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19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冀棉616和(中棉所25×豫棉19號)F2雜交後選育成的棉花品種。
中棉所119為轉抗蟲基因中熟常規品種,春播生育期118天,出苗較好,苗壯,植株較鬆散,高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抗棉鈴蟲。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119
- 別名:中棉9213
- 育種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 作物類型:棉花
- 親本來源:冀棉616/(中棉所25×豫棉19號)F2
- 審定編號:國審棉20190005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中棉所119親本組合為[冀棉616×(中棉所25×豫棉19號)F2]×冀棉616。其中,母本及回交親本冀棉616為轉cry1Ab/Ac基因抗蟲棉品種,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2007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5年以冀棉616為母本,以中棉所25和豫棉19號雜交的F2優株為父本進行雜交,同年10月在海南進行加代。2006年春利用F2為母本,以冀棉616為父本進行回交,同年10月送海南進行南繁加代;2007年春分別在河南安陽、山東東營、河北石家莊進行生態試驗,採用大群體在多生態交叉環境下進行篩選以及早代纖維品質測試、抗病性鑑定等常規育種方法,從BCF2中選擇優良單株並經過室內考種和纖維品質測試,選擇符合目標要求的單株進行南繁加代;2008―2009年的BCF4―BCF6均按此育種方法造擇,最終選出121個單株;2010―2011年分別開展株行試驗和株系比較試驗,最終決選出10個優良品系;2012―2013年,開展不同生態區的多年多點品系比較試驗,研究其生態適應性;2015年4月獲得在黃河流域棉區生產套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農基安證字(2014)第064號],2016―2018年參加黃河流域棉區春播組中熟常規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於2019年10月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棉20190005。
特徵特性
- 生物學特性:中棉所119為轉抗蟲基因中熟常規品種,春播生育期118天,出苗較好,苗壯,植株較鬆散,果枝較長、平展,莖稈較粗壯,茸毛較多,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不早衰,早熟性好。鈴卵圓形、中等大小,結鈴性較好,吐絮暢。株高105.5厘米,第一果枝節位6.9節,單株結鈴19.3個,單鈴重6.7克,子指11.5克,衣分41.3%,霜前花率92.0%。
- 品質特點:中棉所119的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9毫米,斷裂比強度30.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斷裂伸長率4.8%,反射率78.1%,黃色深度8.3,整齊度指數83.9%,紡紗均勻性指數139,纖維品質Ⅱ型。
產量表現
2016~2017年中棉所119參加黃河流域棉區中熟常規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81.9千克、116.3千克和107.0千克,分別比對照石抗126增產4.8%、17.0%和17.2%。2018年中棉所119參加生產試驗,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68.5千克、113.7千克和108.7千克,分別比對照石抗126增產6.2%、21.7%和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