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地質專報七普相勘探技術與方法第14號實用近區磁源瞬變電磁法勘探》一書的出版社是地質出版社,作者是蔣邦遠編,出版時間是1998-12。
基本介紹
- 作者:蔣邦遠編
- ISBN:9787116026674
- 頁數:289
- 定價:50.00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12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界定於近區磁源的瞬變電磁法專著。它包括了方法理論、物理模擬、訊號檢測與工作方法技術、數
值處理、成果分析、地井工作及實例,共九章。本書的特點是著眼於實用,寫法深入淺出,附大量插圖及眾多精選實例,可
謂文圖並茂。對後沿改正、地形影響、兩種實用有效的一維反演,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例比較,闡述尤為詳細。
本書可供大中專地球物理專業師生、野外工作者、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概 論
1.1電法、電磁法和時間域電磁法
1.2瞬變電磁法的特點及套用範圍
1.3瞬變電磁法的主要工作方式
1.3.1工作組合類型
1.3.2觀測參數、觀測時間與壓制干擾措施
1.4瞬變電磁法發展概況
1.5現實與展望
第二章 方法的基礎理論與模擬資料
2.1場的傳播
2.2 一次場和正常場
2.2.1一次場
2.2.2正常場
2.3 不導電介質中的局部導體
2.3.1局部導體中渦流的建立與消失的物理過程
2.3.2非磁性導電球體
2.3.3水平無限延長非磁性導電圓柱體
2.3.4不導電基底上的薄板
2.3.5薄板導體
2.3.6磁性體的回響
2.3.7非水平觀測面下導體的回響
2.3.8導電圍岩中的導電球體回響
2.3.9導電覆蓋與高阻圍岩中的導體的綜合回響
2.3.10關於導電圍岩與覆蓋層影響的簡單結論
2.4 非渦流直接引起的瞬變回響
2.4.1位移電流效應
2.4.2集流效應
2.4.3感應激發極化效應
2.5斜階躍波激勵的層狀大地回響
2.6全區視電阻率計算
2.6.1研究全區視電阻率的意義
2.6.2全區視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2.7“煙圈”理論為基礎的一維反演
2.7.1基本原理
2.7.2視電阻率和勘探深度的確定
2.7.3理論模型的反演結果
2.8 斜階躍波效應
2.8.1基本公式
2.8.2各種組合的效應係數
2.8.3效應的分析
第三章 物理模擬
3.1相似準則
3.2 物理模擬的設備
3.2.1發射接收系統
3.2.2模擬框架形式
3.2.3線圈的繞制
3.2.4前置放大器與阻抗匹配
3.2.5常用模型材料
3.2.6模擬系統的檢驗
3.3觀測精度與準確度的討論
3.4模擬實驗實例
3.4.1理論研究
3.4.2模擬野外
第四章 信號檢測知識、原理、技術與設備
4.1 信號檢測的基本知識
4.1.1發射系統
4.1.2接收系統
4.1.3電磁噪聲
4.1.4同步系統
4.2 儀器系統簡析
4.2.1儀器系統原理框圖和實用框圖
4.2.2主要部件的原理分析
4.3 主要商品瞬變電磁系統介紹
4.3.1三種西方瞬變電磁系統簡介
4.3.2原蘇聯的瞬變(過渡過程Mпп)系統
4.3.3國內儀器
4.3.4地面接收線圈、地-井設備與探頭
4.3.5選擇儀器系統的主要原則
第五章 地面野外工作方法技術
5.1 觀測的裝置及其典型曲線
5.1.1裝置、組合、排列
5.1.2常規組合
5.1.3非常規組合
5.1.4值得推薦試用的新組合
5.1.5排列、源式、場的形式與記錄點
5.1.6典型曲線
5.2 基本工作參數之選擇
5.2.1取樣延時
5.2.2回線邊長的選擇
5.2.3探測的極限深度
5.3 測網布設
5.3.1測區面積、點線距
5.3.2分離回線的接發距
5.4 地形影響等問題之補充
5.4.1地形影響
5.4.2旁線定源與同線定源套用實例
5.5 觀測質量分析與保證措施
5.5.1質量因素分析
5.5.2保證質量的措施
5.6 小結
5.6.1延時選擇
5.62回線邊長與勘探深度
5.6.3常用組合的相對優缺點
第六章 數據處理與基本圖件繪製
6.1 數據質量的判別
6.1.1判別的思路
6.1.2判別的方法
6.1.3誤差計算方法的選擇和誤差值的確定
6.2 數據處理
6.2.1濾波
6.2.2斜階躍波後沿影響的改正
6.3 基本圖件
6.3.1剖面測量
6.3.2測深
第七章 成果的分析解釋
7.1 瞬變電磁剖面測量
7.1.1剖面測量的定性解釋
7.1.2剖面測量的半定量和定量解釋
7.2 瞬變電磁測深
7.2.1有關理論與概念
7.2.2基於煙圈理論的最簡化反演
7.2.3視縱向電導解釋(反演)
7.2.4幾何測深數據反演
7.2.5均勻大地與層狀大地模擬分析
7.2.6非層狀大地
7.2.7ρ和S參數的綜合套用(小結)
7.2.8計算機反演
7.2.9測深的地質解釋
7.2.10視縱向電導的繪圖坐標
第八章 井中瞬變電磁法
8.1概述
8.2 理論基礎
8.2.1地-井TEM方法原理
8.2.2不接地回線主剖面的一次場
8.2.3自由空間的局部導體
8.3 DHTEM工作方法技術
8.3.1回線(Tx)和探頭(Rx)的布置
8.3.2地-井TEM法的探測深度和範圍
8.3.3地-井TEM測量中的信噪比
8.3.4回線邊長與測量點距
8.3.5回響正負號的確定
8.4 地井TEM回響特徵的分類
8.4.1回響的靜態特徵或坐標特徵
8.4.2回響的動態特徵
8.4.3回響的衰減特徵
8.5 導體、發射回線及鑽孔之間位置變化對回響的影響
8.5.1回線與導體空間關係固定不同鑽孔的回響特徵
8.5.2鑽孔相對導體空間關係固定改變回線位置的回響特徵
8.5.3板體產狀變化
8.5.4導體埋深的影響
8.5.5縱向電導變化的影響
8.6導電圍岩中或導電覆蓋層下的局部導體回響
8.6.1導電半空間的影響
8.6.2覆蓋層的影響
8.6.3小結
8.7 成果的分析解釋
8.7.1定性分析
8.7.2半定量與定量分析
8.7.3計算機解釋
第九章 套用實例
1剖面測量特徵點解釋實例
2利用諾模圖求異常體的埋深與傾角
3大回線內剖面的向量交會實例
4綜合剖面效果實例
5S(h)斷面發現水平礦層實例
6傾斜礦體的S(h)斷面
7Fraser濾波效果實例
8根據煙圈理論的幾何測深
9江西東鄉銅礦各方法效果的對比
10覆蓋下厚石墨化片岩的回響
11擬合異常衰減曲線分辨異常性質
12套用視時間常數評估礦異常的含礦性
13煤田上視電阻率擬剖面效果實例
14非礦異常和覆蓋層填圖
15超順磁效應引起的異常
16切片與立體填圖
17導電覆蓋層邊緣效應導致的錯誤推斷
18台灣新化活動斷層的探測
19管道探測實例
20地下鋼或塑膠圓筒探測的理論與實踐
21用垂直分量的視水平梯度解釋地質接觸帶
22垂直分量視水平梯度分辨相鄰導體效果的間接例證
23岩洞及構造破碎帶的TEM探測
24TEM測深達7000m的實例
25地井TEM發現FalconbridgeLindsley礦區深部礦實例
26坑道水平鑽孔TEM測量實例
27單井TEM驗樁試驗
28地井三分量測量實例
29水域瞬變電磁測量簡況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後 記
第一章 概 論
1.1電法、電磁法和時間域電磁法
1.2瞬變電磁法的特點及套用範圍
1.3瞬變電磁法的主要工作方式
1.3.1工作組合類型
1.3.2觀測參數、觀測時間與壓制干擾措施
1.4瞬變電磁法發展概況
1.5現實與展望
第二章 方法的基礎理論與模擬資料
2.1場的傳播
2.2 一次場和正常場
2.2.1一次場
2.2.2正常場
2.3 不導電介質中的局部導體
2.3.1局部導體中渦流的建立與消失的物理過程
2.3.2非磁性導電球體
2.3.3水平無限延長非磁性導電圓柱體
2.3.4不導電基底上的薄板
2.3.5薄板導體
2.3.6磁性體的回響
2.3.7非水平觀測面下導體的回響
2.3.8導電圍岩中的導電球體回響
2.3.9導電覆蓋與高阻圍岩中的導體的綜合回響
2.3.10關於導電圍岩與覆蓋層影響的簡單結論
2.4 非渦流直接引起的瞬變回響
2.4.1位移電流效應
2.4.2集流效應
2.4.3感應激發極化效應
2.5斜階躍波激勵的層狀大地回響
2.6全區視電阻率計算
2.6.1研究全區視電阻率的意義
2.6.2全區視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2.7“煙圈”理論為基礎的一維反演
2.7.1基本原理
2.7.2視電阻率和勘探深度的確定
2.7.3理論模型的反演結果
2.8 斜階躍波效應
2.8.1基本公式
2.8.2各種組合的效應係數
2.8.3效應的分析
第三章 物理模擬
3.1相似準則
3.2 物理模擬的設備
3.2.1發射接收系統
3.2.2模擬框架形式
3.2.3線圈的繞制
3.2.4前置放大器與阻抗匹配
3.2.5常用模型材料
3.2.6模擬系統的檢驗
3.3觀測精度與準確度的討論
3.4模擬實驗實例
3.4.1理論研究
3.4.2模擬野外
第四章 信號檢測知識、原理、技術與設備
4.1 信號檢測的基本知識
4.1.1發射系統
4.1.2接收系統
4.1.3電磁噪聲
4.1.4同步系統
4.2 儀器系統簡析
4.2.1儀器系統原理框圖和實用框圖
4.2.2主要部件的原理分析
4.3 主要商品瞬變電磁系統介紹
4.3.1三種西方瞬變電磁系統簡介
4.3.2原蘇聯的瞬變(過渡過程Mпп)系統
4.3.3國內儀器
4.3.4地面接收線圈、地-井設備與探頭
4.3.5選擇儀器系統的主要原則
第五章 地面野外工作方法技術
5.1 觀測的裝置及其典型曲線
5.1.1裝置、組合、排列
5.1.2常規組合
5.1.3非常規組合
5.1.4值得推薦試用的新組合
5.1.5排列、源式、場的形式與記錄點
5.1.6典型曲線
5.2 基本工作參數之選擇
5.2.1取樣延時
5.2.2回線邊長的選擇
5.2.3探測的極限深度
5.3 測網布設
5.3.1測區面積、點線距
5.3.2分離回線的接發距
5.4 地形影響等問題之補充
5.4.1地形影響
5.4.2旁線定源與同線定源套用實例
5.5 觀測質量分析與保證措施
5.5.1質量因素分析
5.5.2保證質量的措施
5.6 小結
5.6.1延時選擇
5.62回線邊長與勘探深度
5.6.3常用組合的相對優缺點
第六章 數據處理與基本圖件繪製
6.1 數據質量的判別
6.1.1判別的思路
6.1.2判別的方法
6.1.3誤差計算方法的選擇和誤差值的確定
6.2 數據處理
6.2.1濾波
6.2.2斜階躍波後沿影響的改正
6.3 基本圖件
6.3.1剖面測量
6.3.2測深
第七章 成果的分析解釋
7.1 瞬變電磁剖面測量
7.1.1剖面測量的定性解釋
7.1.2剖面測量的半定量和定量解釋
7.2 瞬變電磁測深
7.2.1有關理論與概念
7.2.2基於煙圈理論的最簡化反演
7.2.3視縱向電導解釋(反演)
7.2.4幾何測深數據反演
7.2.5均勻大地與層狀大地模擬分析
7.2.6非層狀大地
7.2.7ρ和S參數的綜合套用(小結)
7.2.8計算機反演
7.2.9測深的地質解釋
7.2.10視縱向電導的繪圖坐標
第八章 井中瞬變電磁法
8.1概述
8.2 理論基礎
8.2.1地-井TEM方法原理
8.2.2不接地回線主剖面的一次場
8.2.3自由空間的局部導體
8.3 DHTEM工作方法技術
8.3.1回線(Tx)和探頭(Rx)的布置
8.3.2地-井TEM法的探測深度和範圍
8.3.3地-井TEM測量中的信噪比
8.3.4回線邊長與測量點距
8.3.5回響正負號的確定
8.4 地井TEM回響特徵的分類
8.4.1回響的靜態特徵或坐標特徵
8.4.2回響的動態特徵
8.4.3回響的衰減特徵
8.5 導體、發射回線及鑽孔之間位置變化對回響的影響
8.5.1回線與導體空間關係固定不同鑽孔的回響特徵
8.5.2鑽孔相對導體空間關係固定改變回線位置的回響特徵
8.5.3板體產狀變化
8.5.4導體埋深的影響
8.5.5縱向電導變化的影響
8.6導電圍岩中或導電覆蓋層下的局部導體回響
8.6.1導電半空間的影響
8.6.2覆蓋層的影響
8.6.3小結
8.7 成果的分析解釋
8.7.1定性分析
8.7.2半定量與定量分析
8.7.3計算機解釋
第九章 套用實例
1剖面測量特徵點解釋實例
2利用諾模圖求異常體的埋深與傾角
3大回線內剖面的向量交會實例
4綜合剖面效果實例
5S(h)斷面發現水平礦層實例
6傾斜礦體的S(h)斷面
7Fraser濾波效果實例
8根據煙圈理論的幾何測深
9江西東鄉銅礦各方法效果的對比
10覆蓋下厚石墨化片岩的回響
11擬合異常衰減曲線分辨異常性質
12套用視時間常數評估礦異常的含礦性
13煤田上視電阻率擬剖面效果實例
14非礦異常和覆蓋層填圖
15超順磁效應引起的異常
16切片與立體填圖
17導電覆蓋層邊緣效應導致的錯誤推斷
18台灣新化活動斷層的探測
19管道探測實例
20地下鋼或塑膠圓筒探測的理論與實踐
21用垂直分量的視水平梯度解釋地質接觸帶
22垂直分量視水平梯度分辨相鄰導體效果的間接例證
23岩洞及構造破碎帶的TEM探測
24TEM測深達7000m的實例
25地井TEM發現FalconbridgeLindsley礦區深部礦實例
26坑道水平鑽孔TEM測量實例
27單井TEM驗樁試驗
28地井三分量測量實例
29水域瞬變電磁測量簡況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