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空心掛麵是四川省中江縣的地方傳統名吃,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江空心掛麵
- 外文名:Zhongjiang hollow noodles
- 定義:四川省中江縣地方傳統名吃
- 歷代價值:以珍品上貢
- 特點:味甘色白,柔嫩可口
特色,原料配方,製作方法,歷史故事,
特色
在四川省中江縣眾多的土特產品中,有兩個馳名省內外的名牌食品,這就是中江的"銀絲掛麵"和"八寶油糕"。由於獨特的工藝,極佳的口感和風味,符合營養科學的原料搭配,自問世以來,數百年間,深受食者的歡迎,聲名遠播,銷勢不衰,可稱得上是中江食品中的兩朵奇葩。
中江掛麵為手工製作,歷史悠久,傳統工藝獨特。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之說,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中江掛麵曾先後數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地方優質特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寶油糕是以精麵粉、精油、蜂蜜為主要原料,摻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雞蛋、鮮玫瑰泥、蜜櫻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製作的糕點佳品。因工藝特殊,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營養豐富,外酥內軟,香甜可口,品質優良曾先後四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優質糖果,被譽中江食品中獨具特色的傳統營養食品。
原料配方
小麥粉(七五粉或八○粉)50公斤 清油0.3~0.35公斤 食鹽0.35~0.7公斤 清水30公斤
製作方法
1.和面:按配方取主、輔料,將食鹽溶於水中。氣溫高時,鹽和水應略多一些。放入圓桶內和面,攪拌均勻,20分鐘後便可劃條。
2.劃條:將麵團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揉成方形,劃成10條左右,搓圓,擦上清油,放入圓桶內,蓋上薄膜,一小時左右後,就可抻大條。
3.抻大條:將劃出的條,從圓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搓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大條,將所有的條接成一根,盤成單帽形,放在面板的一端(盤時,每層之間擦少許清油)。待7~8分鐘後再抻小條。
4.抻小條:在面板的另一端放好撲粉2~2.5公斤(麵粉、澱粉各半),將面板上盤好的大條搓成直徑1厘米左右,經過撲粉,盤入圓桶中,每盤完一層,擦少許清油,從邊盤至中心,由中心再盤到邊上,反覆進行,直至盤完,蓋上薄膜,待4小時後再上竹。
6.掛麵:將發汗後的麵條取出放在面板上,抖撒一些撲粉,然後將面槽內下端吊著的那根面竹,插入面樁上端的孔內,將面輕輕往下抻,抻至40厘米後,用撲粉分離一次,以免粘結在一起,然後繼續再抻,再分離,抻至80厘米時,從面樁上取下,放在面板上,再抖撒一次撲粉,取下面竹,將麵條自然吊在面槽內,發汗1~4小時,即可取出晾面。
7.曬面:將麵條從面槽內取出,放在曬坎上的面架上曬乾。作法是將面槽內麵條,提攏到面架時,將一根面竹插在面架上的第二排孔內,另一端用雙手將麵條抻長至160厘米左右,再將下端的一根面竹插在旁邊的一個孔內,這樣反覆操作,有十多竹後,站上高凳,將這些面竹取下,插在第三排孔上,邊插邊抻,抻至插入第一批孔為止(如天氣不好,空氣乾燥,不易抻下時,可抻到抻不動為止)。這樣反覆進行,直至抻完。晾曬一二小時後,麵條成白色,立得起,折得斷,就算曬好了,馬上收回,放在面板上,準備切斷包裝。
8.包裝、保存:將面要切成20厘米長的段,每500克一包,一頭整齊,貼好標籤,放在乾燥、避風之處儲存。
中江掛麵可作成10多種花色品種,如味素掛麵、蛋清掛麵、珠砂掛麵等等。在掛麵中加入適量的其它成分,就可作出不同風味的掛麵。
注意事項
1.使用的麵粉只能是小麥粉,選用麥粒飽滿、無霉爛的小麥。
2.磨粉時,必須去淨雜質,洗淨泥沙。麥粒曬到濕度20%。千萬注意不要使用受熱變質的麵粉。以石磨磨的麵粉為最好,最好是七二粉,一般用八○粉也可。
3.如果在製作中氣候突然變化,氣溫下降,不能繼續製作時,只要沒盤小條,可存放3天。
5.如已上面架,可收回折成三折,掛在面槽內,待天晴時再曬。
歷史故事
相傳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為完成六國統一之大業,率兵日夜征戰,常常數日水米不進。一日行至秦嶺南麓,此乃山之陽面,日照充足。秦王見路邊農舍一名老漢正在懸掛一排細如髮絲的麵條,胃口大開便令其煮食,老漢將面迅速煮熟並澆以農家酸菜湯汁大碗呈上,秦始皇吃後覺得酸香撲鼻,細滑爽口,美味無比。問之,老漢答曰此乃手工掛麵,因面形狀“長瘦”,故又稱“長壽麵”。秦始皇聞後大喜,遂重賞該老漢。從此,地方官吏就將手工掛麵連年進貢給朝廷,被列為皇家御膳養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