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季風與環境中心

中山大學季風與環境中心於2002年6月批准成立,中心成立有17名(其中科學院院士4名)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現任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黃榮輝院士,研究中心主任溫之平教授。

科學定位,研究方向,主要成果,團隊建設,人才培養,開放交流,發展前景,聯繫方式,

科學定位

研究中心堅持面向國際大氣科學研究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凝鍊方向,向前發展。旨在建成一個東亞與南亞國家和我國兩岸四地(包括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關於季風、氣候和大氣環境研究的合作交流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研究中心以我校傳統優勢的季風、熱帶大氣環流與系統和中小尺度氣象學與數值模擬等研究為基礎,以富有區域性特色的觀測、資料分析、動力診斷和模擬研究為手段,重點開展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颱風與暴雨、華南區域氣候環境與全球變化三方面的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1) 季風與海氣/陸氣相互作用;(2) 熱帶大氣環流與系統; (3) 中小尺度氣象學;(4) 邊界層氣象學與大氣環境;(5)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回響。

主要成果

研究中心面向大氣科學前沿,面向國家目標。近五年來中心研究成員在東亞季風年際變異、大氣環流的演變與診斷、海-陸-氣相互作用對極端氣候的影響、颱風與暴雨、中小尺度氣象與降水物理和大氣邊界層特徵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30多篇,EI收錄10多篇。中心研究人員作為第4完成人參與的“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研究的技術體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套用”獲得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研究中心成員目前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華南乾旱成因及預測理論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課題《東亞季風濕潤區和西太平洋能量和水分循環觀測試驗與分析研究》、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項目以及5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子課題。

團隊建設

本中心擁有一支較高水平的研究隊伍。現有固定研究人員13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其中,中青年科技人員占77%。另外,擁有流動兼職人員1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7人。建有“華南區域氣候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團隊。

人才培養

研究中心以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科為主要依託,現有氣象學專業博士點,氣象學專業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碩士點,同時具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近五年已培養出70多名碩士,10多名博士,其中1人獲得“廣東省優秀博士論文”。

開放交流

中心對外學術交流十分活躍,已經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實質性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和人員互訪等合作交流關係。近五年共舉辦2次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研究中心講學交流100餘人次,每年有近10人次出國學術訪問和交流或參加國內外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

發展前景

在未來的幾年中,研究中心將在保持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華南區域氣候、環境與災害等研究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基礎創新能力,加強全球變化與華南區域氣候環境回響、極端氣候成因數值模擬等方面的研究,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將中心建成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高水平季風與大氣環境研究的重要基地。熱忱歡迎海內外專家和有志於從事天氣氣候與大氣環境研究的青年學者來研究中心工作、訪問與合作研究。

聯繫方式

地 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郵政編碼:5102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