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以下簡稱天文站)成立於1957年,是國家天文台的一個重要的天文觀測與研究基地, 也是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 掛靠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文學會
  • 成立時間 :1957年
簡介,交流活動,

簡介

天文站目前主要從事射電天文學的觀測與研究,重點研究領域是射電天體物理、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及射電天文技術方法研究,以脈衝星、活動星系核、恆星形成與演化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同時開展人造衛星動力學的觀測及GPS衛星套用觀測研究。 截止2007年底,天文站人員總數62人、進入知識創新工程30人、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6人。聘請了1名外籍榮譽教授和4名國內大學客座教授。天文站具有天體物理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天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學博士生2人、碩士生29人。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天文站2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在1994年建成並投入觀測之後,先後加入了四個國際合作組織,參加了七項國際合作計畫,是國際上重要的VLBI台站;在國內,參加了國家大科學工程、繞月工程等重要科研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中VLBI測軌系統的四個站點之一。
在脈衝星觀測研究方面,通過國內、國際合作,天文站實現了觀測能力和研究課題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脈衝星觀測研究基地。天文站是國內重要的厘米波分子譜線觀測研究基地,也是活動星系核的VLBI及單天線觀測研究基地之一。天文站還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成員。 天文站擁有2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GPS測地觀測系統等儀器設備。近年來以自行研製為主,通過國際合作,研製成功了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特別以厘米波段低噪聲射電接收技術方法、數據採集方法與系統的研究等方面為突出。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中科院烏魯木齊天文站

交流活動

天文站開展了全方位的對外合作與交流活動,出訪進修與接待來訪人員近年來大幅增加。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範圍擴展到了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日本、德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瑞典、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2000年以來,接待來訪人員160餘人次,出訪人員70餘人次。
天文站獲省,部級以上的獎勵總計22項,出版學術會議論文集2部,發表SCI學術論文70餘篇。
天文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文學會的掛靠單位,天文站南山觀測基地是國家、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的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基地。在天文站與新疆天文學會的共同組織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多次榮獲全國、自治區和市級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