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圖書館文庫:建國方略

中學圖書館文庫:建國方略

《中學圖書館文庫:建國方略》是2014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中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學圖書館文庫:建國方略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0749
  • 作者:孫中山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486頁
  • 開本:32開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建國方略》是革命先驅孫文於1917年至1920年期間所著的三——《孫文學說》、《實業計畫》、《民權初步》的合稱。《孫文學說》又名《知難行易的學說》,是建國方略之“心理建設”,也是孫文哲學思想的代表作:他以大量事實闡發了行而後知、行易知難的認識論觀點:《實業計畫》是建國方略之“物質建設”,其中對實現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作了詳盡規劃,是孫文為中國經濟發展所勾畫的美好藍圖,《民權初步》又名《會議通則》,闡述了政府管理和民眾在社會生活中應掌握的民主原則、程式和方法,是建國方略之“社會建設”。
《中學圖書館文庫(第二輯):建國方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系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仙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合作政策,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圖書目錄

建國方略之一
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
自序
第一章以飲食為證
第二章以用錢為證
第三章以作文為證
第四章以七事為證
第五章知行總論
第六章能知必能行
附錄陳英士致黃克強書
第七章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有志競成
建國方略之二
實業計畫(物質建設)
紐約英文版自序
中文版序
篇首
第一計畫
第一部北方大港
第二部西北鐵路系統
第三部蒙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開浚運河以聯絡中國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第五部開發直隸、山西煤鐵礦源,設立制鐵煉鋼工廠
第二計畫
第一部東方大港
第二部整治揚子江
結論
第三部建設內河商埠
第四部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第五部創建大士敏土廠
第三計畫
第一部改良廣州為一世界港
第二部改良廣州水路系統
第三部建設中國西南鐵路系統
第四部建設沿海商埠及漁業港
第五部創立造船廠
第四計畫
第一部中央鐵路系統
第二部東南鐵路系統
第三部東北鐵路系統
第四部擴張西北鐵路系統
第五部高原鐵路系統
第五計畫
第一部糧食工業
第二部衣服工業
第三部居室工業
第四部行動工業
第五部印刷工業
第六計畫
第一部鐵礦
第二部煤礦
第三部油礦
第四部銅礦
第五部特種礦之採取
第六部礦業機械之製造
第七部冶礦(機)廠之設立
結論
附錄一關於廣州至重慶與蘭州支線
之借款與建築契約草案
附錄二駐京美國公使芮恩施復函譯文
附錄三美國商務總長劉飛爾復函一通
附錄四義大利陸軍大臣嘉域利亞將軍復函
附錄五北京交通部顧問之鐵路專門家碧格君投函
附錄六美國名士寓居羅馬以世界中都計畫
著名之安得生君復函
建國方略之三
民權初步(社會建設)
卷一結會
第一章臨時集會之組織法
第二章永久社會之成立法
第三章議事之秩序並額數
第四章會員之權利義務
卷二動議
第五章動議

序言

孫中山(1866—1925年),字逸仙,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894年組織興中會。1905年創建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病逝於北京。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由《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實業計畫》(物質建設)和《民權初步》(社會建設)三作彙編而成。包括他構想的革命之後,啟發與喚醒民眾,開創未來社會建設新局面的三個重要方面,三個部分一起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國家建設藍圖,是孫中山政治思想和建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構想的建設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實踐路線,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占據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從孫中山先生這部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他追求真理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和放眼世界的開放心態。其中關於社會建設的一些構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由上海中華書局於1917年4月初版發行,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三·社會建設》。《實業計畫》用英文寫成,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部分章節曾於1918年在中外報紙上發表,1920年夏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發行全書英文本。中譯文最早發表在1919年3月7日上海《民國日報》,1921年10月上海民智書局出版中文全譯本。《實業計畫》後被孫中山編為《建國方略之二·物質建設》。《孫文學說卷一“行易知難”》出版於1919年春夏間,原擬的卷二《三民主義》和卷三《五權憲法》後未續出。《孫文學說“行易知難”》於1919年5月發行初刊本,今見最早版本為上海華強印書局1919年6月所出版本。後被孫中山編為《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
1922年春,孫中山訂正此三著作文字,調整部分內容,編匯成《建國方略》一書,交付上海民智書局出版(這一首版迄今未見)。孫中山在校訂民智書局發行再版時於全書總目錄親筆增添“(四)國家建設(續出)”一項,本擬包含《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國防計畫》八冊,但其後僅完成前三冊,並未再以《建國方略》名義發行。
本次所出版的《建國方略》,以中華書局出版的《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2006年第2版)第六卷《建國方略》為底本,參上海孫中山故居藏改正本《建國方略》(上海民智書局1922年6月再版)、台灣《國父全集》(台北1973年6月版)及黃彥主持校訂《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之《建國方略》等,予以校勘。改動包括:更正一些異體字,改正個別錯字,一些標點符號略有改動。其中改正字,置於〔 〕內;增補脫字,置於〈 〉內;衍文加〔 〕,此三項均以明顯訛誤者為限。史實正誤或文字通順與否則不在校勘之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