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為“三言”的第二種。“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是明代末年馮夢龍編纂整理的唐、宋、元以來白話短篇小說的選集。《中華古典名著家庭書齋:警世通言》由四十篇白話文短篇小說組成,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婚姻愛情與女性命運。其二,功名利祿與人世滄桑。其三,奇事冤案與怪異世界。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階層的思想面貌、情趣愛好、生活景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古典名著家庭書齋:警世通言
- 書名:中華古典名著家庭書齋:警世通言
-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 頁數:313頁
- 開本:16
- 品牌:珠海出版社
- 作者:馮夢龍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896853
內容簡介,文摘,
內容簡介
《中華古典名著家庭書齋:警世通言》作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一個高峰,《警世通言》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世界。我國古代白話小說,是在“說話”、“話本”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加工、提高而來的。“說話人”的故事底本稱為“話本”,現代學者稱“三言”“二拍”為“擬話本”。與早期的“話本”相比較,《警世通言》在語言、文體和結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首先是語言,改變了過去書面語與口頭語分離的狀況,完全採用通俗、曉暢的白話,力避文白間雜,風格趨於統一。
圖書目錄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第二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四卷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第五卷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七卷 陳可常端陽仙化
第八卷 崔待詔生死冤家
第九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第十卷 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第十一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第十二卷 范鰍兒雙鏡重圓
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第十七卷 鈍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十九卷 崔衙內白鷂招妖
第二十卷 計押番金鰻產禍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第二十三卷 樂小舍擠生覓偶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第三十一卷 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三十三卷 喬彥傑一妾破家
第三十四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
第三十五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
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十七卷 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第三十八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第三十九卷 福祿壽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 旌陽宮鐵樹鎮妖
第二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四卷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第五卷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七卷 陳可常端陽仙化
第八卷 崔待詔生死冤家
第九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第十卷 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第十一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第十二卷 范鰍兒雙鏡重圓
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第十七卷 鈍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十九卷 崔衙內白鷂招妖
第二十卷 計押番金鰻產禍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第二十三卷 樂小舍擠生覓偶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第三十一卷 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三十三卷 喬彥傑一妾破家
第三十四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
第三十五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
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十七卷 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第三十八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第三十九卷 福祿壽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 旌陽宮鐵樹鎮妖
文摘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於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古來論交情至厚莫如管鮑。管是管夷吾,鮑是鮑叔牙。他兩個同為商賈,得利均分;時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為貪,知其貧也。後來管夷吾被囚,叔牙脫之,薦為齊相。這樣朋友,才是個真正相知。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話說春秋戰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湖廣荊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於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當時從陸路至於郢都,朝見了楚王,致了晉主之命。楚王設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然雖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遲留,公事已畢,拜辭楚王。楚王贈以黃金采緞,高車駟馬。伯牙離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欲得恣情觀覽,要打從水路大寬轉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馬之疾,不勝車馬馳驟,乞假臣舟楫,以便醫藥。”楚王準奏,命水師撥大船二隻,一正一副,正船單坐晉國來使,副船安頓僕從行李,都是蘭橈畫槳,錦帳高帆,甚是齊整。群臣直送到江頭而別。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
伯牙是個風流才子,那江山之勝,正投其懷。張一片風帆,凌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疊翠,遠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漢陽江口。時當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風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進,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雲開,現出一輪明月。那雨後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艙中,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爐內:“待我撫琴一操,以遣情懷。”童子焚香罷,捧琴囊置於案間。伯牙開囊取琴,調弦轉軫,彈出一曲。曲猶未終,指下“刮剌”的一聲響,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大驚,叫童子去問船頭:“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處?”船頭答道:“偶因風雨,停泊于山腳之下,雖然有些草樹,並無人家。”伯牙驚訝,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莊,或有聰明好學之人,盜聽吾琴,所以琴聲忽變,有弦斷之異。這荒山下,那得有聽琴之人?喔,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來刺客;不然,或是賊盜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財物。”叫左右:“與我上崖搜檢一番。不在柳陰深處,定在蘆葦叢中!”左右領命,喚齊眾人,正欲搭跳上崖,忽聽岸上有人答應道:“舟中大人,不必見疑。小子並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岩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此言未知真偽,我也不計較了。左右的,叫他去罷。”那人不去,在崖上高聲說道:“大人出言謬矣!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伯牙見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個聽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羅唣,走近艙門,回嗔作喜的問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聽琴,站立多時,可知道我適才所彈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卻也不來聽琴了。方才大人所彈,乃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其詞云:
‘可惜顏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鬢如霜。只因陋巷簞瓢樂,……’到這一句,就絕了琴弦,不曾撫出第四句來,小子也還記得:——‘留得賢名萬古揚。’”
伯牙聞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窵遠,難以問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請那位先生登舟細講。”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個樵夫: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擔,腰插板斧,腳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艙去,見我老爺叩頭,問你甚么言語,小心答應,官尊著哩!”樵夫卻是個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須粗魯,待我解衣相見。”除了斗笠,頭上是青布包巾;脫了蓑衣,身上是藍布衫兒;搭膊拴腰,露出布苾下截。那時不慌不忙,將蓑衣、斗笠、尖擔、板斧,俱安放艙門之外,脫下芒鞋,珣去泥水,重複穿上,步入艙來。官艙內公座上燈燭輝煌,樵夫長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禮了。”俞伯牙是晉國大臣,眼界中那有兩接的布衣,下來還禮,恐失了官體,既請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沒奈何,微微舉手道:“賢友免禮罷。”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張杌坐兒置於下席。伯牙全無客禮,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稱,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謙讓,儼然坐下。伯牙見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問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時,怪而問之:“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撫他有甚好處?”正問之時,船頭來稟話:“風色順了,月明如晝,可以開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問,小子若講話絮煩,恐擔誤順風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講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況行路之遲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談。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伏羲氏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取中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輕重相兼。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斫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徵羽。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詩,天下大治。後因周文王被囚於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先是宮、商、角、徵、羽五弦,後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彈、八絕。何為六忌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於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古來論交情至厚莫如管鮑。管是管夷吾,鮑是鮑叔牙。他兩個同為商賈,得利均分;時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為貪,知其貧也。後來管夷吾被囚,叔牙脫之,薦為齊相。這樣朋友,才是個真正相知。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正是: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話說春秋戰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湖廣荊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於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當時從陸路至於郢都,朝見了楚王,致了晉主之命。楚王設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然雖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遲留,公事已畢,拜辭楚王。楚王贈以黃金采緞,高車駟馬。伯牙離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欲得恣情觀覽,要打從水路大寬轉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馬之疾,不勝車馬馳驟,乞假臣舟楫,以便醫藥。”楚王準奏,命水師撥大船二隻,一正一副,正船單坐晉國來使,副船安頓僕從行李,都是蘭橈畫槳,錦帳高帆,甚是齊整。群臣直送到江頭而別。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
伯牙是個風流才子,那江山之勝,正投其懷。張一片風帆,凌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疊翠,遠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漢陽江口。時當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風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進,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雲開,現出一輪明月。那雨後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艙中,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爐內:“待我撫琴一操,以遣情懷。”童子焚香罷,捧琴囊置於案間。伯牙開囊取琴,調弦轉軫,彈出一曲。曲猶未終,指下“刮剌”的一聲響,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大驚,叫童子去問船頭:“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處?”船頭答道:“偶因風雨,停泊于山腳之下,雖然有些草樹,並無人家。”伯牙驚訝,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莊,或有聰明好學之人,盜聽吾琴,所以琴聲忽變,有弦斷之異。這荒山下,那得有聽琴之人?喔,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來刺客;不然,或是賊盜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財物。”叫左右:“與我上崖搜檢一番。不在柳陰深處,定在蘆葦叢中!”左右領命,喚齊眾人,正欲搭跳上崖,忽聽岸上有人答應道:“舟中大人,不必見疑。小子並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岩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此言未知真偽,我也不計較了。左右的,叫他去罷。”那人不去,在崖上高聲說道:“大人出言謬矣!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伯牙見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個聽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羅唣,走近艙門,回嗔作喜的問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聽琴,站立多時,可知道我適才所彈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卻也不來聽琴了。方才大人所彈,乃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其詞云:
‘可惜顏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鬢如霜。只因陋巷簞瓢樂,……’到這一句,就絕了琴弦,不曾撫出第四句來,小子也還記得:——‘留得賢名萬古揚。’”
伯牙聞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窵遠,難以問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請那位先生登舟細講。”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個樵夫: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擔,腰插板斧,腳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艙去,見我老爺叩頭,問你甚么言語,小心答應,官尊著哩!”樵夫卻是個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須粗魯,待我解衣相見。”除了斗笠,頭上是青布包巾;脫了蓑衣,身上是藍布衫兒;搭膊拴腰,露出布苾下截。那時不慌不忙,將蓑衣、斗笠、尖擔、板斧,俱安放艙門之外,脫下芒鞋,珣去泥水,重複穿上,步入艙來。官艙內公座上燈燭輝煌,樵夫長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禮了。”俞伯牙是晉國大臣,眼界中那有兩接的布衣,下來還禮,恐失了官體,既請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沒奈何,微微舉手道:“賢友免禮罷。”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張杌坐兒置於下席。伯牙全無客禮,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稱,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謙讓,儼然坐下。伯牙見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問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時,怪而問之:“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此琴何人所造?撫他有甚好處?”正問之時,船頭來稟話:“風色順了,月明如晝,可以開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問,小子若講話絮煩,恐擔誤順風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講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況行路之遲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談。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伏羲氏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取中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輕重相兼。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斫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徵羽。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詩,天下大治。後因周文王被囚於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先是宮、商、角、徵、羽五弦,後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彈、八絕。何為六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