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由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基金會、俄羅斯部委與科學團體聯盟共同出資建設,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俄羅斯庫爾恰托夫研究院負責建設和運營管理。近期的套用重點主要在高能物理、天文、大氣等基礎研究領域。2004年1月12日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GLORIAD)正式開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
- 開通時間:2004年1月12日
- 簡稱:GLORIAD
- 套用重點:高能物理、天文、大氣
簡介,大事記,
簡介
力爭在下一代網際網路中占據主動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不過在閻保平、錢華林看來,這還不是開通這一網路的全部目的。“從2000年前後起,國際上就開始研究下一代網際網路,而誰掌握了先進的網路套用,誰就將主導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國搞環球科教網,就是要從套用切入,爭取主動,改變過去網際網路發展中跟在人家後頭亦步亦趨的局面。在這一網路上,我們將開展格線計算、Ipv6、網路中間件等大量關鍵研究和套用,把環球科教網建成中科院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平台。”
到2002年,中國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數已居全球第五,從人類基因組測序到中歐“伽利略”衛星定位計畫,從阿爾法磁譜儀探測計畫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合作研究,中國人在國際科技舞台上的地位已經不容忽視。在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籌建過程中,歐洲、韓國、日本的很多科技界人士就主動與中方聯繫,要求加入合作行列。
通過網路,通過國際科技和經濟合作,中國人走向世界的腳步正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力。
大事記
2002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美俄科教網路(NaukaNet)項目提出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在北半球建立環形科教網路的構想。
2002年7月31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主任閻保平博士在北京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官員亞洲項目資深主任章以本先生,雙方進行 了友好會晤,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2002年10月:中國科學院批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代表中國科學院實施該項目。
2002年12月:美俄代表訪問北京,第一次中美俄三方會議在中國科學院舉行。三方一致同意“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項目的英文名字為“GLORIAD”。會議期間,中國科學院江綿恆副院長代表中科院簽署了三方合作諒解備忘錄,標誌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合作正式開始。
2003年2月21日:閻保平博士等中方人員同美方Greg Gole博士等召開視頻會議,討論建立GLORIAD項目組的遠程協同工作環境。
2003年4月15日:三方科學家通過視頻會議討論支持先進的網路套用(以高能物理為例)。
2003年5月15日:三方召開GLORIAD工作(視頻)會議,籌備夏季俄羅斯會議。
2003年11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主任閻保平博士訪問美國依利諾伊大學國家超級計算中心,與GLORIAD項目組相關人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Tyco公司人員進行會晤。會議期間依利諾伊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與網路供應商Tyco公司簽署協定,由Tyco公司提供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連線中美。
2004年1月12日:中美俄環球科教網路(GLORIAD)正式開通,開通儀式在中國科學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