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 2002年10月由原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系、大氣科學系、季風與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組建而成的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 創辦時間:1924年
  •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類
  • 學校屬性:211,985重點本科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4項(2001-)
  • 現任校長:羅俊
  • 知名校友:丁穎、許寧生、林若、彭清華、黃華華、林斌
介紹,歷史淵源,專業介紹,系所介紹,對外交流,地圖信息,

介紹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設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大氣科學系3個系和環境科學研究所、實驗中心、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環境氣象研究所、中山大學季風與環境研究中心、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等9個教學與研究機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7名、副教授27名、高級工程師3名、講師15名、工程師8名、全日制在讀學生為1382人,其中本科生1061人、碩士研究生208人、博士生113人。(截止2012年9月)
學院現設環境科學(含城市環境保護方向)、環境工程、大氣科學、套用氣象學4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工程碩士(環境工程)5個碩士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氣象學3個博士點,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建立了環境科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歷史淵源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2年10月,是我國唯一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大氣科學這兩個一級學科組成的教學科研單位。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29年的中山大學地理學系。此後,中山大學地理學繫於1961年設定氣象學專業。1979年氣象學專業獨立成系,同期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1993年又成立了環境科學系。2002年10月,中山大學整合原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中的氣象學系、環境科學系和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學科機構,成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同年12月成立環境工程系。2005年12月,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準立項,並於2008年12月順利通過驗收。2009年學院組建新的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實驗中心,同年9月學院主體進駐大學城中山大學東校區。

專業介紹

學院按環境科學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和大氣科學類(含大氣科學、套用氣象學專業)進行大類招生,學生在完成本科一年半的學習後可在所屬學科內重選專業方向。學院設有四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大氣科學專業和套用氣象學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學科,研究“人類-環境”系統的發生、發展、調節、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在環境政策與法律、環境經濟和環境管理方面得到一定的訓練,具有較強的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技術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環境科學專業分環境管理與規劃、環境生態兩個方向培養。
主要專業課程:(環境管理與規劃方向)環境學導論、自然地理學基礎、環境化學、環境監測及實驗、環境法、環境系統工程、大氣環境學、環境水力學、遙感套用、環境經濟學等。(環境生態方向)環境學導論、生態學、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生物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學、固體廢物處理工程、環境社會學等。
環境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城市、區域和工礦企業的水、氣、 固體廢棄物及其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控制和治理。培養具有系統的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掌握數學、物理學、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學、機械製圖及土建等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科技開發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環境工程發展和環境保護建設需要的環境工程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環境工程導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原理、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環境化學、水與廢水的物化處理、給排水管網工程、工程儀表及自動化。
大氣科學專業:以地球大氣為研究對象,進行大氣探測、信息分析處理以及預測的現代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大氣科學理論研究以及業務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大氣科學基礎、大氣探測、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天氣分析與預報、衛星氣象學、雷達氣象學、熱帶天氣學、數值天氣預報、統計分析與預報、邊界層氣象學、空氣污染氣象學等。
套用氣象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本理論以及較廣泛的套用氣象學基礎知識,對與套用氣象學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高新技術以及新興的套用氣象學業務有所了解,有較強的適應性,具備從事套用氣象學理論和套用研究以及業務工作基本能力的專業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大氣科學基礎、大氣探測、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現代防雷技術基礎、信息系統防雷、建築物防雷設計、雷達氣象學、套用氣象學、環境氣象學、邊界層氣象學、空氣污染氣象學等。

系所介紹

環境科學系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學科,研究“人類-環境”系統的發生、發展、調節、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該專業是廣東省的重點學科,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人類生活質素的不斷提高,環境科學已在全球範圍內成為熱門學科,也將是未來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最活躍的領域。
環境工程系
主要研究城市、區域和工礦企業的水、氣、固體廢棄物及其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控制和治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的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掌握數學、物理學、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學、機械製圖及土建等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大氣科學系
大氣科學是以地球大氣為研究對象,進行大氣探測、信息分析處理以及預測的現代學科。大氣科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大氣科學理論研究以及業務工作的專門人才。包括大氣科學與套用氣象兩個專業。
環境科學研究所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79年,由我國著名環境學家唐永鑾教授創辦,是我國最早從事環境科學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的單位之一,是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倡導單位,也是我國首批擁有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資格證書的單位之一。
近年來,積極拓展業務範圍,不斷將業務拓展至水土保持、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監理、環保驗收、項目可研、環境風險預案等領域及廣東省周邊地區。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山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專長兼備,整體實力雄厚的綜合性環境科學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並為環境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地方的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布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
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套用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

對外交流

近幾年,學院各學科積極開展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合作、學術交流、互訪和人才聯合培養計畫,如東京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仁濟大學、釜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和德國科隆大學,美國大氣與海洋局、澳門特區政府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等。部分優秀本科生還可以參加學校的國際交流培養計畫,到美國、韓國、香港等的大學相關專業進行短期的交流學習,以及參加學院組織的到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互訪遊學和夏令營活動,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中大東北區389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