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穴

中樞,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屬督脈。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當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十肋間動脈後支。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滿,黃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膽囊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樞穴
  • 出處:《素問·氣府論》
  • 隸屬經絡:督脈
  •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滿,黃疸等
  • 功能:健脾利濕、清熱止痛
  •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 主要配伍: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穴當脊中上一關節,為脊中的樞轉處,因名中樞。

功能作用

健脾利濕、清熱止痛。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在第10胸椎棘突下。

解剖

中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腰背疼痛,胃痛,嘔吐,腹滿,食欲不振,黃疸,寒熱,感冒,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衰弱。

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腸痙攣、胃炎、肝炎等·。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可理氣和中、散寒止痛,主治胃痛;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主治腹滿、飲食不振;配委中、腎俞,可補腎強腰、通經止痛,主治腰痛、脊強。

功效

本穴位於腰背部,近脾胃,故可治療胃痛、腹滿、飲食不振,本穴屬督脈,故又可治療腰痛、脊強。有強腰補腎,和胃止痛的作用。

相關論述

《素問·氣穴論》:“背與心相控而痛。”
《類經圖翼》:“一傳此穴能退熱,進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