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蓬尾浣熊

中美蓬尾浣熊

中美蓬尾浣熊(學名:Bassariscus sumichrasti)。夜間活動,喜歡棲身於潮濕的熱帶常綠林及山區森林,也會季節性地冒險進入較乾燥的落葉林。其在中美洲的分布並不普遍,特別是哥斯大黎加,它們只在較狹小範圍內活動。完全依賴森林環境,故伐林對其生存有很大影響。

中美蓬尾浣熊和同屬的蓬尾浣熊外形近似,常引起混淆,兩者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中美蓬尾浣熊爪不能伸縮,尾部色彩逐漸淡化,耳朵輪廓更尖銳。

基本介紹

簡介,地理分布,生存習性,形態特徵,種群動態,保護級別,

簡介

浣熊科在哺乳動物中體型算是中等,但是身體比較長,尾巴也很長櫃鞏放嘗。蜜熊個體之間的顏色較為統一,其他種的浣熊科動物同種之間皮毛顏色有較大差異,面部特徵也很不相同。浣熊的面部為黑色,南美浣熊總屬和中美蓬尾浣熊的面部有白色斑點,但是尾巴上都有環紋。小熊貓的皮毛為栗棕色,面部為白色。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從墨西哥南部的格雷羅州和南韋拉克魯斯經中美洲至巴拿馬西部的巴耶諾湖。
中美蓬尾浣地理分布中美蓬尾浣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

生存習性

中美蓬尾浣熊是夜間活動的樹棲動物,幾乎從不踏足地面。儘管已發現5-9隻小群聚集於果樹林,但除過交配季以外習慣獨居。個體間的攻擊行為時有發生,其活動領域可覆蓋136公頃而譽備和匙不相互重疊,兩性都不標記領地。個體間以大聲吼叫傳遞信趨采息,能持續數小時煮去烏之久,據信,此類呼叫被用於劃定各自的領土邊界。
雜食性,偏好水果類食物,如野生無花果木瓜香蕉等,其他食物包括禽蛋雨蛙蜥蜴昆蟲鳥類老鼠
天敵有夜間活動的猛禽、豹貓白頭鼬巨蟒及人類。

形態特徵

體長38-47厘米,雄性通常比雌朽妹探性稍長一些,尾長近似於體長,不過,兩性都有1-1.5公斤的相似體重。體被暗棕色及灰色皮毛,與黑白條紋狀的尾巴形成鮮明對比。尾部條紋標明其後端起始,向末梢延伸至堅實的黑色尾尖,條紋色彩逐漸淡化。有牙40枚,前臼齒臼齒連成脊點,犬齒發育良好。爪不能伸縮,耳朵尖起。
繁殖性狀
發情期可出現在任何時段並持續44天,雌獸通常在2-6月進入發情期,且僅有一天交配時牛估婚間。妊娠期約63-66天。經歷上述過程後,仔獸產在樹上的窩巢,重約25克。幼獸34天后睜開雙眼,6-7周后吃固體食物,兩個月後隨雌獸一同覓食,三個月後斷奶。雖然雌獸主要負責照顧幼獸,但也能容忍雄獸的存在,允許它協助並陪同幼獸玩耍。兩性性成熟都在10個月左右。

種群動態

中美蓬尾浣熊的種群仍處於未知狀態,在其分布範圍的大多數區域都難覓蹤影,也許它們在當地較為普遍,比如韋拉克魯斯的殘餘森林裡,不過在巴拿馬則十分稀少。有懷疑認為,中美蓬尾浣熊在貝里斯城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的一些地區相當常見,某些種群不規則分布於瓜地馬拉墨西哥等地。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灶拜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