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園林

中日友好園林的建園背景

中日友好園林始建於1995年,它的前身是1963年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建立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這僅有600多平方米的墓地,卻牽動了日本的民間和政界,許多日本朋友為之感動,成了日本友人逢訪必到、接受教育,增進與中國人民友誼的場所。隨著中日邦交關係正常化的發展,日本與方正民間和政界的交往也日漸頻繁。縣委、縣政府抓住這歷史性的機遇,加大了對日工作的力度,從指導思想上,實現了外事僑務工作由一般的迎來送往向經濟領域的合作,由民間的頻繁接觸向政府間合作的兩個轉變。從1990年起的4年多時間里,相繼派出5個赴日訪問、考察、洽談團,共20餘人出訪,廣泛地開展了對日外交,進一步宣傳了方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日友好園林
  • 類型:園林
  • 修建:1995年
  • 前身: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
園林範圍,建園原因,建園後續,

園林範圍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95年縣委、縣政府抓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的機遇,共接待60餘個,2000餘人次的日本友好訪中團,做到了逢團必接,以禮相待,熱情送往,宣傳方正,廣交朋友,贏得支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共吸引日本民間投資290萬日元,13萬美金,折合人民幣220多萬元。經請示省外事部門同意,修建了“中國養父母公墓”、“和平友好紀念物”、“陳列館”、園林大門。在原來日本人公墓的基礎上,擴大了範圍,豐富了內容。1995年春經方正縣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並報省政府批准定名為“中日友好園林”,並重新制定了園林範圍,面積由原來的3千平方米擴大到2萬平方米。

建園原因

公元1945年8月15日,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大批的日本關東軍成為蘇聯紅軍和東北人民的戰俘。戰爭結束了,然而移居東北數以百萬計的日本開拓團民失去了支撐,開始了大逃亡。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兵源奇缺,不得不從開拓團民中徵調。凡年滿16歲以上、45歲以下、無重大疾病的開拓團民均在徵召之例。至戰敗投降後,所有開拓團已無男丁,僅剩下老弱不堪的婦女兒童。日本政府拋棄了他們。曾經是不可一世的數十萬大和民族子弟兵全都成了戰俘,被蘇聯紅軍押入蘇聯。於是,這些殘留孤兒寡母只好成幫結隊,開始了艱難的逃生之路。期間,方正縣的開拓團先一步逃向哈爾濱,但部分人員途中受阻,又返回方正。自1945年9月至11月期間,大批的三江(佳木斯)地區開拓民由牡丹江以西湧入南部張廣才嶺深山。數萬難民拖兒帶女在山林、曠野疲於奔波。在秋寒來臨之際,缺衣少食疾病交加的難民拋下一路屍骨,成批的難民於前去無路、後退不能的絕境中集體自殺……至11月左右,集結在方正縣的難民達到一萬餘人。期間,蘇聯紅軍已經軍事管制了方正縣,伊漢通碼頭水路斷絕。這些集結在方正縣城東南部炮台山附近吉興村的開拓民倦縮在臨時搭建和原開拓點房舍內,缺衣少食,寒冷浸體,疾病纏身。一萬餘開拓民至1946年3月,死亡達5 000餘人,余者4 000餘人的婦女和兒童被善良的方正人民領進了家庭。他(她)們或為人子、養女、或為人妻,在死亡線上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1946年2月,蘇聯紅軍撤走後,共產党進入方正縣,建立了方正縣人民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和不計前嫌的偉大慈懷,方正縣政府組織大批的民眾,將死亡在炮台山附近和吉興村一帶的數千具開拓團難民的屍體,運往炮台山楊二玄溝里,大人孩子的屍體堆積了三大堆,累計約4 500多具。人們把這些屍體點火燒煉,留下了白森森的三大堆遺骨。
公元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批示,在方正縣建立“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黑龍江省政府撥款1萬元,在吉興村水庫東側,炮台山西北修了圓形、拱頂、水泥質地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
同年4月,伊漢通林場黨支部書記王世恩同志發動由伊漢通農業中學負責人朱慶帶領的110名學生,在炮台山前後左右植種松樹約500餘畝,將“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掩入四季長青的松林之中。
1975年,吉興村興修水利,改造水庫,經請示省人民政府批准,又將公墓搬遷到炮台山北麓。這次遷墓,省人民政府撥款5萬元,修建一座水泥結構,直徑3米,高1.5米的圓形墓,墓的北面豎一塊大理石碑,碑高3.3米,上書“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
1984年10月19日,由石山傅率領的日本第三次哈達河友好訪華團一行30人,將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的骨灰移入“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另建一穴,為圓型墓,墓前立一石碑,上書“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與東側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比肩並立。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葬著530餘名集體自殺的開拓團難民們的屍骨。
1986年6月5日,由高成章率領的日本友好訪華團,將海倫縣無劌大框開拓民的骨灰移到方正,但沒有自立墓碑,骨灰寄予“麻山日本人公墓”之內。自此,在黑龍江(偽滿時期北滿地區)所有客死在他鄉的5 000多日本開拓團難民的遺骨集中於此(不包括橫死在深山大川中的遺骨殘骸),給殘留日本開拓團民提供了集體來中國方正祭祀的條件。這些陰陽兩隔的同胞親人,雖然遠在海外,但他們不管是遙祭或親來方正拜祭都無不感恩中國人民那以德報怨和不計前嫌的偉大人道主義。當然,凡是失去親人的開拓民,無不痛恨當年的天皇陛下為他們的親人創造的這座淚眼望斷,親人不歸的望鄉台。
1986年,省人民政府為了完善這裡的“日本人公墓”,經外交部批准,撥款6萬元,修建了59.5平方米的接待室,長年設一守墓人看管。又撥專款6萬元修一條專用路,為日本朋友祭奠他們親人提供方便。
1995年5月,東京東商株式會社董事長遠藤勇先生,為養父養母出資修建了“養父母公墓”。該墓占地面積624平方米,墓身呈圓型,直徑3米,高1.5米,拱頂,水泥質地。面北而立3米高的花崗岩墓碑上鐫刻著“中國養父母公墓”幾個紅色的大字。墓穴為鋼筋水泥結構,分上下五層放置骨灰盒。公墓正門兩側書有“養育之恩,永世不忘”八個醒目的大字。

建園後續

2011年7月30日,一則關於“黑龍江省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發酵。該微博稱,為了GDP和政績,黑龍江省方正縣花費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資,並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 截至31日下午16時,該微博已被網民轉發8.1萬次, 評論超出1.8萬條。網民“深藍的海”說:“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換來的投資與乞討何異?難道諾大的中華民族為了不一定能掙到的小日本的那幾個臭錢就要搖尾乞憐,甚至忘記國恥,放棄尊嚴?” “如此gdp這是侮辱我們抗日戰士,這樣的政府官員是讓死去的烈士怎么樣想?”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人們紛紛譴責方正縣政府的這種行為。2011年8月月3日下午2時,五個分別來自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的網友,自駕車趕往黑龍江省方正縣,砸毀當地政府為"日本開拓團"所立的紀念碑。2011年8月4日下午,北京火車站二站台,赴黑龍江方正縣砸碑的5個年輕人返回北京。此次行動雖然被制止,但他們表示:“碑一天不倒,我們還要去砸。”結果是在8月5日的深夜,方正縣政府就悄悄地拆除了這個從2007年就立起來的丟中國人臉的石碑!方正縣官方微薄的解釋是,這個碑引起許多網友質疑,而且碑已經損毀,決定對石碑進行處理。應該說,是這砸碑的行動,叫方正縣這么快就下了決心,迅速收了場!而且方正縣也就有了一個合理的拆除理由:石碑已經損毀!雖然為侵略者立碑嚴重損害了方正縣的聲譽,但迅速的拆除,也就迅速的結束了全國網友們憤怒的批評!也就是砸碑網友幫助方正這么快就收了場!
為雪恥辱,紀念東北抗日英雄,倡議在“中日友好園林”處建個抗日戰爭紀念館。黑龍江省方正縣政府能花費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我們中國百姓就不能花錢給東北抗日英雄建管嗎?倡議民間成立個募捐會,為東北抗日英雄建管。表示我中華民族對東北抗日英雄敬仰。請有愛國人士加入募捐活動,獻愛心,爭尊嚴,雪恥辱,揚國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