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我部實踐類博士生的教學實行導師組集體指導,按課題方向組織教學的方式進行。導師組由學院特聘的藝術成就卓著的實踐類教授和在美術史論上有學術建樹的教授組成。博士生在讀期間實行學分制管理,按規定完成公共必修課(政治理論和第一、二外國語)、專業理論課(美術史論方法研讀、西方思想文化典籍研讀、中國思想文化典籍研讀、當代美術創作與文化思潮等)及專業課(社會實踐、創作研討和教學實踐)的課程,且通過專業作品評審和論文答辯後,方可授予博士學位,基本學制為三年。此外,我部還舉辦了高研班,以吸收更多有培養前途的人才,秉承著與實踐類博士生一脈的教學思路。
招生及畢業情況
我部自2003年開始招收實踐類博士以來,迄今已有四屆。專業方向涉及油畫、中國畫、版畫、壁畫、雕塑和書法。現有實踐、理論類導師24人。在讀博士生43人、高研班15人以及訪問學者6人,學生來源包括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以及國外留學生。
學術活動
近年來,我部舉行了多次學術活動,並於2006年、2007年與台灣院校進行了兩次"五嶽看山"海峽兩岸研究生五嶽文化考察寫生及作品聯展研討活動。今後,造型藝術研究所將在學院全新的學科結構框架下探索完善實踐類博士生的教學體系,在實踐與理論、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造就高層次的學者型美術人才。
造型藝術研究所導師組名單
廣軍、王鏞、王宏建、孫家缽、孫景波、朱乃正、李少文、張立辰、易英、羅世平、邱振中、邵大箴、鐘涵、鄭岩、郭怡孮、袁運生、錢紹武、賈又福、靳尚誼、靳之林、詹建俊、譚權書、潘公凱、薛永年
系部設定
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壁畫系、實驗藝術系、基礎部
油畫系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是中國油畫教學的最早基地之一,從20世紀早期赴歐洲和日本深造、諳熟歐洲油畫傳統的前輩師長,到解放後派往前蘇聯留學的業務骨幹,還有幾十年來油畫系歷屆留校任教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他們形成了幾代極具實力的教師隊伍和創作隊伍。1956年,中央美術學院正式組建油畫系。1960年前後油畫系提出並且實行了導師工作室體制。從創立至今,油畫系已培養出眾多德才兼備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修生。許多人已成為知名畫家、教授,或成為全國各地油畫界及美術事業的骨幹力量。油畫系師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許多在社會上產生過重大影響,成為中國油畫發展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無論師資力量、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素質,始終在全國同行中名列前茅。
目前油畫系設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室和基礎教研室、材料表現工作室、研修班工作室,實行工作室制教學。
油畫系接受來自造型學院基礎部一年級學生,進入油畫系各工作室的前半年必須在油畫基礎部集中培訓,學習油畫專業基礎課程並通過各工作室教員上課,了解工作室教學特點。油畫專業基礎課程為各專業方向課的前置課程,半年後進入各工作室學習。油畫專業(畫室)課程為本專業學生的主修課程,各專業方向課程並行。其中包括畢業創作和學位論文課。學生進入工作室的學習時間為兩年半。四個工作室專業方向不同,有各自的教學內容,這意味著學生開始了正規的專業學習。各工作室同時承擔其他專業學生選修的油畫專業選修課程。油畫材料表現工作室承擔油畫材料技法課程。分為兩組,一組是面向系內學生:油畫基礎部的常規課程和各畫室需要的油畫材料表現的必修課程。一組是面向系外學生的選修課程。
版畫系
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新興木刻運動"喚起了中國版畫家的社會主體意識。自此,版畫家們更習慣於做知識分子類型思考。無論是"左翼聯盟"時期,或是"延安魯藝"時期,版畫家所進行的工作已經不是單純"為藝術而藝術",更多的是利用版畫的社會功能去引導、干預社會發展潮流。版畫實際上在他們身上起到了完善人格、塑造智慧心靈的精神作用。1954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版畫系,初建時的師資隊伍便是由這樣的一批藝術家所構成,他們在傳授專業技藝的同時,也奠定了版畫專業關注社會、尊重理性、善於思辨的學術品格。
60年代,版畫系在教學上實行了較長一段時間的畫室制,分別以李樺、古元、黃永玉、王琦先生為主任教師。畫室制使版畫專業教學出現了多元並行的風格流派。從1977年起,版畫系教學在中斷了十年正規教學之後又重新步入正軌。版畫系當時設立了木版工作室、銅版工作室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國率先成立了絲網版畫工作室。由此,石版、銅版、絲網版以及其他邊緣性的版種與木版一道,得以全力拓展和完善。這一時期,版畫系在教育方向、知識儲備、人力資源的重新組合、對版種技術完善等諸多方面,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教學體系,穩健、和諧的工作氛圍促使教師隊伍對於研究和自身創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作品影響力還是版畫教育模式,都成為全國藝術院校版畫教育的楷模,影響了全國版畫的發展。八十年代中期,版畫系還開設了插圖專業;九十年代,版畫系又先後成立了傳統版畫工作室和數碼版畫工作室。多個版畫工作室的成立,進一步豐富了版畫系的教學內容。
為了順應二十一世紀新的文化環境和社會需求,版畫系將導師工作室和版畫技法工作室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取代了原有的版種工作室制。原有各版種工作室教學職能被一分為二,技術指導職能被歸為版畫技法工作室,由專職技師負責。而藝術教學職能則轉歸為幾個不同的導師工作室,由他們承擔對學生諸如造型規律、藝術表現形式、藝術觀念的教學工作。
版畫系不同階段的教學,在教學體制、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方面雖有所不同,但強調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和較強的創作能力的教學主導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在引導學生藝術個性的發揮,掌握藝術創作的規律和方法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注意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的全面提高,是版畫系始終堅持的辦學原則。
教學結構:
現在版畫系的本科教學實際上是從二年級開始的。教學工作主要由三大塊構成,分別為:二年級專業基礎課教學、導師工作室藝術綜合教學以及版畫技術工作室技術性輔助教學。
二年級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素描、色彩、思維視覺轉換訓練和春季寫生課。二年級教學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如何將學院的基礎造型訓練與強調創作思維的版畫專業教學相銜接。因此在二年級基礎課教學裡,在強調學生具備堅實的造型基礎的同時,注重培養他們藝術創造過程中應具備的獨立性、主動性、互動性及創造性。簡而言之,就是要培養學生擁有一雙會思考的"手",為進入三年級導師工作室學習奠定基礎。
師工作室教學階段是版畫系本科教學的主體部分。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進入版畫材料技法、藝術表現語言的綜合學習階段。
雕塑系
20世紀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為第一發展階段,這期間以當年留法歸來的劉開渠、王臨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先生為主,建立並健全了一整套現實主義雕塑教學系統,後來又有留蘇歸來的錢紹武、董祖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加以補充,使之更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雕塑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雕塑流派,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築雕塑創作為中心的大型紀念性雕塑,成為新中國紀念性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從70年代末恢復招生到美院遷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個發展階段,主要工作為恢復正常教學系統,並在改革開放新局面下,根據社會的發展對教學體制進行調整,逐步吸收西方現代主義雕塑的優點和國際當代藝術的新觀點、新技術,注重培養學生基於紮實基本功上的創造性。從中央美術學院2001年遷入望京新校園至今為第三發展階段,重點工作為在保持原有教學優勢的基礎上,開拓新領域,初步建立現代材料教學系統;並著手面對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對公共藝術的要求,開展公共藝術研究教學。雕塑系的教學體系再次調整,形成了專業基礎教學、導師工作室教學與技法材料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結構,既保持原有的寫實雕塑優勢,又吸納現代材料教學優點,代表了國內美術院校雕塑專業教學改革的趨勢。雕塑系和雕塑藝術創作研究所創作的大批優秀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以《抗日戰爭紀念群雕》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體現了這個群體在新時代的學術實力。
迄今為止,雕塑系教學正在形成三個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一是50年代以來在學習借鑑法國、前蘇聯美術教育基礎上逐步形成並完善起來的社會主義寫實雕塑教學,對於五千年中國本土傳統空間形體語言的挖掘與繼承也在此基礎上日益深入;二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對雕塑材料語言體悟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抽象藝術語言相關的現代材料教學;三是為應對近年來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而正在著手建立的,以雕塑為出發點的城市公共藝術教學。雕塑系從學術發展上著眼,主張:1. 保持並繼續加強第一個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因為它是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的學術傳統,也是最大的優勢。在目前國際視覺藝術教育格局中,也是寫實雕塑教學中唯一完整的一塊。2. 鞏固和完善第二個方向的教學,隨著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進展,建立在現代材料與空間語言基礎上的現代雕塑教育將是不可缺少的,它將為現代建築、現代設計等領域輸送新鮮血液,建立基礎語言。3. 建立和健全第三個方向的教學,這已是隨著中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而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
總之,雕塑系的教學系統將在由前現代向現代的過渡中穩步發展,這一發展過程被視為一個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有機體,既要保持原有優勢,並從中發展出新的生命力,同時也要開拓新的領域,回響時代需求。
雕塑系教學機構:(一)系專業基礎部: 基礎部工作室(二)六個導師工作室:1. 寫實教學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2. 現代材料教學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3. 公共藝術教學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配合這六個導師工作室,(三)六個材料工作間,即石雕、木雕、陶瓷、直接金屬焊接、金屬鑄造、綜合材料構成工作間。(四)研究生、進修生教學組。
壁畫系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是在改革開放歷史大潮中誕生的當代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中第一個壁畫專業系。為適應城市公共環境建設迅猛發展的趨勢,1979年初,在侯一民教授主持下,由李化吉、周令釗、梁運清、張世椿、王文彬、鄧澎等人參與籌建了壁畫研究室。198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84年正式成立壁畫系。歷任系主任侯一民、李化吉、梁運清、孫景波、曹力教授。
壁畫系創建以來,致力於復興中國壁畫輝煌的歷史傳統,吸取當代世界各國壁畫與公共環境藝術的優長,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與時代特色的教學與創研體系,並成為這一專業領域內重要的創研實體。
壁畫系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能為城建、園林、文化藝術部門、學校及有關單位從事壁畫設計與製作、教學、研究和其他美術工作所需求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壁畫、建築和環境藝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壁畫創作的能力。
壁畫系在教學中強調壁畫藝術是公眾的環境藝術,要求作品具有公益性內容和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味,反映健康高尚的思想內涵、鮮明濃郁的時代風貌和激揚奮發的民族精神,把學生的創作熱情和活力與時代精神和社會需求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紮實的素描造型能力,掌握藝術表現的基本規律和技法,更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觀察與藝術思維的方法,提高審美趣味和鑑賞水平。在基礎課程中,加強“作品意識”和“設計思想”,致力於發現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以“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創作教學中,鼓勵學生潛心學習古今中外壁畫藝術的成就與經驗,樹立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並在系內專門設立了旨在鼓勵創作的獎勵方法,對個人創作實踐的優秀者給予大力支持。壁畫系特別重視藝術實習考察課,在中國博大精深的壁畫文化遺產與當代壁畫與公共藝術中吸納營養。壁畫系先後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克孜爾文物研究所建立了共同研究和學習的合作關係,每屆學生都安排一次敦煌等文化遺產的參觀考察,此外,壁畫系還選擇了甘肅炳靈寺、麥積山石窟、甘肅博物館、西安博物館、永樂宮、龍門石窟、雲崗石窟等文化遺蹟和文物單位作為考察與實習基地。
專業和許多造型藝術門類具有“多重邊緣性”的特點。專業基礎必修課設有基礎理論、基礎技法兩大內容。基礎理論開設壁畫藝術概論、中國壁畫簡史、外國壁畫簡史、環境藝術理論及設計基礎等。基礎技法包括:1. 造型基礎:素描(速寫、白描)、雕塑(浮雕、圓雕寫生、裝飾造型)、構成設計(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解剖、透視學基礎。2. 色彩基礎:開設寫生色彩學、裝飾色彩學、色彩構成。3. 壁畫材料工藝 :開設中國傳統重彩、瀝粉貼金及古壁畫修復、西方傳統濕壁畫技法、分層刻技法、陶瓷工藝、漆畫工藝、鑲嵌工藝、金屬材料造型工藝、多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工藝。4. 構圖理論基礎與壁畫創作設計(含社會考察及畢業論文)。5. 社會實踐與藝術考察。
壁畫系教學實行工作室制。目前設有三個工作室、一個基礎教學教研室和一個壁畫材料工作間。
實驗藝術系
實驗藝術系,2004年春天醞釀,9月開始籌備工作,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並開始接受碩士學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實驗藝術系的成立以近現代造型藝術多元化格局為背景,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探索、研究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藝術語言構架;關注近現代藝術實踐經驗,建立實驗性藝術在當代學院藝術教育中的學術性層次;發揚本土文化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精華,鼓勵本土語言的藝術創造;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梳理歸納西方近現代藝術的理論及實踐成果,開闢新的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路徑。
實驗藝術系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和藝術理論素質,能夠參與當代藝術實踐,掌握多種形式語言及材料媒介,具有獨特表達能力的創造型人才;通過教學與專題研究,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與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進中國實驗藝術的學術質量及文化層次,培養精於綜合材料、裝置、以及影像等新藝術形式的優秀藝術家;學生畢業後應該具有廣泛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性思維品質,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廣泛的社會適應力,可以從事當代文化藝術的創作、研究、教學等工作。
當前階段,系將在造型學院的領導下以建設和完善基礎教學作為主要任務,以期在教學實踐中儘快修訂教學大綱草案並做出正式的文本,這個階段教師的教學課程的準備和實施必定圍繞基礎教學總體規划進行。根據已制定的教學大綱(草案),本科生學習期限為四年,根據學生、畫室雙向選擇的原則,從基礎部一年級結業生中產生進入實驗藝術系的學生,學習期限為三年。在基礎教學的結構和設施調整完備的適當時候,計畫聘請國內外較有成就、並具有相當學術水準和教學能力的著名藝術家開設以各自不同藝術媒介形式、藝術主張為核心的導師工作室,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之後可以選擇導師工作室,配合以創作實踐和藝術思想建設為主的相關課程。
基礎部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的新生統一在基礎部學習一年,期滿成績合格後,分入油畫、版畫、雕塑、壁畫和實驗藝術專業繼續學習。基礎部注重對學生綜合造型能力的培養,並將中西方造型藝術的不同創造觀念、不同造型意識融入造型基礎的教學當中,用以引導學生對東西方優良文化傳統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繼承;深化學生對造型的認識、對藝術表現的興趣和理解,針對提高學生對未來專業選擇的適應能力,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
一學年專業課程有:泥塑、素描、書法、線描、設計認知基礎、解剖與透視造型、色彩、創作基礎。八門功課根據要求穿插教學。素描教學的任務在於培養學生確立明確的造型意識、造型觀念和正確的觀察方法,建立主動的、敏銳的、清晰而整體的造型意識,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規律;色彩教學培養學生通過科學的觀察方法全面掌握色彩的客觀規律,準確控制畫面的色彩關係,達到形色結合,提高色彩修養,完善學生的造型意識;泥塑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泥塑的實踐課,啟發學生了解初步的形體、結構空間和空間的關係;設計認知基礎教學要求學生通過系列講座對設計思維的特性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初步學會認知設計藝術與建築藝術,並開發學生未來的設計思維和造型創作思維做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準備;線描課主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畫以線造型的審美特點,傳授人物白描的基本程式和方法,了解中國畫的文化內涵和一般表現形式;解剖與透視造型教學使解剖和透視知識與繪畫造型技能的教學更為深入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基礎通過“觀察與表達”作業,引導學生密切關注中國社會現實,並對獲得的感受做初步的表達實踐。