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文智社區居委會有耕地總面積4029畝(其中:水田3546畝,旱地 483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蠶豆、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0多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蘋果、梨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居委會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等五通。全居委會有505戶通自來水,有 330戶飲用井水。有834戶通電,有8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8%和 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0戶(分別占總數的73%和71%)。
該居委會到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柏油路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水泥路面;居委會範圍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碼頭)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2輛,拖拉機12 輛,
機車4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46畝,有效灌溉率為8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5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6畝。
到2006年底,全居委會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戶。全居委會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居委會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文智社區居委會有耕地總面積4029畝(其中:水田3546畝,旱地 483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蠶豆、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0多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蘋果、梨等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該居委會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0萬元,占總收入的13%;畜牧業收入430萬元,占總收入的24%;漁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 0.1%;林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0.2%;第二、三產業收入909萬元,占總收入的52%;工資性收入183萬元,占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3630元,農民收入以第一、二、三產業為主。居委會外出務工收入18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00人左右(占勞動力的56%),基本在市內務工。
人口衛生
該居委會現有農戶834戶,鄉村人口3676人,其中男性1836人,女性1840人。其中農業人口3676人,勞動力1785人。該居委會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3113人,納西族423人。
到2006年底,整個居委會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51人,參合率97%;享受低保3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在市內的醫院及診所,該居委會距離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
文化教育
該居委會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擁有教師34人,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居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20人,其中小學生340人,中學生280人。
居委會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文智社區居委會,位於辦事處東北3公里處,下設高家莊、文雲西、文運東、文蓮、瓦窯、蓮花上、蓮花中、蓮花下、鐵匠、東克智、西克智、榨油等12個居民小組。
村名的由來:
其中:文運居民小組,現分為文運東和文運西村,以納西和白族為主。以民國28年(1939年)建立的文運學校得名,納西語稱:“海濕滿”
文蓮居民小組,位於居委會西北面,以納西河漢族居多。納西語稱:“瓦科都”,意為燒磚瓦的地方,因有專門從事燒磚瓦的人而得名。
瓦窯居民小組,位於居委會西南面,以白族居多,納西語稱:“冷補瓦科都”意為白族人燒瓦的地方,漢名由納西語雅化而得。
蓮花居民小組,位於居委會東北面,以白族為主,兼有納西和漢族,因境內有座“蓮花山”而得名。
發展重點
1、利用城鄉結合部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和西靠麗江古城、映像麗江(古城篇)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濃產業,蔬菜大棚、無公害蔬菜產業。
2、不斷引進新科技和新技術,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形成古城農產品一個重要供給基地。
3、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林業資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特色景觀林業。
4、進一步利用農民工外出打工良好的環境,規範農民工勞務市場,為城區不斷輸送勞動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5、進一步擴大現有雪桃種植規模,發展經濟林木種植,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入餐飲、服務、娛樂行業,發展觀光農業。
6、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大力發展石料加工產業,規範地點、場所、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做大產品宣傳,形成市場,增加就業門路和財富來源。
7、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和乾淨衛生的村容村貌,發展農家樂產業,分流古城的遊客,增加農民的收入。
8、大力發展養殖業,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引入新品種,運用新技術,形成生豬養殖購、產、銷一體的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