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德關係史研究論集》所收論文涉及19世紀末期德國勢力進入中國以後,對中國歷史文化發生的重大影響。諸如德國租借膠洲灣及其在山東勢力範圍的形成,在華德國基督教會在中國的活動,中國民主革命家在德國的活動,德國與中國國民黨,德國與中國的鐵路,尼采哲學、德國文學對中國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希霍芬在中國的地質地理旅行考察等。在中德關係史研究領域,還沒有一本像《中德關係史研究論集》這樣,集中這么多一流學者,從近代以來中德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來梳理中德關係的。此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張寄謙,女,貴州安順人,1927年出生。1945~1949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歷史學系(在昆明西南聯大入學),1950年回清華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後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外關係史、晚清政治史、港澳台史。主要論著:《中國通史講稿·近代部分》(1984年)、《素馨集——紀念邵循正先生學術論文集》(1993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華、南開》(主要執筆人和定稿人之一,1996年)、《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創舉——西南聯合大學湘黔滇旅行團紀實》(1999年)。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19世紀末德國租借膠澳及其在山東勢力範圍的形成
義和團時期的中德關係
義和團運動時期德國對華派遣遠征軍的原因
中國民主主義者和革命家在柏林(1900~1924)
中國民主主義者和革命家在柏林(1925~1933)
從德國外交官的眼中看1927年的德國與中國
德國與國民黨中國(1927~1941)
德國獲取山東礦權和山東人民的收回礦權運動(1898~1914)
中德關係中的鐵路問題(1870~1938)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德經濟技術關係發展的新趨勢
德國文學在中國
德國人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如何看待德國人在中國的作用(1890~1945)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華新教的若干看法
李希霍芬在中國的地質地理旅行考察
尼采哲學對中國的影響
附錄:
一、晚清效法德國進行軍事變革的史料
二、有關教案的史料
三、19世紀中德之間的主要約章(186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