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簡稱“中德中心”)成立於2008年9月,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德國默克爾總理的共同見證下,在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和中國前駐德大使盧秋田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在國家部、省、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組建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中德中心旨在中德兩國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間建立以新能源、礦區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業、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採技術與裝備等為主要研究領域,集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製造為一體的官、產、學、研、經國際合作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創辦時間:2008.09
  • 類別:校級重點研究機構
  • 主管部門中國礦業大學
  • 主要獎項:官、產、學、研、經國際合作平台
  • 研究領域:新能源、礦區生態、先進制造業
  • 研究領域: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採技術裝備
  • 依託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 簽署共建:江蘇省人民政府
  • 簽署共建:德國北萊恩-威斯伐倫州
基本信息,中心進展,

基本信息

在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先生和中國前駐德大使盧秋田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在國家部、省、市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礦業大學於2008年9月成立了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德中心是在中德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下,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德國北萊恩-威斯伐倫州共同簽署的共建徐州生態示範區框架協定的內容之一。是徐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礦業大學共建、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組建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旨在中德兩國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間建立以新能源、礦區生態環境、先進制造業、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採技術與裝備等為主要研究領域,集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製造為一體的官、產、學、研、經國際合作平台。
中德中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理事會下設秘書處,為理事會常設辦公機構。目前,中德雙方理事會成員單位有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市人民政府、徐州市經濟開發區、徐工集團、徐州礦務集團、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德國奧爾登堡市政府、亞琛工業大學、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波鴻工業大學、多特蒙特大學等。2009年10月18日,中德中心首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礦大南湖圖書館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上選舉德國前總統施洛德先生為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葛世榮為理事長,徐州市副市長張赴寧、波鴻工業大學校長尤根·克里斯曼以及德國奧爾登堡市市長蓋德·施宛德納為副理事長,中國礦業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處長岳建華為秘書長。
為了進一步推進中德中心的建設,2010年學校決定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低碳能源研究院合署。下設行政辦公室和三個研究所,即新能源研究所、節能減排研究所、礦區生態環境研究所。

中心進展

教育部中國礦業大學依託中德中心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中國礦業大學歷來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則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學校在“十一五”期間就確立了“兩服務、兩面向”的辦學定位(即服務江蘇、服務行業,面向中國、面向世界)。2008年9月,在德前總理施洛德的建議下,中國礦業大學聯合徐州市人民政府與德國有關的高校、企業等共建了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簡稱“中德中心”)。幾年來,中國礦業大學依託此平台,不斷加強同德國的科技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得到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1年4月6日,中德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德國奧爾登堡召開,德國前總理施洛德、奧爾登堡市市長施瓦德納、徐州市副市長張赴寧,以及中德兩國相關企業和德方高校代表等參加了會議,中國礦業大學校長葛世榮在會上作了工作匯報。會議商討了2011年中德中心工作計畫,對學校在下一步工作中的作用也進行了明確。中德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的召開,掀開了中國礦業大學和徐州市人民政府與德國相關地方政府、企業、高校合作的新篇章。
一、推動中德科學技術合作不斷深化
成立以來,中國礦業大學協助徐州市政府積極開展對德招商、引資引智工作,深入對德科技、教育、產業合作,為徐州市主導產業升級轉型、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
——徐州市城北採煤塌陷地治理合作項目深入推進。徐州城北採煤塌陷地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北萊恩-威斯伐倫州共同簽署的“共建徐州生態示範區框架協定”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德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自2010年5月,學校就組織校內有關教授到塌陷地實地考察,並及時向市政府提交了《中德合作徐州城北礦區塌陷地生態修復示範區項目建議書》。在德專家實地考察後,又組建了水文地質、土地復墾、生態修復規劃和水利等專業的專家小組配合德方專家開展工作,現場選定監測點,共同制定了為期一年的監測計畫。同時,根據要求,初步確定了三個淺層地下水觀測孔位置,參照德方專家的意見,編寫了《徐州城北礦區塌陷地測量技術設計書》和《中德生態九里示範區基地淺層地下水觀測孔設計方案》,向市政府提交了實施方案,並計畫在今年四月開始施工。項目施工後,將通過水系治理、濕地修復和景觀重塑等綜合環境治理,使城北塌陷地等無人居住區轉為建設用地,逐步發展為集旅遊休閒房地產為一體的綜合區域
2010年3月20日,原江蘇省省長、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中國礦業大學調研期間,高度讚揚中國礦業大學在中德共建徐州生態示範區項目中所做的工作。
——RWE電力公司的中國CDM(清潔發展機制)合作項目進展順利。2008年9月,中心與德國最大的能源電力公司RWE簽署了煤層氣研究開發協定,為其在中國的CDM項目提供煤層氣資源評估,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以及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2009年1月22日,德國RWE公司氣候保護中國有限公司菲爾德曼執行經理來校簽署了“組建煤層氣合作開發研究中心”框架協定。項目實施以來,學校組織專家會同德方一起共參與了在新疆、山西、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十餘個CDM項目的考察,並為這些項目出具了相關的可行性報告書。其中山西王坡低濃度煤礦瓦斯利用項目正在接受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理事會的第三方核查,寧夏汝箕溝和烏蘭的煤層氣利用項目已進入最後註冊階段。註冊成功,將會極大幫助煤礦利用煤礦衍生的瓦斯進行發電,並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深化了在徐企業與德國企業的項目合作
經過幾年的工作,徐礦集團、徐工集團、中能矽業集團等在徐大型企業在節能減排項目、城市物流規劃、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和煤礦安全設備物聯網等方面與德國企業進行了深入合作。
——煤礦安全設備物聯網項目合作得到突破。2010年,徐州經貿代表團在德訪問期間,與魯爾集團就煤礦安全設備物聯網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2010年7月,學校作為主要單位參與成立了物聯網(感知礦山)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半年時間的建設,感知礦山示範工程的技術方案已通過國家安全總局專家審議。這是目前國際上通過的第一個感知礦山技術方案。2011年6月,將在徐州夾河煤礦建立起第一個感知礦山示範基地。到2013年6月,感知礦山技術將在全國煤礦推廣。下一步,學校正努力把該工程研究中心上升到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加大與德方有關機構在煤礦安全設備物聯網項目上的合作。
——清潔能源技術得到大力發展。2010年初,學校成立了低碳能源研究院,並依託此研究所與徐礦集團聯合申請“煤基CO2捕集與地質封存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順利獲批。目前已經和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高校、科研機構、大型能源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在今年學校順利參與了中美清潔能源技術聯盟合作項目時,實驗室經過申請參與了中方9個課題中2項(即CO2燃燒後捕集關鍵技術、CO2地質封存潛力評價兩項),有力提升了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一起在能源技術領域合作攻關的能力。
三、協助地方政府實施“赴德研修生項目”
在學校的大力倡導和積極協助下,徐州市政府推動實施了“赴德研修生項目”。徐州市政府從政府機關各單位、相關企業和高校選拔學院,赴德進行為期一年的海外實習,主要學習德國在精密製造、太陽能產業、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目前,首批12名赴德研修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回國。第二批學員也已選拔完畢,學校正協助對他們進行語言培訓,將於今年5月赴德研修。目前,徐州市政府已把該項目作為全面開展對德合作、加強人才培養、鞏固對德交流成果、突破歐盟招商的重要舉措。
四、組建中德學院,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2009年10月12日,德國經濟技術部部長卡爾?謝爾多共同見證下,中國礦業大學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簽署了共建中德學院的協定。中德學院採取“2+2”培養模式,前兩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完成德語培訓、公共基礎課程及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後兩年赴德國合作高校完成其他課程的學習及論文答辯,經考核合格並符合雙方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由中德高校分別授予學士學位。首批69名本科生同學已經到院學習。
為進一步拓寬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平台,2010年學校投資700萬元對中德中心大樓進行了整體改造和裝修,從教育部爭取到千萬元用於實驗儀器設備的購置,同時建立了“中國礦業大學節能減排大學生訓練中心”,極大拓展了中德中心的職能,改善了中德中心的研究條件、實驗環境,而且大大豐富了中德中心的人力資源,大大增強了中德中心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