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式壯文
- 彌補:現行“拉丁壯文”的缺陷
- 性質:壯語
- 發表時間:2008年7月20日00點09分43秒
“中式壯文”的發展,“中式壯文”基本原理,“中式壯文”的評價,
“中式壯文”的發展
“中式壯文”最早出現與網路上是在2008年7月20日00點09分43秒在“壯族線上-僚人家園”論壇上發表的一個名為《拉丁壯文中國化——版本1.0》的主貼,發帖人是網友"lwgnyez “,“中式壯文”從版本1.0開始,經過1.0,2.0,2.1,2.3,2.4,3.0,3.1,4.0,4.1,4.2,5.0,6.0,6.1等13個版本。5.0版本開始,定名為“中式壯文”。
目前最新版本為6.1版本。3.1及其更早的版本由網友"lwgnyez”發布。而從4.0開始的版本,到目前為止由網友“我是大學生”發布。
“中式壯文”基本原理
“中式壯文”中每種聲母有六種字形,在與韻母字形拼讀時分別拼出六個音調,而這些聲母韻母字形用漢字品旁部首進行武裝,所以兩個特定的漢字偏旁部首通過約定的規則結合在一起就能拼讀出一個對應的標準壯文的讀音(部分塞聲韻還必須外加一個塞聲韻字元),這樣整套“中式壯文”拼讀系統就可以拼寫所有標準壯文,絕大部分拼寫出來的字都是兩部分組成,或是上下結構,或是左右結構,少數屬於半包圍結構或全包圍結構(部分有塞聲韻的字由於多一個塞聲韻字元,所以為三部分組成),而想通過“中式壯文”來拼寫各地壯語方言、泰國語、粵語以及國語則還需要動用到更多的拼寫規則和約定,但是只要藉助完善的“中式壯文”系統都能拼寫出來。
(1)“中式壯文”以66個漢字作為基本字,這些基本字有固定字型,固定讀音,有固定字義,並在用於書寫時可獨立使用,沒必要也不應該通過用聲母和韻母拼寫的方式寫出來。擁有同一聲母的3個基本字為一組,一共22組,囊括了標準壯語的22個聲母。
“中式壯文”字母表

(2)以每個基本字的字形為基礎,派生出2個聲母字形和一個韻母字形,代表與基本字對應的聲母和韻母。這樣每個聲母就有6個字形,聲母每個字形在參與拼讀時可以體現出6個音調。總共有132個聲母字形和66個韻母字形。
(3)由於只有66個韻母字型,無法完全表示標準壯語中的108個韻母,但是這66個韻母字形可以完全囊括所有舒聲韻(極少數舒聲韻有多種字形,少數韻母字形可表示塞聲韻),而對於部分無法包括在內的塞聲韻只要通過在拼寫時附加相應的塞聲韻字元來把相應的舒聲韻強制轉化為塞聲韻後便可把標準壯語中的所有塞聲韻都拼讀出來。
(4)考慮到提升“中式壯文”的適應性,以方便拼寫各地壯語方言、泰國語、粵語以及國語等,還附加了相對繁瑣的聲母變音規則(使部分聲母轉變為標準壯語中沒有的聲母),強制舒聲韻拼讀規則(把塞聲韻轉化為相應的舒聲韻,而這些舒聲韻在標準壯語中沒有),複合聲母規則,尾輔音拼寫規則。
“中式壯文”的評價
目前網友對“中式壯文”多持批評態度,批評觀點主要認為“中式壯文”會讓壯文過於遷就漢字,而且相對於現行的“拉丁壯文”來說,“中式壯文”的書寫形式和拼寫規則相對複雜, 有悖壯文發展中“以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問題”的一貫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