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西瓜,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中牟縣地處豫東沖積平原,境內土壤分潮土、風沙土、褐土3個土類,5個亞類,11個土屬,53個土種。縣南部以砂質土壤為主,中、北部以兩合土為主,通透性好,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利於養分積累、提高含糖量,適合種植西瓜。中牟西瓜,外觀商品性好,個大且均勻,皮色漂亮,口感出類拔萃紅沙瓤,香甜,入口即化,果實糖度高,品質佳,適宜鮮食及做深加工製品。
2007年,中牟西瓜被授予河南省名牌農產品。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中牟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牟西瓜
- 產地名稱: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品質特點:個大且均勻,皮色漂亮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1699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2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中牟西瓜,外觀商品性好,個大且均勻,皮色漂亮,口感出類拔萃紅沙瓤,香甜,入口即化,果實糖度高,品質佳,適宜鮮食及做深加工製品。
營養價值
中牟西瓜除含有一般西瓜的營養成份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據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中牟西瓜可溶性固性物(中)含量達到9—10%、可溶性固形物(邊)含量達到7—8%,皮厚0.4—1.0厘米,纖維0.1—0.2%,番茄紅素56—57毫克/千克。中牟西瓜口感好,風味獨特,深受大眾的喜愛。
產地環境
土壤情況
中牟縣地處豫東沖積平原,境內土壤分潮土、風沙土、褐土3個土類,5個亞類,11個土屬,53個土種。縣南部以砂質土壤為主,中、北部以兩合土為主,通透性好,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利於養分積累、提高含糖量,適合種植西瓜。
水文情況
中牟縣屬淮河流域,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中牟縣水資源比較豐富,全縣年均降水量616毫米,境內大小河流40餘條,機井2萬眼,引黃閘門3個,年均引黃水量3.01億立方米。賈魯河橫貫其中,土壤排灌保證率較高,紮實的水利條件為西瓜生產提供了命脈保證。
氣候情況
中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冷熱適中,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年平均日照時數2366小時,10攝氏度以上積溫2300攝氏度,屬日照日時數多,總輻射量、光能比編號:較值高的地帶。全年平均氣溫14.2攝氏度,全年無霜期達214天,年降水量616毫米,年均相對濕度68%,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造就了中牟西瓜的優良品質。
歷史淵源
中牟西瓜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據文獻記載,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西瓜是南宋時由洪皓引進並推廣開來,種西瓜已經成為普遍的農事活動。正如南宋詩人范成大《詠西瓜園》詩中所云:“碧蔓凌霜臥軟沙,年年處處食西瓜”。另據《中牟縣誌》記載,中牟從漢代開始種植西瓜,宋代成為汴京西瓜的主要產區(中牟原隸屬開封),所產的西瓜汁多瓤甜,有“涼爭冰雪甜爭蜜,中牟西瓜人皆孚”、“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生風”之譽。
解放後,中牟西瓜種植面積小、分布零散、產量低,產品以自食為主。
20世紀70年代,中牟西瓜進入批量銷售渠道。
20世紀80年代初,中牟西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地膜覆蓋等新技術普遍用於西瓜生產,無籽西瓜等優新品種逐步普及,少量品種西瓜開始銷往香港。
1990年,中牟西瓜發展到2.65萬畝、總產4.6萬噸,成為東北地區主要的西瓜供應基地。
20世紀90年代,中牟縣將西瓜作為發展農業,振興農村經濟的突破口,積極選育推廣優良品種,普及推廣科學種植管理技術,採取多種產業格局拉長銷售期,西瓜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一大支柱。
2001年,中牟縣被認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縣。
縣委、縣政府連續七年舉辦中牟西瓜節,召開新聞發布會、貿易洽談會,廣泛宣傳產銷信息和優惠政策,開闢綠色通道,吸引國內外客商。
生產情況
2010年,中牟西瓜種植面積12.7萬畝、總產35.59萬噸。
產品榮譽
2003年,中牟西瓜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7年,中牟西瓜被授予河南省名牌農產品。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中牟西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中牟西瓜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中牟縣姚家、韓寺、張莊、八崗、黃店、刁家、三官廟、官渡、白沙、大孟、鄭庵、九龍、劉集、萬灘、雁鳴湖、狼城崗等16個鄉鎮,青年路和東風路2個街道辦事處,38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46′00″—114°12′00″,北緯34°26′00″—34°56′00″。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要求:種植地要選在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遠離廠礦、公路等污染源的地區,其環境空氣品質、灌溉用水、土壤質量等自然條件符合《NY/T 5110-2002 無公害食品西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土質以土層深厚、透水性好,能吸收較多的陽光,吸熱快、散熱快的沙壤土為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抗病、易座果、外觀和品質好,且耐低溫、耐弱光,耐熱的品種。如無籽系列、京欣系列、鄭抗系列等。砧木可選用葫蘆或西瓜專用砧木。質量標準應符合GB/T16715.1-1996中雜交種二級以上指標,純度≥95%,淨度≥99%,芽率90%以上,含水量≤8%。
(3)生產過程管理:
種子處理
①曬種:選擇晴朗無風天氣把種子晾曬2—3天,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
②溫水浸種:將曬好的種子放入55攝氏度的溫水中,迅速攪拌10—15分鐘,等水溫降到40攝氏度左右時停止攪拌,有籽西瓜種子繼續浸泡4—6小時,洗淨種子表面粘液,無籽西瓜種子繼續浸泡1.5—2小時,洗淨種子表面粘液,擦去種子表面水分,晾到種子表面不打滑時進行破殼。採用嫁接育苗時,作砧木用的葫蘆種子常溫浸泡48小時即可。也可結合當地情況乾籽直播。
催芽
將處理好的有籽西瓜種子,用乾淨的濕布包好放在28攝氏度—30攝氏度的條件下催芽,無籽西瓜種子應放在35攝氏度—38攝氏度的條件下催芽,砧木在25攝氏度—28攝氏度的溫度下催芽,胚根長0.5厘米時播種。如採用乾籽直播的不需進行催芽。
育苗
①營養土配製:用60%肥沃田園土與40%腐熟廄(圈)肥充分混勻,在混合時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硫酸鉀複合肥1千克。為防止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加入80—100克50%多菌靈,營養土過篩後鋪於苗床,或裝入營養缽或穴盤內育苗。提倡採用集約化育苗技術。
②苗床整理:苗床寬100厘米—120厘米,營養土厚10厘米。為預防苗期病害,在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1平方米苗床5克—8克)與適量細土混合成藥土,播種前先將50%藥土撒於床面,剩餘的藥土蓋在種子上面。
嫁接苗床須將營養土裝入育苗用的塑膠缽或塑膠筒中。塑膠缽要求規格為:缽高8厘米—10厘米,上口徑8厘米—10厘米,塑膠筒要求高10厘米—12厘米,直徑8厘米—10厘米。
③播種: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種子平放,胚根向下,隨播種隨蓋營養土,蓋土厚度為1.0厘米—1.5厘米。然後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溫度低時夜間加蓋草苫。砧木播種期應根據嫁接方法的不同而定。採用靠接法嫁接,砧木需在西瓜種子播種後3—4天播種。採用插接法,砧木應比接穗提前4—5天播種。砧木覆土厚度2厘米。不論是砧木床或接穗床,覆土後均應在畦面上噴灑一遍50%的多菌靈500倍液預防病害,然後再蓋膜。
嫁接
嫁接採用靠接或插接。嫁接作業時,需在大棚內進行,棚上遮蔭。砧木苗在缽內不必拔出,接穗苗應保持新鮮,每接完一株,立即向營養缽內灌透水,一個苗床接完後,立即蓋好小拱棚加溫。
苗床管理
①溫度管理:出苗前苗床應密閉,溫度保持30攝氏度—35攝氏度,溫度過高時覆蓋草苫遮光降溫,夜間注意保溫。
出苗後第一片真葉出現前,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25攝氏度,第一片真葉展開後,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30攝氏度,定植前一周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25攝氏度。嫁接苗在嫁接後的前2天,白天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28攝氏度,進行遮光,不宜通風。
嫁接後3—6天,白天溫度控制在22攝氏度—28攝氏度,夜間18攝氏度—20攝氏度;以後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②濕度管理:苗床濕度以控為主,在底水澆足的基礎上儘可能不澆或少澆水,定植前5—6天停止澆水。採用嫁接育苗時,在嫁接後的2—3天苗床密閉,使苗床內的空氣濕度達到飽和狀態,嫁接後的3—4天逐漸降低濕度,可在清晨和傍晚濕度高時通風排濕,並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和通風量,嫁接10—12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③光照管理:幼苗出土後,苗床應儘可能增加光照時間。採用嫁接育苗時,在嫁接後的前2天,苗床進行遮光,第3天在清晨和傍晚除去覆蓋物接收散光30分鐘,第4天增加到1小時,以後逐漸增加光照時間,1周后只在中午前後遮光,10—12天后按一般苗床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④其他管理:無籽西瓜幼苗出土時,極易發生帶皮出土的現象,要及時摘除夾在子葉上的種皮。嫁接苗,隨時檢查和去掉砧木上萌生的新芽,注意不要損傷砧木的子葉。斷根:靠接苗接後8—10天,接穗真葉開始生長,應斷掉西瓜根。方法是:沿嫁接夾結合口下部用刀片剪斷西瓜根,然後再從緊貼地面處剪斷。嫁接口下面儘量少留瓜莖,防止其產生不定根。斷根時,可先斷2—3株,接穗不凋萎再全部斷根。
整地施肥
①整地:冬前深翻25厘米以上,進行凍垡,前茬作物或早春育苗用大棚,在定植前7—10天進行清園,深耕晾垡和大通風,將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後開挖豐產溝,集中施另一半肥,行距1.8—2m。
②施肥:按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檢測通則執行,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西瓜的需肥規律進行平衡施肥,限制使用含氯化肥。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有機肥4000千克—5000千克,氮肥(N)6千克,磷肥(P2O5)3千克,鉀肥(K2O)7.3千克,或使用按此折算的複合肥料。有機肥料一半撒施,一半施入瓜溝,複合肥料全部施入瓜溝,肥料深翻入土,並與土壤混勻。
定植
①定植時間:大中拱棚覆蓋栽培,當棚內10厘米地溫穩定在15攝氏度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8攝氏度以上,凌晨最低氣溫不低於5攝氏度時即可定植。瓜畦於定植前2—3天覆蓋地膜提高地溫。定植後全園覆蓋地膜。
②定植密度:根據品種和整枝方式的不同而定,一般早熟品種800株/667平方米,中晚熟品種600株/667平方米,無籽西瓜品種600株/667平方米。
③定植方法:先按預定株距破膜挖定植穴,將瓜苗脫缽後小心放入定植穴內,擺正瓜苗後填土並用手輕輕壓實。定植深度以營養土塊或營養缽的表面與畦面齊平,或不超過2厘米為宜。
④授粉品種比例:無籽西瓜與有籽西瓜為:稀植5:1,密植8:1。定植後澆小水,土壤濕度大或氣溫較低時可澆穴水,後封穴。
田間管理
①溫度管理:從定植到緩苗生長,白天氣溫28攝氏度—30攝氏度,夜間14攝氏度以上。緩苗生長到座瓜前,要適當增加通風量,增加光照。待瓜胎座穩後,隨著天氣漸暖,白天中午可適當延長通風時間,使白天氣溫在30攝氏度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5攝氏度—20攝氏度。
②肥水管理:從定植到伸蔓,提溫和控制澆水。開始伸蔓時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15千克—20千克,施肥後及時澆小水,以促進枝蔓健壯生長,促進花芽分化。西瓜長到雞蛋大小開始退毛時,要進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20千克—25千克。以後根據土壤濕度每隔7—10天澆一次水,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
③植株調整:一般採用一主二側整枝法,其餘側枝全部抹掉。座瓜後,在座瓜節位以上留10片葉左右摘去頂心。西瓜膨大後頂部再伸出的側蔓和孫蔓,應根據植株長勢酌情處理。如要結二茬瓜,選留二次瓜側枝外,去掉其餘側蔓和孫蔓。
④人工授粉:每天上午8點—10點用雄花的花粉塗抹在雌花的柱頭上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無籽西瓜用授粉品種的花粉進行授粉,如果陰天雄花散粉晚,可適當延後授粉時間。選瓜留主蔓第2—3朵雌花。待選留瓜座穩後,將其它雌花和幼瓜及時除去,每1株留1瓜。
⑤其他管理:採用大棚內加小拱棚栽培的,棚外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8攝氏度以上時,可將小拱棚拆除。在幼瓜拳頭大小時將幼瓜柄順直,然後將幼瓜下面的土壤拍成斜坡形,把幼果擺在斜坡上。果實停止膨大後,在下午進行翻瓜順一個方向,每次的翻轉角度不超過30°,每個瓜翻2—3次即可。
病蟲害防治
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防治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優先採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
①農業防治:育苗期間儘量少澆水,加強增溫保溫措施,保持苗床較低的濕度和合適的溫度,可預防苗期猝倒病和炭疽病。
重茬種植時採用嫁接栽培或選用抗枯萎病品種,可有效防止枯萎病的發生。在酸性土壤中施入石灰,將PH值調節到6.5以上,可有效抑制枯萎病的發生。
春季徹底清除瓜田和四周雜草,消滅越冬蟲卵,減少蟲源基數,可減輕瓜蚜危害。
及時防治蚜蟲,拔除並銷毀田間發現的重病株,防止蚜蟲和農事操作時的傳毒,可有效預防病毒病的發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增強植株對病毒病的抗病性。
②物理防治:糖醋液誘殺按糖、醋、酒、水和90%敵百蟲晶體3:3:1:10:0.6的比例配製成藥液,放置在苗床附近誘殺種蠅成蟲。選用銀灰色地膜覆蓋,可收到避蚜的效果。黃板誘殺:用30×30厘米的黃板,每667平方米15—20塊懸掛於棚內高於植株30厘米處,誘殺有翅蚜。
③化學防治:使用化學農藥時,應執行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關規定,農藥混劑的安全間隔期執行其中殘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期。(防治方法見農藥推薦表)
採收
根據品種成熟特性和上市適銷情況,掌握合理的果實成熟度適時採收。在當地市場銷售的商品瓜應九成熟採收,向外地遠銷的商品瓜在七、八成熟採收。採收西瓜應選擇在晴天上午進行,皮薄易裂的品種應選擇在傍晚採收。採收時要用剪刀剪斷並保留一段瓜柄,應避免損傷枝蔓。
名稱 | 劑型及含量 | 防治 對象 | 使用 濃度 | 施藥 方法 | 每季度最 多使用次數 | 安全 間隔期 |
阿維菌素 | 1.8%乳油 | 蚜蟲 | 4000倍 | 噴霧 | 1 | 7 |
可殺得 | 77%可濕性粉劑 | 疫病 | 500—600倍 | 噴霧 | 3 | 3 |
撲海因 | 50%可濕性粉劑 | 葉斑病 葉枯病 | 1000倍 | 噴霧 | 3 | 7 |
甲基托布津 | 70%可濕性粉劑 | 炭疽病 疫病 | 600倍 | 噴霧 | 3 | 7 |
百菌清 | 75%可濕性粉劑 | 葉斑病 葉枯病 | 600倍 | 噴霧 | 3 | 10 |
代森錳鋅 | 70%可濕性粉劑 | 疫病 | 1000倍 | 噴霧 | 3 | 15 |
多菌靈 | 50%可濕性粉劑 | 枯萎病 | 800倍 | 灌根 | 2 | 5 |
防毒礬 | 64%可濕性粉劑 | 疫病 | 800倍 | 噴霧 | 3 | 3 |
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要求:西瓜應適時採收,以確保質量。就地銷售應采九成熟的西瓜;外運則選果形圓正、帶果柄、無病斑和傷疤、外形端正、八成熟的瓜為宜。
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 產品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必須符合《NY5110-2002 無公害食品 西瓜產地環境條件》標準,生產管理環節嚴格按照《NY/T 5111-2002無公害食品 西瓜生產技術規程》規範種植,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
專用標誌使用
(1)分級:中牟西瓜一般分為優質品、一級品、二級品三個等級。優質品是指果形圓正、色澤良好,表皮光滑,甜度高,無破裂,無損傷,無病蟲害;花皮類西瓜瓜皮外觀紋理清晰、花色深淺對照分明,黑皮類西瓜顏色深黑有光澤。一級品是指果形正常,色澤良好,表皮光滑,甜度尚高,無破裂,無損傷,無病蟲害。二級品次於一級,但仍保持本品種果實的基本特徵,仍有商品價值者。
(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用袋式或箱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中牟西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4)貯藏:西瓜較耐貯藏,貯藏西瓜宜選擇8成熟左右的西瓜,9成熟以上不宜長期貯存,瓜皮較厚、硬度較大且具有彈性的耐貯藏性也較強。
(5)運輸: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做好通風散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