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兩千年:回顧與展望

《中日文化交流兩千年:回顧與展望(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成立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介紹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表明,學術追求是形而上的東西,對於已經取得巨大發展的當今社會經濟形勢來說,這一學術的力量,是在眼前看不到卻能夠滲透到人們的精神思維,可以直接觸動我們的神經、血液和骨髓的東西。中日文化交流本身,也應該是一個寬廣的視角,今後應該繼續從多方面提出真知灼見,真正發揮學者作為學術中堅力量的作用,為兩國和世界的和平友好交流發展服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日文化交流兩千年:回顧與展望
  • 作者:徐勇 王曉秋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39679
  • 外文名:Two Thousand Years of Sino-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s:Retrospect Ofprospect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52頁
  • 開本:16
  • 定價:89.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日文化交流兩千年:回顧與展望(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成立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作為世界上兩大漢字國家,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史源遠流長,其交流史研究意義重大,廣受關注。《中日文化交流兩千年:回顧與展望(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成立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作者來自兩國學界,所發表文章多為長年積累的用心之作,能夠為讀者提供少見的珍貴史料與新鮮認證。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紀念篇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的三十年
二 綜論篇
日本的近代化與中國文化依
文化交流與中日邦交正常化
從中日文化差異看其互補性
日本知識人の中國認識について
——尾崎護の『吉野作造と中國』を手がかりに
日本的中國認識研究概論——概念、方法和研究現狀概要
三 古代與中世紀篇
十七條憲法與聖德太子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轉折點分析——論鎌倉初創的歷史地位
明代日本僧人遺留在雲南的漢詩
如何看待日本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的成就
出土文字史料與古代史研究——以中日韓三國的古代木簡為例
唐通事及其在中日交流中的作用
阿蘇“春卯祭”考
端午節的文化邊界——在東亞文化框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
四 近代篇
內藤湖南漢詩中的文化史觀索隱
關於《日本論》對近代日本武士道文化心理結構的解析
“殺王”:與絕對天皇制社會倫理的對決
——試析大江健三郎在《水死》中所追求的時代精神
“小國主義”的歷史意義
近代中日軍事交流及其發展異同比較
五四運動期戴季陶的日本觀
秋田雨雀與中國左翼文學——以胡風、王瑩為例
1905年中日會商東三省事宜交涉的研究
五大臣日本考察活動研究
五 戰時與戰後篇
民國大學的日本史教育
戰後日中交流的開始——關於對日戰後處理的若干問題
抗戰爆發前日本關於中國經濟情勢的一份調查
——以對《本年度支那農村景氣測定》的評介為中心
中日全面戰爭期間中日物流構造的變遷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的中國海關占領政策
漢語角的運營和推廣模式述評
——日本僑報社推進中日民間交流的實踐報告
日本政治文化的結構特徵與基本要素
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文化交流的特徵與作用
論中日民間交流的基本特徵
從商務最新教科書的誕生看近代中日文教交流
自強、理解、共同認知及其對話交流——對發展中日關係幾點看法
周恩來與中日友好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