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有著較為悠長的傳統。早在1920年代,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顧頡剛先生就曾在中山大學任教,並講授“古代地理研究”等課程。此後,隨著禹貢學會的成立,顧先生所倡導的歷史地理研究取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實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類別:組織機構
  • 時間:1920年
  • 相關:中山大學
歷史,特色,

歷史

中山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有著較為悠長的傳統。早在1920年代,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顧頡剛先生就曾在中山大學任教,並講授“古代地理研究”等課程。此後,隨著禹貢學會的成立,顧先生所倡導的歷史地理研究取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實踐。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的學科發展歷程中,作為歷史地理學研究分支的中西交通史及邊疆史地,一直是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如岑仲勉先生對歷代黃河變遷和西域史地的研究,陳寅恪先生對中古宗教傳播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在學術界具有深遠的影響。歷史地理學在中山大學地理學的學科發展歷程中亦有其重要地位,徐俊鳴教授在1930年代開始在中山大學地理系任教,他長年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研究領域涉及軍事地理學、歷史自然地理、歷史經濟地理、城市歷史地理和海疆歷史地理等,論述精闢,見解獨到,他與同樣畢業於中山大學的曾昭璇等學者一道,共同開創了建國以後華南歷史地理研究的新局面。

特色

在人才培養和交流等層面,中山大學與全國歷史地理學界保持了良好的互動。1950年代和1960年代,為配合《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撰,中山大學地理系和歷史系陸續為這項“偉業”輸送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包括長年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所工作的趙永復、周源和等教授,以及曾經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民族研究所從事《圖集》編撰工作,後來成為孫中山研究專家的林家有教授。與此同時,由復旦大學歷史系培養的第一屆(1960級)歷史地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文錫進老師分配到中山大學歷史系工作,從事歷史地理教學。1980年代以後,中山大學的歷史地理學科迎來拓展的契機。由徐俊鳴教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司徒尚紀,在侯仁之先生指導下獲博士學位,並回到中山大學地理系任教,司徒先生在嶺南史地、歷史文化地理和廣東歷史地圖集的編撰等方面成就卓著,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歷史地理》編委等職。
1990年代後期,由於研究力量分散,中山大學在歷史地理教學、人才培養方面臨師資不足的難題。2003年後,中山大學歷史系在中國歷史地理的研究重鎮——譚其驤教授創立的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先後以“百人計畫”引進了吳滔、謝湜和於薇3名青年教師,使以上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觀,逐步在歷史系本科教學體系中設立了多門歷史地理學相關課程,並開始招收明清歷史地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吳滔和謝湜師從葛劍雄教授,且受過良好的社會經濟史和歷史人類學的訓練,擅長對民間歷史文獻的解讀,他們對歷史政治地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鮮明的區域史與制度史的特色;於薇目前從事的是上古地理學研究,對“王朝——封國體制”、政區起源等重大歷史地理問題有較深入的思考。他們與校內外從事區域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規劃、歷史人類學等領域的青年學者保持密切的學術聯繫,通過舉辦歷史地理學專題學術會議、青年學術沙龍等活動,得到了國內外相關學科權威專家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基於研究拓展的內在需要和學科交叉的顯著趨勢,2012年7月16日,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該機構以歷史系歷史地理方向的教學和科研為依託,整合了部分地理科學和規劃學院的青年骨幹教師,葛劍雄教授出任中心名譽主任,吳滔任主任,辛德勇、唐曉峰、郭聲波等教授被聘為學術顧問。目前,研究中心的學術定位為:充分繼承本校悠久的史地研究傳統,並融合歷史人類學和社會經濟史等研究取向,將歷史地理專題研究、歷史地理文獻信息建設、歷史地理綜合實地調查有機融合,亦將學術前沿探索、人才培養及現實空間生產實踐有效結合,努力開拓具有國際前沿的研究課題,創新學術考察和合作研究的組織形式,形成中山大學歷史地理學獨特的研究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