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96畝,人均耕地1.01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3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蘋果、梨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6畝,其中養殖面積256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368戶通自來水,有 354戶飲用井水,無飲水困難戶。有445戶通電,有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0戶(分別占總數的92%和83%)。
該村到束河街道辦事處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 彈石、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輛,拖拉機151輛,機車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11畝,有效灌溉率為8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5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3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71.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8.86萬元,占總收入的22%;畜牧業收入210.7萬元,占總收入的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626頭,肉牛12頭,);漁業收入11.75萬元,占總收入的2%;林業收入0.15萬元,占總收入的0.02%;第二、三產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工資性收入 98.57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8.5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42人,到省外務工8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5 戶,共鄉村人口1681人,其中男性835人,女性846人。其中農業人口1681人,勞動力760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1612人,藏族2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81人,參合率100%;享受農村低保6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古城區人民醫院,該村距離古城區人民醫院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6667平方米,擁有教師27人,在校學生313人,距離福慧中學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4人,其中小學生295人,中學生5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8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4人,少數民族黨員104人,其中男黨員81人、女黨員23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2007年被評為先進黨總支。
村委會由書記、副書記、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 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5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需要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垃圾處理中心、兩個村民活動中心、村內主道路的完善建設、請求建設自來水飲水工程。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種植業,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招商引資開發普濟寺旅遊景區,發展西線油路生態旅遊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