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

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發酵,並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後該碑在抗議下被剷除。但是事實上日本開拓團與侵華日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另據媒體調查原博中“吸引外資”和“所有路牌必須有日文”不是事實。

基本介紹

起始,設立,政府回應,事件進展,污損,事件結果,冷靜看待,

起始

設立

黑龍江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黑龍江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
據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介紹,方正縣內有一處日本人公墓,後來又在其相鄰處由方正日本遺孤建了一處中國養父母公墓。在兩處公墓基礎上,形成了中日友好園林
2011年方正縣同時為兩處公墓設立了名錄牆,分別稱為“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和“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名錄牆的序言說明了設立名錄牆的背景和初衷。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序言: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開拓團民15000餘人集結方正,欲取道回國。因饑寒流疾,有5000餘人歿於荒郊野外,簡而掩埋。其間歷經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屍骨散落於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將其集整。1963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建設‘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將屍骨埋於墓中。1984年,‘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遷移至此。墓中亡者多無姓名,經各方努力,蒐集部分,故今將墓中亡者姓名刻錄,一為告之日本後人,其先人長眠於此,勿以忘之;二為展示人類至善大愛乃人性之根本;三為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反思戰爭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貴。故立此名錄,以警世人。”
“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序言:
“1945年秋冬之際,日本開拓團民罹受戰敗之困,撤離方正,多有幼童棄於此處,淪為遺孤,其羸弱之體難抵饑寒露宿之勢。方正父老不以其為敵國之後而漠然,而以炎黃傳承之禮拯救其於水火。經年數月,含辛茹苦,勝若己出,窮己所能撫其成長,並忍生離之痛送其回扶桑故里。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有遺孤遠藤勇建立中國養父母公墓,以彰養育之恩,天地難酬之情。為彰表養父母養育之功,盡顯其不計怨恨之德,故將養父母名字刻錄其上,流芳於世,以育後人。”

政府回應

31日下午,“中國網事”記者趕到黑龍江省方正縣進行採訪。據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介紹,這次方正縣投資50萬元一共建了兩個碑,一個是“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另一個是“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並已經得到國家外交部的允許。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專家介紹,日本“開拓團”向中國移民始於1905年,分為“試點移民”“武裝移民”“國策移民”三個階段,移民人數不斷擴大。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中國東北十餘年的殖民統治中,除農業移民外,還有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文化移民等,總人數達百萬以上。
方正縣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王偉新介紹說,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尚在東北的各開拓團老人、婦女和兒童紛紛結隊出走,尋找回國途徑,當時部分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人數達1.5萬人。因長途跋涉、體力耗盡,加上傳染病流行,開拓團民紛紛倒斃,死亡人數超5000人,其屍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來合葬在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部分開拓團民輾轉回國,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婦女和兒童滯留方正縣,方正人民則"以德報怨"收養和照顧了這些開拓團民,方正縣逐漸演變成黑龍江省華人華僑和歸僑僑眷人數最多的縣。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
洪振國否認了方正縣立碑的舉動是出於經濟方面考慮的說法。洪振國說:“方正縣的‘中日友好園林’每年都有日本人來參觀掃墓。政府通過立碑,一方面是讓來參觀的日本人可以找到養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中日後人了解真實的歷史,感受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胸懷,以史為鑑,珍惜和平。方正這樣的兩座公墓,反映了方正縣在抗戰結束時所經歷的一段特殊的歷史。我們是帶著反省歷史、祈願和平的想法立碑的。我們設立這兩面名錄牆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真實、更有說服力地展示這段歷史,警示和教育後人認清法西斯主義的罪惡,感受中華民族的人道主義情懷,牢牢汲取歷史教訓,永遠珍惜世界和平。”

事件進展

“開拓團”成員姓名蒐集工作已停止,政府將繼續加強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
洪振國說,立碑主要是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一個見證,將名字刻上去也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胸懷,提醒後人要和平。方正縣已經停止繼續調查“開拓團”成員姓名的工作,因為政府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這個事情,能夠起到警示和教育意義即可。
王偉新表示,“開拓團”不等同於日本軍隊,他們是侵略者,同時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上並沒有日本軍人的名字,蒐集的都是“開拓團”的逝者。(摘自搜狐網[2],有刪改)

污損

2011年8月3日, 下午5點多,湘軍五百(網名)、陳福樂等5名砸“日本開拓團”碑的男子抵達北京站。5人走出站後,站成一排向大家鞠躬致謝。陳福樂說,他們5人分別來自河北江西湖南等地,之前通過電話等方式聯繫,隨後決定共赴黑龍江砸“日本開拓團”碑。他們在哈爾濱會合,購買了油漆、錘子等工具趕到方正縣。陳福樂等人表示,此次行動都是向單位請假後實施的,在京短暫休息後,他們將回鄉繼續上班,“如果方正縣還不拆碑,我們還會繼續去砸的”。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
到達阜成門後,陳福樂等人召開了簡單的新聞發布會。“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童增向他們每人發2000元現金獎勵。記者發現,韓忠(網名)右胳膊上有多處劃破的傷口,他稱,“這是在肢體衝突中弄傷的,“但都是小傷口,不礙事”。
2011年8月4日,一條微博稱,“湘軍五百”等5名男子從北京出發,於昨天到達黑龍江方正縣,將“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碑砸毀。事發後,5男子與當地民警發生衝突,後被帶到了方正縣公安局接受訊問。次日晚8點40分左右,5人已離開方正縣,準備乘火車回京。
被警方帶走調查
陳福樂說,前幾天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逝者立碑的訊息傳開後,他和4名相熟的網友頗為氣憤,認為開拓團是日軍侵華的一部分,是中國國恥,不應當被紀念。前天,5人相約抵達哈爾濱,打算去方正縣砸碑。
據“湘軍五百”介紹,昨天下午,他們一行5人帶著小鐵錘和兩小桶紅油漆到達中日友好園林,發現現場有警察看守,便繞道四五公里,從山後翻越一道牆、兩道鐵絲網才得以進入公墓區域。躲開現場守護的8名人員後,他們掄起小鐵錘欲將碑身砸毀,無奈碑身十分結實,傾盡全力只砸出一些小坑。見狀,他們索性舉起紅油漆,朝石碑兩面潑去,估計碑體受染面積約30%。事發後,當地警方聞訊趕來,表示要將5人帶走。“來了近20輛警車,其中還有刑警。”陳福樂說,經過一番肢體衝突後,他們被帶上警車,求助簡訊就是被帶上警車後發的。被帶至公安局後,警方開始為陳福樂等人做筆錄,其間,除了陳福樂將手機藏了起來,其餘4人手機被暫時沒收。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
40分左右,5人已離開方正縣,準備乘火車回京。

事件結果

中新社方正8月6日電 (邱傳祥)記者6日下午在黑龍江省方正縣中日友好園林發現,近來頗受爭議的“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已經被拆除。在被幾名網民敲砸並潑漆後,受損的名錄牆原本被一張巨大的氈布遮擋住。但記者6日再次來到方正縣中日友好園林時,發現這面名錄牆已經被拆除,原址上覆蓋著泥土和砂石。
而在前往中日友好園林的路上,當地也沒有再實施戒嚴,只是中日友好園林仍不能隨便進入。一位家住附近的村民說,名錄牆是5日深夜開始拆的。他6日凌晨4時左右聽到外面有重型車的聲音,就起來觀看,發現是在拆除名錄牆。對於名錄牆被拆,他表示“很高興”。記者聯繫方正縣有關官員,試圖了解更詳細的情況,不過並沒有得到明確答覆,只是被告之:對於名錄牆的事,可以去看看方正縣的官方微博。
“開拓團”碑已經不見蹤影“開拓團”碑已經不見蹤影
隨後記者發現方正縣官方微博確實有這樣一條訊息,上面寫著:“方正縣中日友好園林中的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許多人對之提出質疑,該牆也被污損。因此,有關方面已決定暫時關閉園林,對名錄牆進行處理。”

冷靜看待

現實中的過激行動也迅速引發社會關注和輿論反彈,各方媒體開始對網上言論進行了求證和澄清。
據報導,“開拓團”也不完全是“侵華日軍”。他們不是軍人,都是貧苦的農民,甚至也是戰爭的“犧牲者”。在日本戰敗後,這些“開拓團”甚至無法回家,滯留在方正縣。其中5000餘人因饑寒與疾病死亡,還遺下4000餘名婦女兒童,當地老百姓以德報怨收養了其中大部分。
此次公墓內的立碑經批准,不是該縣的“靈機一動”拉外資。而且,大部分網民還忽略了立碑有兩塊,除了“開拓團亡者名錄”,還有“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
80年代以後,日本的“開拓團”也陸續再次返回方正縣。已是老人的藤原長作先後六次自費來方正縣傳授水稻新技術;遺孤遠藤勇個人出資修築“中國養父母公墓”,感恩那些中國“養父母”。
而據其它媒體調查,此次事件中無論“立碑吸引外資”,還是“所有路牌必須有日文”,都不是事實。官方媒體對此事刊發評論,呼籲網民、媒體人要學會甄別新聞事件真假,不要“聽一兩句謠言,情緒就激動”。
央視名嘴白岩松更給“砸碑”潑上冷水,他表示這種含有暴力的行為“不值、不用,也不提倡”。有觀察者指出,7月初日本聯合美澳首次在南海軍演,之後又發布強調中國威脅的《防衛白皮書》,這都是近期使民間情緒較為激烈的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