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柔村

中柔村

中柔村位於金華城東60里,與義烏佛堂鎮相距15里,踞守鳳凰山麓,因截山泉築柔川貫穿全村而得名,自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至1130年)拓建以來,迄今近900年歷史。

2020年3月,該村作為第二批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柔村
  • 外文名:Zhongrou Village
  • 別名:柔川、中疇(孫)、鐘愁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
  • 地理位置:金東區東部與義烏市交界
  • 面積: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村莊占地面積750畝
  • 下轄地區:中一、中二、中三、里旺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編碼:321035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300+
  • 著名景點:龍盤寺、破刀石、柔川溪、鼓樓大官、孫門大官等
  • 機場:金華義烏機場
  • 火車站:金華站,金華南站,義烏站
  • 車牌代碼:浙G
  • 方言:吳語金華話
追根溯源,建制變遷,村落情況,民俗文化,文物古蹟,歷史人物,榮譽,

追根溯源

中柔因孫氏繁衍集聚而綿延更替,至今孫為大姓,居住人口超千餘。其他有嚴、朱、陳等姓,人數不一。
據《中柔孫氏宗譜》記載,孫氏嚴州富春始祖諱鐘,以種瓜為業,為孫氏第一代。鐘生子諱堅,堅為長沙太守,為孫氏第二代。堅生四子,長曰策,次曰權,三曰翊,四曰匡,為孫氏第三代。策死權繼,權立國為吳,在位三十年。
北宋孫奭(shì)為周文王之後,仕至龍圖閣直學士,育有三子。孫奭故後,三子為避戰亂,南遷至浙江麗水碧湖,其第三子孫愷以郎中為業,建炎中遊歷金華東鄉,見其山水形勝,沃野開闊,物產豐饒,遂擇地而居,發祥而族,成為中柔始祖,至今超過三十四世。
中柔村
書堂

建制變遷

中柔村,分為中柔一村、中柔二村、中柔三村。
中柔村發祥時為一個自然村,後發展規模漸大,1985年前,中柔分設中一、中二、中三3個大隊,1986年改大隊為行政村,延續至今。中柔村原屬於金華市金華縣低田鄉。
1992年6月,原低田、江沿、金輪三個鄉併入孝順鎮。中柔村遂屬孝順鎮至今。
2000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中柔村遂屬金東區至今。
2018年12月,因金東區行政村規模調整,中柔一村、中柔二村、中柔三村、里旺村合併為新中柔村,成為當前孝順鎮第一大村。

村落情況

中柔村位於孝順鎮東南,在連綿的南山腳下,八卦形古溪蜿蜒穿村而過,村北有省道金義東公路臨村而過。
中柔村
蘆塘水庫
村民重視村內古民居、古溪渠、古民巷、古牌坊、古橋、古井的保護,現清代村落風貌保存較完好。
村莊選址在仙霞嶺余脈,南山腳下,依溪而建,形成南望北之勢,以柔川溪為中,左右村居相連成片。

民俗文化

中柔抬花燭:明朝年間興起,每年正月初十中柔村六個房頭各抬一個花燭,繞村而行,村民頂禮膜拜,祈求當年風調雨順、興旺發達。迎花燭的隊伍主要由旗隊、牌燈鑼鼓隊、龍燈隊、大花燭等組成。
中柔村
迎花燭
迎龍燈:每年正月初十村中壯漢按房頭迎黃龍、青龍、烏龍繞村而行,並在村廣場進行舞龍大賽,優勝者預示來年平安順利,全村老幼積極參與。
龍盤寺廟會: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都要舉辦龍盤寺廟會,各種民俗活動如鬥牛、翻九樓、唱大戲、踏八仙等紛呈展現。
一、鬥牛金華鬥牛是金華地區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相傳起源於宋朝。牛與牛相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逢中秋龍盤寺廟會都有可能舉辦鬥牛活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中柔村
花燭節踏八仙
二、唱大戲:即當地的婺劇,發源於浙江金華,是浙江最古老的戲曲之一。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當地的人們有的叫她為農村戲,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第二大劇種,因金華歷史上素稱婺州而得名。
三:踏八仙:八仙戲寓意很多,主要為了表達民間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借“踏八仙”以表達討吉利取利是之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等。古代人的壽命比較短,“人生七十”已是“古來稀”了。飽受苦難的老百姓只能把希冀寄託於蒼天,認為神仙們能給他們賜福增壽,共享太平。老戲舞台上的“踏八仙”也應運而生,成為一種農耕文化流傳至今。

文物古蹟

龍盤寺
龍盤寺是金華著名的名勝古蹟,位於金華縣東部孝順鎮中柔村,西距金華城32公里,東距義烏城27公里,南靠群峰連綿的南山,北涉碧水清波的義烏江。總面積11.8平方公里。
龍盤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梁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當時落地寺房120多間,建築群宏大。抗日戰爭年代,龍盤寺是浙東遊擊隊金華支隊第八大隊的根據地。
羲約堂
清代,面積約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後五進。第一進儒林第深7.60米,天井深4.40米;第二進義約堂深8.60米,天井深2.90米;第三進懷永堂深9.3米,天井深2.8米;第四進師儉堂深7.5米,天井深4.3米;第五進深8.10米。五進共深60.5米。均為重檐樓屋,三開間,
明間面深4.30米,次間寬3.70米,通面闊11.7米,每進之間設天井,兩側各有廂房18間。第一、四進為七架前後廊。月梁兩端龍鬚呈滿月狀,上端飄曲。替雀扇形。牛腿雕獅、鹿、麒麟和人物。鼓形柱礎。最大直徑位於肩部。硬山頂。額枋上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木匾。
詩禮堂
中柔村
旌節坊
明末清初,面積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後三進。第一進州司馬,第二進詩禮堂,第三進世和堂。
玉樹堂
清代,面積約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後四進。第一進玉樹堂,第二進敬業齋,第三進務本堂,第四進仁壽徽。
節孝坊與旌節坊
清代乾隆年所建,於1996年被金華縣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至今仍延續著先人遵紀守法、崇孝守節的門風。
其它
另有其他敦善堂、務本堂、貢院、二十四間花廳、景良居等。

歷史人物

孫孟員:孫孟員(1536-1608) , 1536年出生於中柔村,他自幼研習文史武備,具雄心壯志。據義烏進士、巡按御史龔一清所撰傳記,少年時代孟員即“英邁多大節,有鳴劍伊吾壯志。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年(1558年),浙江沿海多地倭寇騷擾嚴重,以武力搶掠、傷人。孫孟員率先相應政府抗倭號召,自己捐資給餉招募壯夫義士,在本村及周邊鄉村募兵數兩千餘人,即開赴浙江寧波等沿海要塞,參加抵禦倭寇戰事。主要指揮使見孟員卓爾不群及義勇雄壯,感嘆日: “此障海長城也。”極為器重,委以重任,參加多場關鍵戰事,取得驕人戰績。因參戰,錯過縣試。嘉靖丙寅(1566)年,因父親故去,孫孟員卸甲歸鄉。回村之後孫孟員絕口不談抗倭義舉。多人勸其入任,孟員再三推辭。在鄉多年,孫孟員為人正直,斷事公正,常常參與調解鄉民紛爭,雙方往往心服口服。古稀之年,仍然執教子孫讀書,勤奮不輟。
孫國秀:字君士,萬曆庚申年(1620年)生,康熙丙子年(1696年)卒,高壽77歲,孫國秀富甲一方,生意欣榮。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天下大災,孫國秀捐糧四百擔,以救濟金華縣災民,後浙江省布政司備案,並贈送“仁善維風”牌匾以表彰孫國秀。
孫元渡:孫氏二十一世,曾授儒林郎,候選州同知,生於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卒於嘉慶丁丑年(公元1817年),孫元渡勤儉持家、富甲一方,孫元渡及其祖父建有四座多進古建築。
孫恭法:融法法師,(1915-),俗名孫恭法,自幼隨父到義烏香山寺齋堂幫僧眾燒飯當廚。法師七歲梯度,拜天台宗國清寺諦閒法師為師。十六歲受具足戒,學天台教觀,佛學造詣較深。二十三歲到蘇州寒山寺參學,二十九歲告假寒山寺外出,行腳參訪,遍及江蘇、安徽、 江西數省。文革時期,法師拒絕還俗,為此被囚數月。法師曾在雙林寺高明寺、雲黃寺等任職,曾任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金華市政協委員、義烏市政協委員等。回到龍盤寺後,法師致力復興龍盤寺,十年間建成了大量的寺院建築和設施。法師於1997年農曆正月初一圓寂,世壽82歲,僧臘75載。法師茶毗後得出五顏六色舍利子幾百顆,現龍盤寺東南側建有舍利塔以存之。

榮譽

2017年9月,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擬將中柔村列入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擬將中柔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9年9月,由市民政局、市文廣旅遊局、金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金華廣播電視總台主辦,市地名辦、市地名文化研究會承辦的地名評選活動,中柔村被評為金華市“最有特色地名”。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