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誌》是民國25年[1936]中牟明德堂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德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牟縣誌
- 責任者:蕭德馨
- 出版時間:民國25年[1936]
- 出版者:中牟明德堂
- 作者: 中牟縣地方志編篆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 7534826780
《中牟縣誌》是民國25年[1936]中牟明德堂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德馨。
明正德中牟縣誌,於(明)正德十年( 1515 )刊本。主纂韓思忠,保定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人,字直之,監生,正德九年1514 )知中牟縣事。同修張啟,大同人,弘治甲子鄉試第二名,鄉賢。主纂韓思忠,保定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人,...
同治中牟縣誌,(清)同治九年( 1870 )刊本。續修,吳若烺,字抱仙,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監生,同治八年 ( 1869 )任中牟縣令。簡介 該志是在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孫和相所修縣誌基礎上續修而成。該志凡例云:“...
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歷史文化悠久,是鄭州文明肇始地區之一。境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業王遺址、春秋箜篌城遺址、宋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聖寺雙塔,均是中牟燦爛古文明的見證。該城位置與史料記載、縣誌插圖描繪...
”據《中牟縣誌》記載,佛肸墓一直到民國時期還存在,中牟縣歷史上還有過佛肸城。此時,中牟邑研究出現了波浪式反覆,河北中牟學說陷入低谷,中牟縣學說又占據上風。到了清朝,考據學前所未有的興盛起來,中牟邑這個話題再次引起很多史學說...
中牟西瓜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據文獻記載,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西瓜是南宋時由洪皓引進並推廣開來,種西瓜已經成為普遍的農事活動。正如南宋詩人范成大《詠西瓜園》詩中所云:“碧蔓凌霜臥軟沙,年年處處食西瓜”。另據《中牟縣誌》記載,...
《中牟縣誌》記載,在縣城西北3里處有潘安墓,那裡原是賈魯河故道河堤南側,因年深日久,歷經多次黃河泛濫沖刷,墓室沉入河底,被沖成了兩丈多深的大水潭。墓室是用青磚砌成。清末,鄭州中牟縣城關鎮大潘莊村裡有個叫潘龍蛟的武秀才,...
明朝正德十年(即公元1516年)的《中牟縣誌·山川》中說:“牟山,在縣治北五里,高十餘丈,延數十里,上建牟山廟,縣之得名於此。”這是史籍記載的對牟山的最早稱謂。不過,“縣之得名於此”卻是謬傳,事實上,不是縣之得名...
該志輯收錄了鄭縣誌、滎陽縣誌、開封府志、尉氏縣誌、蘭陽縣誌、中牟縣誌、濟源縣誌、原武縣誌等近兩百種。圖書目錄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據《中牟縣誌》載,這裡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東漢曹操與袁紹相拒之處。寺廟地址 官渡寺坐落於中牟縣官渡古戰場遺址內,傳說是袁紹屯兵處,位於中牟縣城東北2.5公處,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碑文...
在鄭州市東南方向的中牟縣姚家鄉崗王村,有一座古老的裴度廟。裴度廟是當年中牟縣的百姓為紀念唐朝的賢明宰相裴度而修建的。根據明朝正德九年的《中牟縣誌》記載,裴度原本是唐朝的一員名將,他為人正直,忠心為國,經常率兵在中牟縣的東...
中牟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校文學已關注校姓多年,他聽上輩老人講,他們是從蒙古來的。而據1935年的中牟縣誌記載,中牟校姓來自蒙古,因為他們的遷徙和一個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關。校文學說,他在爺字輩人家中見過大鐵弓,這和蒙古...
梁惠王墓位於中牟縣官渡鎮韓莊村西南500米處,該墓南北長98米,東西寬65米。墓冢高出地面4米,俗稱“老虎谷堆”。北距隴海鐵路50米,西距310國道—東湖渡假村公路60米。清• 乾隆十五年《中牟縣誌》云:“梁惠王墓在縣東30里...
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內原有關帝廟,存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據《中牟縣誌》載,這裡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
大部分歸於鄭傑,鄭氏因得徐氏“紅雨樓”的部分藏書,錄其題跋,輯有《紅雨樓題跋》,所作《紅雨樓題跋·序》,對福建自明嘉靖以後的藏書之事、藏家之長,皆有精到論述。並曾應同鄉中牟知縣吳彥芳采輯史料,編纂《中牟縣誌》。
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千米官渡橋村一帶,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據《中牟縣誌》載,這裡舊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東漢曹操與袁紹相拒之處。距官渡20千米霍莊有“袁紹崗”,傳說是袁紹屯兵處...
中牟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校文學已關注校姓多年,他聽上輩老人講,他們是從蒙古來的。而據1935年的中牟縣誌記載,中牟校姓來自蒙古,因為他們的遷徙和一個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關。在中牟校姓人中,大都知道“木交王”的傳說。相傳...
同治九年(1870年),受知縣吳若糧特請撰寫《重修書院碑記》,並載入中牟同治《中牟縣誌》。同治十年,葉縣知縣歐陽霖邀請大梁書院主講倉景愉總纂《葉縣誌》,越三月完稿。此時景愉以學識、書法譽貫中州。鹹豐至同治年間,捻軍轉戰河南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