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課本是學科教學用書。近代中國早期由傳教士與中國學者合作編譯。使用較多的有《形學備旨》(1885)、《代數備旨》(1891)、《筆算數學》(即算術,1892)、《代形合參》(1893)和《八線備旨》(1894)等。癸卯學制頒布後,中國開始自編,如商務印書館 1904 年出版《數學教科書》。辛亥革命後,依《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算術、代數、幾何(平面和立體) 和三角等開始分科編寫,成套出版。至 1937 年抗日戰爭前夕,多達 110 種以上,多為國內學者自編。影響較大的有商務版“復興初(高)級中學教科書”, 中華版“修正課程標準適用”數學教科書,國中《開明算學教本》,以及翻譯課本《新三 S 平面幾何學》、《范氏大代數》和《葛氏三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