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是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共同發起,聯合兩岸知名高校及國學機構打造的中華傳統文化圈的學術機構和智庫。智庫專家跨越海峽兩岸,民進中央原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總顧問樓宇烈,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總顧問陳鼓應三位享譽海內外的國學界泰斗擔任基地總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
- 類型: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共同發起的學術機構和智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是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共同發起,聯合兩岸知名高校及國學機構打造的中華傳統文化圈的學術機構和智庫。智庫專家跨越海峽兩岸,民進中央原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總顧問樓宇烈,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總顧問陳鼓應三位享譽海內外的國學界泰斗擔任基地總顧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是由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共同發起,聯合兩岸知名高校及國學機構打造的中華傳統文化圈的學術機構和智庫。智庫專家跨越海峽兩岸,民進中央原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
傳統文化培訓基地,以與文化研究所、國學傳播中心的國學專家背景支持,以“傳承國學、開啟智慧、成就人生、奉獻社會”為宗旨,秉承以三墳文化、儒釋道文化為一體的國學文化,倡導成就圓滿人生的人生國學。在觀察研究當前國學教育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中華國學書院把自己定位為國學教育的研究者、實踐者、推進者和服務者。國學...
曲阜儒家研學旅行基地以中華傳統文化體驗為主,以傳統禮儀、實物體驗、立體展示的形式,讓體驗者通過看、聽、觸、感、讀、寫、品等感受接觸優秀傳統文化。基地擁有一萬平方大型禮廳和十餘間教室,基地設有古禮、民俗、非遺、六藝、國學、科技體驗等六大類五十餘項課程。基地秉承“助推研學旅行,促進素質教育”為核心...
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坐落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24和25層,建設面積有2600平方米,於2011年舉行基地揭牌儀式。簡介 山東大學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簡稱基地)坐落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知新樓24和25層,建設面積2600平方米,2011年舉行基地揭牌儀式。基地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山東大學共同...
中國戲曲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北京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級單位。學院成立於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更名為...
七、書法教育培訓基地:創建全國書法名家、全國中國小書法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教材研發基地。河南省國粹文化研究中心以“傳承國之精華,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服務於藝術家,服務於社會;積極舉辦國際、國內各種類型的文化藝術、學術交流、技術研討等公益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中原區域經濟發展,傳承和擴大...
山西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基地,是山西省的省級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基地,由高校自主申報、專家通選與公示,山西省教育廳認定。“山西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基地”是山西省教育廳向教育部推薦申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擇優向教育部推薦。建設意義 為貫徹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
基本宗旨是,對國學即以儒、釋、道、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研究並加以科學套用,為更好地繁榮優秀的中華文化、推進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國學院是研究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文化、教育機構。個人影響 他的20卷巨著《歷史的研究》與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及更早期吉朋的《羅馬帝國的興亡》列,...
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全國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具有學術研究和文化保護雙重職責的研究機構。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於打造一個涵蓋歷史人類學、文化人類學、民族語言學、建築學、材料學等跨學科交叉研究平台,以“大樣本”的量化方式開展系統研究。即對大量傳統村落進行持續多年的跟蹤觀察,採集相關數據...
二十幾年來培養了近百位以佛學為研究方向的博士,撰寫、出版了數十部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佛學專著,以佛學研究為特色的“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是國家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作為其標誌性的研究成果---海內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國佛教通史》(賴永海主編,總15卷,700萬字),已於2010年12月...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期為2018年11月13日至2018年11月19日。指標體系 綜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內容包括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六個方面。課程建設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高校公共藝術和公共體育課程體系,通過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華文化傳承與推廣研究中心,是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於2005年成立的中外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後更名為中外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2007年被批准為校級文科基地。中心下設中華文化傳承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和漢語文化推廣研究所。簡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華文化傳承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的基地,傳承項目主要包括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美術、民族民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和民族傳統體育等。歷史沿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
現有基地成員3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0人;博導(兼職)3人,碩導28人;有博士27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基本達到博士化;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二層次4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研究方向 浙江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基地設有...
絲綢之路與漢唐文化國際高端論壇”等活動,即將舉辦“對話:作家與評論家的使命與責任”“新出文獻與唐代文史研究工作坊”等高端學術活動。目前,由研究中心牽頭組建的“優秀中國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基地”已獲批為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獲準立項建設陝西省協同創新中心、西北大學優秀研究團隊等學術平台。
下設部門:安徽和諧傳統文化研究院慈善基金、書畫研究中心、和諧藝術團、青少年教育基地、孝道文化傳承基地、國學講師團、武術傳承發展中心、黃帝內經研究中心、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和諧之聲》雜誌編輯部。安徽和諧傳統文化研究院的辦院宗旨是: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心全意致力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崛,...
中華賢母園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歐母地方屬性為依託,以賢母文化為載體,以文化產業為目標,構建集文化展示、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寓教於樂、寓教於游的賢母文化主題公園。整個園區將作為愛國主義、廉政愛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賢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愛文化研究基地。中華賢母園主體工程包括:“一門”(母愛...
(詹石窗為副主編)的課題研究,主持的主 要項目有:(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符號學》; ( 2 )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與中國養生文化》;( 3 )教育部十五規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教生態學研究》;( 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道教生態思想研究》(第二...
簡介:中國薩滿文化傳承基地是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審批命名的,由國內外各地薩滿文化研究機構和著名學術專家、教授,以及各地民間團體、資深聞名的專家學者聯合組成,非盈利性組織,重於學術研究、傳統文化交流,以及動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以切實搶救,保護和弘揚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為宗旨。2021年6月30日,中國民間...
2、首創“盡孝小管家”服務標準及流程,產品涵蓋標準型及個性化定製的旅遊、旅居等領域。並廣泛攜手有志於合力弘揚孝道文化的度假酒店、莊園、民俗等度假基地,分享每天經營中閒置的房量,加盟盡孝驛站,一起助推人們高品質的踐行人間孝道。人才培養 教育創新 中國國學研究院浙江孝文化分院率先開創了獨具特色的高校講座-...
(四)科學研究。依託學校現有相應研究機構或創建專門研究中心,加強以傳承項目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釐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價值與內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理念與路徑。(五)輻射帶動。利用基地建設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輻射帶動當地3所左右的中國小校和1個社區,開展基於...
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基地在安作璋、王志民、江林昌等著名學者的帶領下,齊魯文化研究院一直緊跟學術前沿,提倡不同學科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齊魯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在中國早期文明研究、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山東區域文化研究、山東文化發展戰略研究、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究...
民族文化宮(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位於北京市西長安街,是一座具有博物館性質的民族風情展覽館,民族文化宮建築獨特,極具民族情調。2016年9月,民族文化宮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9年11月12日,國家民委公布“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民族文化宮位列其中。展館簡介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