有一種趣味。
藥用價值
常春藤全株供藥用,有舒筋散風之效,莖葉搗碎治衄血,也可治痛疽或其他初起腫毒。
【別名】三角楓、追風藤、上樹蜈蚣、鑽天風
【來源】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inensis(Tobl.)Rehd.,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切段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辛,溫。
【用法用量】15~25克;外用適量,搗爛取汁搽或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經濟價值
莖葉含鞣酸,可提制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